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882416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海南自贸港法微课堂解读《海南省地名管理办法》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1-29 阅读:154 次

来源:地名世界

海南自贸港法微课堂

解读《海南省地名管理办法》近日播出的第18期海南自贸港法微课堂 ,邀请海南省司法厅立法三处干部陈晓菲解读修订后的《海南省地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22年5月1日,国务院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地名管理法治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启新征程。《地名管理条例》对海南省地名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为《办法》的修订提供了上位法依据。同时,近年来,海南省在地名管理工作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地名文化保护、地名公共服务、地名标志设置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也有必要通过修改现行立法予以确定和规范化。陈晓菲表示,《办法》的修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完善地名管理体制机制,规范命名更名销名管理。一是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二是将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名称、自然村名称、广场、体育场、纪念地、名胜古迹名称列入地名范围,列举了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三是构建地名命名、更名、销名全过程管理体系,使地名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其次,规范地名标志设置,鼓励地名标志创新。一是明确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的主体及职责;二是规定有标准地名标示错误、破损、字迹模糊或者残缺不全、位置安装错误、指位错误等情形的,地名标志设置部门应当及时予以维护和更换;三是为发挥地名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功用,海南省从2020年起推行具有“二维码”、智能芯片等反映更多地名文化信息的新型地名标志,此次修订将该经验做法上升为立法规范。最后,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强化地名公共服务功能。一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开展古县、古镇、古村落、古街巷、近现代重要地名等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二是规定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汇集出版相关标准地名出版物,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托地名信息库,依法开发地名信息应用服务产品,推动地名信息社会应用。同时,加强乡村地名建设,推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陈晓菲认为,《办法》的修订是在海南省长期的地名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特征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需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情况下凝练总结而成,实施后必将有力提升海南省地名管理工作水平。据悉,自贸港法微课堂由省司法厅、省普治办联合主办,邀请政府立法机构和相关专家,围绕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法律问题,重点解读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及其配套法规。来源:法治日报;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3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19个!石家庄首批地名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公布

为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根据《河北省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实施方案》,经县级逐级申报、市级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论证评审、公示等程序,石家庄市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共计19个。古县8个:元氏县、赵县、井陉县、赞皇县、灵寿县、行唐县、深泽县、栾城区。古镇1个:赞皇县许亭镇。古村落5个:栾城区栾城镇大裴村,栾城区冶河镇苏邱,赞皇县南清河乡回车、嘉应寺,元氏县殷村镇故城。著名自然地理实体2个:嶂石岩、封龙山。红色地名2个:平山县西柏坡镇西柏坡村、栾城区西营乡赵家庄。近现代重要地名1个: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根据《河北省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列入地名文化遗产的地名为重点保护对象,一般不得更名;确需更名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预先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按照规定程序更名,及时上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主管部门,进行信息变更和备案。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治理功能和鲜明的文化特征。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丰富的老地名予以保护,是传承优秀地名文化、赓续历史文脉,进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我市地名文化是在其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中积淀形成的,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均为沿用时间较长、地名文化内涵丰富、有重要传承价值、知名度较高。此次公布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关注并参与到地名文化宣传保护中。  来源:石家庄日报;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4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