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886120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江西公布73个地名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2-01 阅读:93 次

来源:地名世界

江西公布73个地名文化遗产


地名文化蕴含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传承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规范地名管理,保护地名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省民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联合公布了2023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全省共评出2023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73个,其中:古城3个,古县38个,古镇32个。近年来,江西着力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弘扬传承优秀赣鄱地名文化,今年5月,省民政厅联合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江西省地名文化保护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开展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及红色地名鉴定命名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三年时间在全省部署开展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评定活动,命名一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并逐步建立保护名录。据了解,按照逐级申报原则,此次各地共推荐申报了122个地名文化遗产参加省级地名文化遗产鉴定。经逐级推荐、部门商会、专家论证、研究确定和社会公示等程序,由省民政厅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联合审定,确定了最终名单,下一步将进行授牌。名单如下:

一、古城(3个)

浔阳、袁州、赣州

二、古县(38个)

景德镇市:乐平、浮梁

九江市:瑞昌、武宁、德安、湖口、彭泽

新余市:分宜

鹰潭市:贵溪

赣州市:南康、赣县、瑞金、信丰、安远、宁都、于(雩)都、兴国、会昌

吉安市:吉水、永丰、万安、安福、永新

宜春市:丰城、万载、上高、靖安

抚州市:临川、南城、南丰、崇仁、乐安、宜黄、金溪、广昌

上饶市:玉山、弋阳、鄱阳

三、古镇(32个)

南昌市:李渡、三江、松湖

景德镇市:江村、丽阳

萍乡市:芦溪、上栗

九江市:吴城

新余市:罗坊

鹰潭市:上清

赣州市:南安、南桥、项山

吉安市:永和、永阳、马埠、巴邱、仁和

宜春市:慈化、临江、冯川

抚州市:上唐、浒湾、甘竹、头陂

上饶市:石人、银城、石塘、葛源、石镇、清华、江湾

来源:江西省民政厅网站;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7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实现“情感性保护”到

“制度性保护”的实践转向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成都作为古蜀文明重要发祥地,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地名作为城市的“活化石”,维系着城市的历史温度。在成都,既有“众人熙熙,如春登台”的繁华市井春熙路,也有多次修建、见证成都历史兴衰的文化地标合江亭,还有源自古代兵器的镋钯街、古代手工业聚集地纱帽街、取自繁华兴盛之意的华兴街……这些至今沿用的老地名,一直活跃在成都市民的生活中。近日,成都市政府公布了第八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是将九眼桥、合江亭、春熙路、镋钯街等第一批100个历史地名纳入名录,实现地名非遗的“情感性保护”到“制度性保护”的实践转向。为何要纳入非遗保护?传承历史文脉 唤起地名文化保护意识成都众多历史地名虽人人皆知,但论起其背后的故事,却鲜有人能道出所以然。如何唤起社会保护地名文化的意识,有效传承保护地名的历史文脉?将历史地名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成都开出的一剂“解方”。早在2020年,成都修订了《成都市地名管理条例》,设置专章对历史地名的保护进行了明确。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对成都历史地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史志传说、文化特色等信息进行摸底梳理,编制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成都市地名录》《成都地名故事》《成都市历史地图》等地名图录典志,组织开展了千年古县、千年古镇申报保护。今年以来,市民政局通过收集群众意见以及专家推荐,从五城区、高新区推选的历史地名中遴选100处成都历史地名第一批次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会同市文广旅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分为十大类,为何要将历史地名纳入民俗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共分为十大类,将成都历史地名申报为民俗类是在经过大量的考察论证后所得出的意见。”成都市非遗品牌促进会副会长张强解释,成都有许多历史地名的由来都与成都曾经的民俗文化紧密相关,是民间传统习俗的具象化载体。以位于盐市口旁的染房街为例,这一地名的由来正是因为唐宋时期此地染房形成了较大规模,在明初正式命名为染房街后沿用至今。据悉,此批次纳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历史地名,具有浓郁的成都地方特色,其中包括与城名历史相关,与地貌、交通相关,因历史古迹、民俗文化活动形成,因传统产业生产和生活消费习俗形成,因商贸习俗形成,因民间故事、传说形成,源于民间俗信产生七大类地名。哪些地名可纳入非遗保护?投票+问卷全市征集1949年以前形成的老地名“大家知道三瓦窑这个地名从何而来吗?”“武侯祠的背后具体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4月14日,由市民政局举办的“我最喜爱的老地名”进社区宣传活动在武侯区望江路街道老马路社区拉开帷幕,现场吸引众多群众参与互动。活动中,为使社区居民深入了解成都历史地名的前世今生,通过展板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地名典故、传说和老照片,并发放地名文化相关宣传资料。同时,市民政局还先后走进狮子山街道菱窠社区、苏坡街道清源社区等五城区和高新区的部分社区,在开展文化活动的同时,向当地居民发放地名文化保护调查问卷,充分征集市民对地名文化保护的态度和意见。“虽然一直生活在成都,但对于很多地名的由来确实不清楚,今天的活动也算是为我们答了疑、解了惑!”社区居民龙女士深有感慨。不少群众都表示此次活动很有意义,老成都地名故事生动有趣,也勾起了很多儿时的记忆。据介绍,此次入选的历史地名是具有一定的古悠度、知名度、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及文化传承价值的1949年以前形成的历史地名,并通过线上投票和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同步开展征集。截至今年2月9日,“成都地名文化申遗”网络评选活动共有120个地名参与线上投票,累计83000余人次参与,共计收到票数超20万。最终将九眼桥、合江亭、春熙路、镋钯街等100处历史地名文化第一批次纳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未来将组织开展第二批申报传承保留独属于成都的城市历史记忆“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城市从何而来,怎能更好地去面对正在徐徐到来的未来。”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成都市历史学会副会长谢元鲁认为,成都老地名的成功纳入非遗保护将进一步促进成都的历史文化传承,更好地保留独属于成都的城市历史记忆,让广大市民更加了解成都、热爱成都。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史地名纳入非遗保护名录是延续城市文脉、传承城市独特文化的有效途径。我们将通过建立“成都地名文化”代表性项目电子档案,开展传承人和传承群体中代表性人物录音、录像等,对历史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通过拍摄推出地名文化短视频、纪录片等途径,对纳入名录的历史地名开展宣传保护。激活市民对家园悠久历史的“寻根”与热爱,延续天府文化的根脉记忆,彰显城市的历史厚度和人文温度,拓展成都非遗保护传承实践,助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接下来,全市还将组织开展第二批历史地名申报纳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还将多形式开展非遗地名文化传播,通过短视频、电视、现场展播等形式,将“成都地名文化”搬上“云端”,并通过立碑、讲课、展览、书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主题活动,调动市民参与热情,扩大地名文化在市民中的影响力;组织专家开展地名文化研究,探索历史地名纳入非遗后的保护途径,确保地名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活化利用、传承发展。充分发挥地名文化遗产在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成都日报;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8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