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37149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安徽合肥:龚湾巷,合肥人也有自己的“六尺巷”!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2-05 阅读:209 次

来源: 出外龙舒人微信公众号

图片

六尺巷”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即使没有读过原文,恐怕也通过其他方式了解了情节梗概。在广泛传播的张英版本影响下,安徽桐城理所当然地成为“六尺巷”的发祥地。不过,如此好事总能找到若干个原型,时间、地点、人物不同而已,于是便有了聊城仁义胡同、安阳仁义巷、蔚县公道巷、泰宁三尺巷、正阳贤良街等数十处地点争相溯源。合肥也不例外,民间曾流传着“龚万巷”的故事,而主角龚鼎孳坐镇兵部时,张英刚刚进士及第……
——编者按

从“顺安里”说起

“龚万巷”,如其谐音即今龚湾路。在讲述故事前,有必要谈谈它更早的名字——顺安里。清代嘉庆《合肥县志》记载:“西平门内西门大街”,“街南,一、杨家巷(又名杨巷,今合肥六中大门前巷),二、顺安古里巷”,西平门又名大西门,西门大街即今长江中路(三孝口以西段)。

图片顺安古里巷(来源 | 嘉庆《合肥县志》)

顺安古里巷,可分“顺安”和“古里”进行解读。顺安,使和乐而安定。西汉刘向《说苑·贵德》云:“尊其人,必敬其位,顺安万物,古圣之道几哉!”事实上,如《三孝口》文中所言,自晚唐五代建罗城后,庐州州署迁来城西潜山。地处衙门口附近,以“顺安”来命名,自然有地方官员的用意,包括对社会时势的期许。

图片“顺安里”位置示意图(制图 | 束文杰)

里,本义是居住之地,引申泛指人群聚居的地方。随着城镇的产生和发展,又指城邑的街坊,以及古代基层组织等。按明代中期,合肥编户六乡64里,其中在城曰厢,分布在城区及近郊,即左右八厢,又设18坊,相当于今天的街道社区。查阅名录,无一与“顺安”有关,加之为“古里”(明制“乡都曰里”),故应在更早以前。

图片庐州十八坊(来源 | 万历《庐州府志》)

从合肥地区出土的买地券来看,“厢坊制”始于五代时期,这是在人口密集化、经济活动繁荣等因素的推动下,随着唐代中晚期坊市围墙的崩塌,从而形成新的城市管理体系。到了元代,改厢为“隅”,隅下设坊,坊下设里或社,所谓的“顺安里”可能创设于此时。当然,亦不排除在宋代厢坊制确立前“里、坊”通用的情况。

图片汲府军(君)买地券(来源 | 《安徽合肥出土的买地券述略》)

清代的庐州城逐渐淡化了“厢坊”,相应的管理体系亦不复存在。如嘉庆《合肥县志》,虽刊出“城内坊厢”,仅作“照录”,“以存其旧”,至于区划情况,则称:“旧志有此十八坊,不分地界”,又“注巷名下亦未详分厢名义”,足见制度废除久矣,或早已形同虚设,继而以街巷为重。如此一来,“顺安古里巷”也就很好理解了。

图片福州文儒坊(摄影 | 叫我无敌好了)

“龚万巷”的故事

虽说官方以“顺安古里巷”沿袭了古地名,但对于当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底层民众而言,这样的或者类似的“传承”并不实用,人们往往汲取姓氏、人物、建筑等“朴实”元素,制定出另一套“地名方案”。在约定俗成中,有些逐渐得到了官方认可并予采用,“龚万巷”便是如此——它的诞生源于一段民间故事。

图片龚万巷(作者 | 马骅)

话说明末清初,合肥龚家出了位大官,人称“龚大司马”。龚府管家依仗龚大司马的威势,扒去旧宅子,欲盖新府第。对面住了位“万大老爷”,碰巧也在翻新房子。扩建中,龚家自然地把墙基朝前延伸,万家见此情形也跟着伸过去,以此规律,两家开始了“竞赛”,直到将巷道堵塞。龚府管家感觉受到侮辱,遂写信禀告龚大司马。

