你是第 4935187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舟山这条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古街里,藏着“大乾坤”!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1-26 阅读:108 次

来源:舟山民政

王建富




东大街

图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大街(阿能摄)


位于定海古城南片东部,西起人民中路,东至环城东路,长525米,宽4-5米。原为定海古城南片的东西向干道,西大街、中大街一样都是定海城区内最早形成的街巷之一,在成书于南宋宝庆年间的《昌国县志》“昌国县治图中”已经形成雏形,历经元、明、清的改建扩展,至民国初期,成为城内一条闹猛的街道。由舟山籍旅沪商人、上海“荣记大世界”游乐场第二任经理唐嘉鹏捐资重新铺设石板路面,因此将文彩桥以西至状元桥一段改名为唐嘉鹏路。


东大街东段至今仍保有旧时的风貌

是定海城内少有的

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建筑街区

1991年8月省政府批准其为重点保护老街区


图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大街(阿能摄)


东大街与西大街、中大街一样都是定海城区内最早形成的街巷之一,在成书于南宋宝庆年间的《昌国县志》“昌国县治图中”已经形成雏形,历经元、明、清的改建扩展,至民国初期,成为城内一条闹猛的街道。


旧时的东大街,以芙蓉洲河文彩桥为界,分上街头和下街头。(文彩桥位于东大街中段,自西向东横跨芙蓉洲河上。桥的建筑年代不详,清康熙《定海县志》的《定海县城池图》中已有桥梁符号。)上街头以店铺为主,呢绒绸缎、日用百货、糖果调料、文具纸书、以及泥塑土偶等民间工艺,各色俱全;下街头多豪门大户,青砖大宅,高墙大门,气势威严。


在清光绪十七年(1891)正月初二发生的“辛卯大火”事故中,东大街上街头遭受巨大的损失,大火之后,东大街东口附近建设了公墙(防火墙)。东大街公墙以西,是旧时定海最繁华的区域,头上有状元桥,过了状元桥就是西大街,状元桥东侧,则是南门大街街口。


图片

东大街一角


在南门大街与东大街公墙之间,旧时北侧有宝山蜡烛店、恒源酱酒坊、恒昌祥五金店、大光明电器电料行、马源和糖果店、广货杂货店、中央印刷厂、丁振兴纸书店和老美华裁缝店;南侧则有存德堂药店、鸿大绸布店和理发店等;过防火墙,是宁波三北人沈松南在西大街开设的“辅仁”绸缎庄的货仓,还有棺材店、咸货店、乐记万泰肉铺、大茂肉店、怡和南货店、打铁店、怡和南货店、李永年中医诊所、成衣铺、打花店等各色商铺,在东管庙口有一爿烟纸店;过文彩桥后,有定海“穗和米店”老板刘显哉的大宅,还有李志香南货、隆懋钱庄、南货店、美孚洋行买办许维山建造的“许季房”等。城门下,还有俗称为“关爷殿”的武圣宫。


图片

东大街和芙蓉洲路附近

穿插在现代建筑中的清末和民国年间民居群


民国初年定海籍名商刘显哉住宅在文彩桥东北侧,原门牌为芙蓉洲路14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东管庙居委会的办公场所。刘显哉与名震一时的商界巨子朱葆三为忘年交,早年曾在著名的宁波商帮代表人物之一的严蕉铭手下“佐以副席之职”,之后独立经商活跃在京津一带,被誉为“津门大亨”,与政、商、学界名流交谊甚笃,为宁波商帮的代表人物之一。


图片

东大街127号许氏民居


地处东大街127-129号的“许季房”其址原为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的昌国县学宫和元代昌国州学宫,是舟山的文脉所在。清康熙三十年(1691),因此地已于康熙二十三年改建为定海镇左营游击公署,定海县学不得不另行择址新建。


“许季房”现称东大街许氏民居,建于民国初期,为美孚洋行买办许维山委托其其兄许熙唐择址建造。“许季房”由门楼、正楼、东西厢房等构成四合院,院内楼楼相通,俗称“走马楼”,台门南面有照壁隔街相对,是定海城区一处有代表性的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式建筑,2003年1月被公布为定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东大街127号许氏民居


在南门大街与东大街公墙之间,旧时南侧有有创建于同治元年(1862)的存德堂药店、创办于1933年的鸿大绸布庄等名店,以及顾记理发店、点心店、大饼店、豆腐水作店、杂货店商铺;过公墙后,自西向东分别是设义生钱庄、洪存仁堂中药、豆腐店、咸货店、烟纸店、进行鞋庄;过文彩桥后,还有李志香南货店、俞成大长切面店、木匠店、俞记南货店、孙德兴佛香铺。


出自明初命名为“丰阜门”的东城门后有东濠河,就是东濠河。河上的木板桥在民国初年由邑人陈小梅资助改建为石桥,以其位置和陈小梅(也名陈小美)的名字合称为东美桥。


图片

1946-1949年定海城内商业区网点示意图(张仁钰绘)




图片


旧时的定海古城东南片,以东大街为中心向南北两侧辐射,巷弄众多。据1926年成图的《定海县城厢全图》记载,当时自西向东,北侧分别有竺家弄、东管庙弄、染店弄、裕记弄、轿行弄、东门右城跟等;南侧分别有镬厂弄、香店弄、柴行弄、聚奎弄、徐家弄、坤记弄、(东)井头弄等。


