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8330296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辽宁省锦州市“乡村著名行动”开始了 地名信息服务将更加便民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1-21 阅读:669 次

来源:地名世界

辽宁省锦州市“乡村著名行动”

开始了 地名信息服务将更加便民一个承载时代记忆、富有文化内涵和浪漫气息的好地名,可以成为城市的闪亮名片。本报近期报道的关于锦州市城区新增命名街路的多篇报道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这些靓名小街巷已成为锦城的独特风景线。昨天,从市民政局又传来了好消息:目前,锦州市“乡村著名行动”已经开始,更多有特色的好地名也将越来越多地亮相乡村,成为锦州市乡村的新景观、新地标、新名片,地名信息服务也将给百姓出行、出游、生活等多方面带来更多便利。据市民政局介绍,近日,锦州市“乡村著名行动”已正式拉开序幕,从今年12月到明年3月,将以锦州市开展现有的乡村地名设标情况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辖域内行政村、居民点及乡村道路、自然地理实体、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旅游景点及乡村兴趣点等命名设标情况,以及电子地图上的行政村、居民点进行全面摸底排查。自明年4月至2028年11月,地名命名、设标及乡村地名采集上图将全面开展。对辖域内地名标志存量、缺失、坏损等将进行补设、修缮、维护翻新;对指位不准确、信息不规范、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将及时纠正重设。针对乡村道路街巷、自然地理实体、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旅游景点及乡村兴趣点等实际情况,将对“有地无名”的规范命名,对“有名无标”的设置地名标志。同时,将对辖域内乡村居民点、自然地理实体、乡村道路街巷、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旅游景点等地名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入库,准确规范标注上图,方便群众出行导航。引导群众自主采集上传特色农家乐、养殖基地、采摘园、快递物流点等惠农助农兴趣点,方便快递进村,山货、农特产走出乡村,形成农副产品驻地销售模式。乡村养老(敬老)、儿童福利、社区服务、社会事务等民政服务机构均将采集上图。此外,还将加强乡村特色资源宣传推广,采编地名故事,梳理乡村旅游线路,加大乡村地名信息共享应用力度,积极为辖域政务管理、基层社会治理、快递电商发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提供地名信息服务,更好满足数字乡村建设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地名信息需求。锦州市将通过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织密乡村地名网,实现乡村地区“有地就有名、地名要规范”,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实现乡村地区“有名就有标、标志成体系”,推动城乡地名公共服务均等化,繁荣乡村地名文化,提升地名信息服务效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地名赋能利农惠农。“乡村著名行动”计划利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补齐乡村地名建设短板,到2028年,乡村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基本适应乡村治理需要,乡村地名文化蓬勃兴起,地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充分显现。到2035年,乡村地名工作全面规范,城乡地名公共服务实现一体化、均等化,优秀地名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地名赋能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成效。来源:锦州晚报;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3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地名建设,迈向更高的层次

古里路、调埠路、武刀路、珠场路……日前,北海市冠头岭附近一批新命名的道路在当地广受关注,它们引自明初抗倭的“珠场八寨”名称。路名是地名的一部分。道路的命名,不仅仅是解决道路有无名字的问题,还记录着当地的历史、展现着当地的气质。北海市以明初抗倭的“珠场八寨”命名道路,其考量显然有独到之处。说到路名、地名,有件事值得一提。“葛宇路”是什么?是一个人,也是一条路,还是一场行为艺术,更是一起社会事件。葛宇路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来到北京后,他在百子湾的苹果社区附近发现了一条400多米的无名街道,便将其命名为“葛宇路”,并通过设置各种标识进行认知强化。从2015年起,“葛宇路”被众多网络地图录入使用,民政区划地名公共服务系统也将此名录入。2017年5月,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上,葛宇路将“葛宇路”作为毕业设计展出,自曝“葛宇路”来龙去脉,引发各界强烈关注。数年前的大都市里,竟然冒出“葛宇路”事件,可见地名的管理是存在缺漏的。2018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全国各地闻令而动,很快清理整治了一大批“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人们对地名建设,从有与无、规范与不规范,迈向了更高的层次——就像在广西,各级民政部门近年来在地名管理机制和标准体系、地名文化传承与保护、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实践。比如在弘扬地名文化方面,《桂林市最美地名故事》《龙胜、兴安最美地名故事》等一大批书籍编撰出版,蒙山县地名专家组成员向群众宣讲地名故事,并在县内主流媒体的公众号开设地名故事专栏,等等。又如为留住乡愁记忆,位于南宁市中心的三街两巷片区道路命名时,充分考虑当地承载了很多老南宁的记忆因素,通过对老南宁的老街巷、文化古迹等进行梳理来采词,尽量采用广为人知、耳熟能详的老地名,留住老南宁的“根”。再如在顺应时代发展方面,百色市聚焦现实问题,完成地名采集上图近3万条,规范标注乡村地名两万余条,新增地名覆盖全市两万多个乡村居民点,方便了群众出行导航、快递进村、山货进城。今年7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近日,自治区民政厅在全区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我们憧憬,通过这一更高层次的地名建设行动,促进乡村地名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守护乡愁记忆,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源:广西日报;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3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