图片龚鼎孳(作者 | 刘斯奋)

消息传到北京,龚大司马果然大怒,并称:“气煞我也!小小市民,胆子真大,竟敢欺负到我的头上,这还得了吗?来……”其妻听闻,赶忙询问何事,在看完信后,微微一笑,说道:“我当什么大事?原来两家相争只为一堵墙。常言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让它三尺又何妨?老爷身体要紧,用不着这么生气。”

图片龚鼎孳书法(来源 | 雅昌艺术网)

龚大司马一听,颇有道理,气也消了不少:“那这事就交给你处理啦!”龚夫人提笔写下一首诗:“千里来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管家读罢,感到羞愧,悄悄把墙挪后三尺。万家一见,很是惊讶,继而悔愧,暗暗地也后移了三尺,遂形成六尺小巷。如此谦让,时人便以两家姓氏合称“龚万巷”,后(据说因万家搬离此巷)演变为“龚弯巷”。

图片六尺巷(作者 | 小羽)

“中原王气黯然收,元老三朝事可羞。漫笑痴顽长乐老,文章亦自有千秋。”想必各位已猜出,这位“龚大司马”正是历事三朝、三部尚书、“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合肥人龚鼎孳。《稻香楼》一文曾提到龚氏的发家史,龚弯巷即是龚家的聚居地,而城西河畔别墅——稻香、水明二楼,亦为龚鼎孳仲弟鼎孠所建,两地相距仅里余。

图片稻香楼(来源 | 康熙《庐州府志》)

话说回来,“龚万巷”故事是否真实?查阅龚鼎孳传记年谱及地方旧志等,皆无相关信息。即便是民国年间出版的《合肥名胜杂咏》,也只提及“龚大司马宅”。倒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肥老城志略》、《合肥民间故事集》等多予采录,但常表述为“相传”或者“传说故事”,答案可见一斑。

图片龚大司马宅(来源 | 《合肥名胜杂咏》)

“龚万巷”故事虽为民间传说,但现实中诸如此类的宅基地与土地纠纷并不鲜见,尽管当时已经建立地籍制度,如故事描述那样,常受本地权贵势力的干扰和影响。各位如查看古旧地图便会发现,很多街巷从头到尾的宽度是不一致的,“这家伸一点,那家缩一些”十分常见,我们熟知的“四弯子”的“弯”便是这样形成的——用“弯”字是正确的,并非为“湾”,与水无关。

图片四弯街(制图 | 束文杰)

意难平的“龚祠堂”

当然,龚弯巷也是“弯”。旧时,龚弯巷北首起西大街(今长江中路),南经唐大园(今合肥六中一带),沿龚大塘(今龚大塘巷一带)东埂,至南菜园(今南菜园恢复楼一带),即城墙根下。向西经龚祠堂巷(今光明巷),通往杨巷(今合肥六中大门前巷);向东由怀德巷(今西菜市巷),直抵德胜街(今金寨路)。

图片1959年,龚弯巷(摄影 | 董青)

说到龚弯巷,必然要谈谈龚家祠堂的。据《龚氏宗谱》,龚家祠堂始于明末清初,为龚鼎孳、龚鼎孠(七世)所建。太平军庐州之战中,遭受严重损坏。民国十四年(1925)6月,龚心湛(十三世)捐资重建。这位龚心湛也是大人物,曾任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内务总长等职,亦是蘧庄主人龚心钊的堂弟。

图片1935年,龚心湛(中立者)(来源 | 《国闻周报》)

龚家祠堂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今光明巷内。祠堂刚建成时,约有50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还存有五开间寝堂,建筑面积210平方米。结构为五架梁,前轩(卷棚)、后双步。梁架雕刻繁缛精美,主要有卷草花卉、人物故事等。象鼻形梁头,月梁上有雕刻“卍(万)”字形包袱皮等,正梁小脊檩上“梁志”清晰可见。