东管庙弄旧与北大街相接,是南北的要道,因弄内有东管庙得名。染店弄因弄内旧时开设有孙炳芳染店,周围街坊都来此染布而得名,如今染店虽已不在,但名称依然沿用。


图片定海老城东门仿古图(石一村、石林绘图)


裕记弄后来谐音改作俞箭弄,并杜撰出“弄内古有俞姓居民,善射箭,英勇过人,遂命名俞箭弄”的传说。1966年改名为“英雄弄”,1981年复称俞箭弄。


轿行弄原从东大街通往鳌山。后因阻断,现名称已经废止。


东门右城跟(弄)位于东大街东端北侧,南起东大街,北至鳌山,东侧有定海区农林委,2013年行政体制改革后,区农林委与区海洋渔业局合并,原址成为定海区农林与海洋渔业局部分下属单位住所。2022年,因复建东城墙和东城门而拆除。西侧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建筑风貌,北端尚存高墙大院和古老的水井。


图片

东门右城跟11号民居(文物调查资料)


柴行弄位于东大街南侧,得益于芙蓉洲河的水运便利,也是旧时定海城内的柴市之一。与城西的柴水弄一样,当时运送木柴、大米等大宗货物的船只,通过水城门进城,就近形成了集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宁波海关驻定海监督张圣诏捐资在城东建榷关公署(即通常所说的海关),即通常所说的海关,柴行弄因此称为“钞关弄”。后来,官方在道头建“红毛馆”接待外国商人,海关外移,但不少群众仍习惯地称之为“钞关弄”。在1979年-1981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过程中,柴行弄被正式确认为钞关弄。1994年以后,钞关弄在芙蓉洲路改造中拆毁。


香店弄介于镬厂弄和柴市弄之间,因旧时弄口开有香烛店,遂约定俗成地称为“香店弄”,该弄也芙蓉洲路改造中拆毁。


聚奎弄因聚奎桥得名,在芙蓉洲河东侧,北起东大街,西南经聚奎桥头伸展到南城墙下,中间两个分支,分别向西、向东延伸,向西的分支终至芙蓉洲河之上的庆安桥,向东的分支终至正方河与徐家弄,在芙蓉洲路改造过程中,聚奎弄西侧部分房屋被拆建。


图片

刘鸿生(资料照片)


聚奎弄6号是著名的定海旅沪商人,被誉为“煤炭大王”、“火柴大王”纺织大王”“水泥大王”的刘鸿生故居。刘鸿生曾是全国最大的火柴企业主,先后出任全国火柴联合会主席、华联总会会长、中华工业总联合会委员长、上海工部局华董、招商局常务董事兼总经理、上海煤业公会主席、宁波旅沪同乡会理事长等职。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等职,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1954~1956年公私合营时,他是当时中国仅次于荣氏家族的最富有实业家。刘鸿生他非常关心家乡教育事业,1919年捐资23.25万银圆建定海公学(今舟山中学前身)。1922年,刘鸿生因其助学善举而被当时的民国总统徐世昌授予“乐育菁莪”匾。


图片

刘鸿生故居


刘鸿生故居的主体建筑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坐北朝南,现有正屋、东西厢房、后罩房等建筑构成独立院落,占地面积约53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76平方米。1950年后曾作为幼儿园使用,2003年1月被公布为定海区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和2010年两次进行了修缮,现设有“刘鸿生纪念馆”


徐家弄现称广生弄,因弄内(现广生弄3号)有建于清末的徐宅得名,后因弄口开设了广生堂药店而慢慢约定俗成地称为“广生弄”。广生弄北起东大街,南至正方河与聚奎弄相接。广生弄9号的乐家园,是定海城内独具特色的建筑,2010年6月被公布为舟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广生弄9号乐家园


坤记弄,因弄口曾设有出租婚丧喜庆用品的“坤记”贳器店而得名。后来,“坤记”贳器店迁到东管庙弄,坤记弄也改名为鲁班殿跟。鲁班殿跟北起东大街,南至正方河与广生弄相接。两侧的房屋比较低矮,不少墙壁由碎砖碎瓦搭建。


东井头弄,因弄内被称为东井头的水井得名。在1926年测绘的《定海县城厢全图》中记载为井头弄。东井头弄南面有都神殿,故也称都神殿后。1966年,东井头弄改名为勇敢弄。在1981年的地名普查过程中,确认“都神殿后”为标准名称,“东井头弄”之名从此不再使用。都神殿后曲折多口,北、西、东分别与东大街、广生弄和都神殿东弄相接,弄内建筑大多较为普通,少有高墙大宅。


图片

东井头

图片

都神殿后民居


都神殿东弄为2002-2005年建设康城公寓时拆迁都神殿东侧附近房屋和东门左城跟后建成,起自解放东路,终至东大街,两侧多与衣食相关的小店。


旧志记载,状元坊在状元桥西,明代张信状元宅前。但在《定海县城厢全图》中,状元坊标注在东管庙弄与东大街交界口,现东管庙弄1号的朱家住宅前。个中原因,尚待读者进一步考证。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