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15479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学术探讨

中国地名中的“丘”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2-08 阅读:240 次

来源:地名笔谈 


沈  坚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向以丰富著称,其命名原则,既有同所在地特定的自然地理形貌相系,更有关涉到历史传统、社会习俗和文化心理等人文因素的。很多地名字词的用法,均具某种规定性,挖掘其背后深藏的特殊含义,还是颇见意趣的。我国自古即有一些地名带“丘”字。同汉语地名有关的“丘”字,通常有几层含义:初义系“土堆”“小山”,又衍生为“坟墓”(汉人墓冢有形似小山的封土堆),或“居地”,古人的聚居之所,一般好选拣地势高亢处,还有进一步作“废墟”(废弃的居处)解。也就是说,几乎均由外形隆起的土堆生发而出。各民族对地名的确定,多首先取其直观的自然形貌,而后才有所延伸,赋予一定的社会文化意蕴。所以,诸多带“丘”字的地名,各自的确切出典未必相同,有纯粹出自地形地貌的,也可能包含有一定的人文意义,还可能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的交相融汇。

  有人认为,“丘”是楚地专有的地域概念。楚地应指先秦时期南方楚国的辖境,也包括某些先前为诸侯小国、后被楚征服之地。不错,楚地确有一些带“丘”字的地名,譬如高丘、寝丘、沈丘等。虽存争议,但一般还是以为,高丘故址在今安徽临泉县南。临泉在春秋时称寝丘,为楚庄王授孙叔敖之封地,该地时为沈县,寝丘又作沈丘。唐于此置沈丘县(今属河南)。今安徽霍邱,春秋时或为蓼国之地,灭国后为楚所并。南朝梁始置霍丘戍,取本地霍山北侧冈丘地为名。清雍正年间为避孔子名讳,改“霍丘”为“霍邱”,沿袭至今。《左传》提到楚地古名的,还有宗丘(今湖北秭归)、壶丘(今河南新蔡),后者原为陈邑,为楚侵夺。然而,说“丘”字地名为楚地专有,则似乎过于绝对,其分布范围实际上远比楚地大得多。且不说北方各省迄今仍有不少明显带有“丘”字的地名,如山西灵丘,河北任丘、内丘,山东安丘、章丘,河南又有商丘、封丘等,遑论其他的古名。先具体说说从历史上沿用下来的今名。山西灵丘之获名,盖因附近有那位以“胡服骑射”载名于史的战国赵武灵王墓。河北任丘,取名却似乎与人名相连。汉代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筑城以防海口,得名任丘城。当地民间相传,这位能征惯战、功勋卓著的任将军,死后就葬在今城西北角,城池遂被命名为任丘,以志纪念。若然,则还是出于墓冢、残墟一类地表物。位于河北西部、太行山东麓的内丘,西汉初置县时,称中丘,因地形“西北有蓬山,丘在其间”,故名。隋初为避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今名,以“中”“内”二字义通。山东的安丘,命名也多有歧说。春秋时其南有渠丘(据说此处当汶水渠河间地形似盾状),汉初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食邑渠丘,后置安丘县。章丘的得名,则缘于县南有章丘山。俗称有章姓女溺死葬此,故名;但顾炎武却指其附会。《尔雅·释丘》以山形“上正”(即山顶平正)名章,章丘之名由此来。河南的商丘,历史则更悠远。相传尧封帝喾之子阏伯为火正(掌火官)于此,阏伯为主辰商星;这里还是商始祖契的封地,其族其国皆以“商”名,故其地有商丘之名。封丘地名的由来,显然因其附近曾为商周间古封父国(夏之方国,周初亡)的故址,西汉始置封丘县。“丘”字古地名,以地处中原核心地带的山东、河南两省尤为集中。山东境内,有今淄博市临淄北得名于同名山的营丘,周武王封吕尚于齐,都营丘,改名临淄。《左传》《史记》都曾提到过齐邑贝丘(亦作沛丘、浿丘,今博兴东南)。《春秋》记载的这类地名就很多,例如,在此筑城的鲁邑祝丘(今郯城东北)、中丘(今临沂东北),遭焚的咸丘(今巨野南),宋公、齐侯相遇的梁丘(今成武东北),鲁庄公败宋师的乘丘(今兖州西北,一说巨野西南),卫邑桃丘(今阳谷之东)、邾邑闾丘(今邹城东北,后入鲁。人名复姓即出此),以及诸侯会盟的齐地牡丘(今茌平东)、齐、鲁会盟的齐地郪丘(今东阿县境)等。《左传》所记的有齐邑廪丘(今郓城西北)、邾邑虚丘(今费县西南,后属鲁),《禹贡》提及济水流经的宋地陶丘(又名釜丘,今定陶西南;今定陶西北尚有一陶丘,西周时为曹国都城),《史记》记有桑丘(今平原西北)。还有齐邑重丘(今茌平西南)和曹邑重丘(今菏泽东北),史籍中分别载录了当时诸侯在两处重丘的结盟和征伐活动。以上提到的渠丘,山东境内也有两处,一为齐国渠丘(今山东淄博东北),一为莒国渠丘(今莒县东南一带),《左传》所谓的“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丘”即此。另有两处楚丘、两处葵丘,楚丘一为曹邑(今山东曹县东南),一为卫邑(今河南滑县东),春秋时卫国曾都于此。葵丘一是《左传》提及的齐地(今山东淄博东北),一是《春秋》记载齐桓公会诸侯之宋地葵丘(今民权东北)。今河南境内的古地名中,有两处帝丘:一为相传的黄帝时颛顼之都,地望或在今商丘东南,或在今濮阳西南;另一处就是卫国后期的都城帝丘(今濮阳),翟人围卫,卫自楚丘迁都至此。《春秋》所载的相关地名也不少,像晋、卫、宋会盟的卫地清丘(今濮阳东南),晋、齐、宋、郑、卫、滕、莒、薛等会盟之卫邑平丘(今封丘东),鲁、宋、燕缔盟之宋地谷丘(今虞城西南),宋取郑师的雍丘(今杞县,原为杞国都城,杞亡后为宋邑)等。卫邑顿丘(亦作敦丘,今浚县西),《诗经·卫风》云:“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即此。《礼记》载录的有卫邑瑕丘(今濮阳东南)。《左传》所记又有郑地桐丘(今扶沟以西)、宋地长丘(今封丘西南)、老丘(今开封陈留北)、晋邑邢丘(今温县东北,战国属魏)等,所谓宋败狄于长丘、郑败宋师于老丘、赤狄伐晋所围之邢丘,皆即此。《左传》提到的宋邑幽丘之所在位置,则已越出河南,东至今江苏铜山境。古代称犬丘的地名有四处,分布颇广,一为春秋宋邑(今河南永城西北),一为春秋卫地(今山东鄄城东南);还有一处在今陕西兴平东南,一度是西周都城,“懿王自镐徙都犬丘”即此,又作废丘;第四处年代更早,位于今甘肃天水西南,为秦先祖非子居地,通称西犬丘。今河北境内还有个沙丘(今广宗西北),在历史上却与不少著名帝王生涯相系。商纣王于此筑离宫,蓄养禽兽。赵武灵王晚年为公子成等所围,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中。后秦始皇出巡途中,又是在此病殁的。“丘”字地名,其实早已遍及中原许多地方,大致的命名依据也差不多,恐非楚地独有。以数量而论,作为底层文化的古名比今名更多,现今所见仍带“丘”字的地名,不过是一种类似化石那样的大量古名零星残留的孑遗物而已。

- THE END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