图片龚家祠堂(摄影 | 康诗纬)

有关专家在考察后认为,龚家祠堂残存建筑兼有浓郁的明清两代建筑风格,又得皖南徽派建筑神韵,其中的“大象”元素更是突显出龚氏的较高地位,系江淮地区所仅见,甚至可以和一些著名的“国保”、“省保”建筑相媲美,是研究合肥地区建筑史不可多得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片象鼻形梁头(摄影 | 彭国维)

如此之高的文化价值,自然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但当时的城建部门则不主张保留,经市政府与文物部门和建筑单位的协调会商讨,决定对其采取易地保护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协定一时未能签署。最终——祠堂的主体建筑于1995年被拆除。2005年11月27日上午,仅存的厢房部分,也随着一声巨响彻底消失。

图片1995年,龚家祠堂(摄影 | 彭国维)

龚家祠堂亦为“龚大司马宅”,即龚鼎孳故宅。民国三十四年(1945),合肥县城西镇公所进驻办公。同年,即在此创办了“合肥县立城西镇中心小学”。1946年改为合肥县立与吾小学,1949年改为合肥市立第八小学。1953年2月更名为合肥市龚湾巷小学,1967年更名为合肥市永红路小学。2015年,原校址让位安庆路第三小学,为永红路校区。2019年,永红路小学新校址竣工启用。

图片1995年,永红路小学(来源 | 说合肥)

龚大塘也是龚家私产,又名龚家塘,民间传为龚鼎孳家的后花园。此塘极盛时,东起龚弯巷,西至城墙根,南起南菜园,北至唐大园,四周皆为菜畦,池塘星布,偶有几间茅舍。合肥城内“二水”之一九曲水,在汇聚城西诸水后即由龚大塘东流,入金斗河。春桃、夏荷、秋枫、冬梅,池塘四季,莺歌燕舞,姹紫嫣红。

图片龚家塘(来源 | 《续修庐州府志》)

1956年秋,合肥一中新校址在长江路397号建成,龚大塘被括入。塘中心曾有一小岛,经架设木栈桥可登岛,岛上遍植垂柳花草,并设置假山。当年学子回忆道:“课余时分,班里的女生喜欢在岛上游玩。许多同学拿着书在岛上背诵。”上世纪80年代初,龚大塘被填平,10栋居民楼旋即拔地而起,即今龚大塘小区。

图片龚大塘小区(摄影 | 束文杰)

最后来讲讲这个巷名,除了前文提到的清代“顺安古里巷”外,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称“龚湾(弯)巷”,又作“弓湾(弯)巷”。1956年5月15日,市人民委员会布告为“霍山路”,不久恢复旧名。“文革”期间,改称“永红路”。1988年7月8日,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龚湾路”。其间几经更改,2016年再度恢复,沿用至今。

图片2014年,永红路(来源 | 百度街景)

结语

不同于其他争论,“六尺巷”之争本身的目的,并非讨论某些历史人物或者特定古地名的归属问题,而是为了突出“礼让”精神。因此无关谁是谁非,亦无论史实与否,更多在于人们追求和谐美好的共同夙愿,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

图片桐城六尺巷(来源 | 桐城市人民政府)

昔日小巷变通衢,所幸龚家遗迹还在。但令人遗憾的是,龚家祠堂自1995年被拆除后,虽经省市有关部门测绘,并对其建筑构件进行编号保存,多年以来始终未得到恢复。其间,多次传出或将在合肥文博园、苏拐、徽街雨巷、黉街等地复建,皆由种种原因而不了了之。近闻,李鸿章公祠、段芝贵宅、龚家祠堂等落户于骆岗公园原机场航站楼附近。然而相关部门在回复市民信件中却表示:“三栋徽派古建筑是新建建筑,并非文物,后期作为展览展陈及零售使用。”龚家祠堂,没有下文……

图片龚家祠堂(来源 | 合肥园博小镇)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供参考及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诸位看官多多指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图片龚湾路(来源 | 合肥三哥)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