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8329770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山东探索“地名+社会力量”新模式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9-05 阅读:779 次

来源:地名世界



扬州“乡村著名行动”启动

让乡村地名有看头有说道有讲究

近日,扬州市“乡村著名行动”在高邮全面启动,扬州市将以“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工作为牵引,全面推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地名是历史文化的“化石”,是乡土文化的“窗口”,是照亮回家路的“暖灯”。在广大农村不时会遇到有地无名、多地重名、地名位置不准确等问题,这给乡村货物的流通和发展乡村旅游等造成了诸多不便。今年以来,高邮市扎实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省级试点活动,积极推动乡村地名标志设置、乡村地名采集上图(上传互联网地图平台)和地名文化挖掘应用。截至目前,共采集点亮568个点,其中高德点亮278个、百度点亮290个;引导村居点亮610个;99条点亮数据入国家地名数据库。

“将地名凝固下来,为地名树碑立传,既保护老地名,又留住文化记忆,传承文化根脉。”扬州市民政局地名处处长冯静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道路街巷、居民点等乡村地名命名设标,加强地名文化与文旅资源融合创新,打造地名文化展示平台,多措并举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让百姓留得住记忆、守得住‘乡愁’。”

据介绍,“乡村著名行动”将“通过繁荣地名文化使乡村文化活动活跃起来”作为重要目标,推动地名文化服务进村入户。在服务内容上,将广泛开展乡村地名故事寻访活动,组织力量收集整编散落在民间、口口相传的地名故事,用地名把乡村地区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名人轶事串联起来,让乡村地名“有看头、有说道、有讲究”。在服务形式上,将利用乡村文化墙、宣传栏、公告板等有形阵地和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推动地名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提高地名文化可见度,使地名文化随处可见、乡村百姓人人熟知、外地游客津津乐道。在创新运用上,推动地名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开发地名文化产品,推动乡村地名文化数字化、形象化,运用地名来历、历史治革和地名故事丰富提升旅游景点文化内涵。

来源:扬州日报;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1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山东探索“地名+社会力量”新模式

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山东省按照《地名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开展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试点工作,坚持试点先行和整体突破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地名+社会力量”新模式。

试点先行

打造示范样本省民政厅以济南市历下区为试点,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地名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开展“地名+志愿服务”,以本地地名文化爱好者为基础,组建全国首支专业地名文化志愿服务力量“历下者”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打造“行走中的地名文化”。该服务队成立以来,开展地名故事义务讲解近200场,组织地名文化传播和《地名管理条例》宣讲等活动152次,服务游客及社区群众4000余人次。“地名+志愿服务”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新名片。

全域突破

推动“盆景”变“风景”深化“地名+社会力量”模式。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工作试点方案》,选取29个县(市、区)开展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保护试点。省民政厅成立黄河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各市成立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或乡村地名志愿服务队300多支,开展“地名文化进乡村”、“访地名、寻故事、忆乡愁”等活动,形成“沂韵”、“上善莱西”等多个地名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省民政厅发出开展“赓续地名历史传承,绽放齐鲁文化风采”地名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各地结合春节、学雷锋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地名志愿服务,通过赶大集、猜灯谜、送春联等多种方式让群众品味地名文化。

多方发动

汇聚地名文化保护合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省民政厅鼓励各地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有关地名的活动。比如,济南市章丘区联合文明办组织艺术类社会组织召开座谈会,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讲述黄河地名故事;淄博市、日照市、德州市、济宁市组织书画、摄影、篆刻等专业协会,用艺术的方式展示地名魅力。充分调动企事业力量。莱西市与中国邮政合作,开展“爱心邮路传佳音温暖地名写乡愁”活动;曲阜市依托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儒家文化地名采词库》;利津县打造“黄河入海口社会手拉手”品牌,建立企业参与地名文化保护捐赠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济宁市微山县积极推行“地名+社工+志愿者”模式,实施“传承地名文化守护微山记忆”社工项目;滨州市阳信县组织854名村级网格员参与地名设标和地名采集工作。

长效推进

推动可持续发展建立长效机制。济南市历下区依托全区“爱心伙伴”平台,将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纳入全区志愿服务统一体系,并由区政府牵头组建地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门资源优势,实现规范管理;威海市文登区民政局与信用中心合作,创新“地名+信用+志愿服务”模式,促进志愿服务发展。助力重大战略。围绕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济南市市中区地名志愿服务队通过举办“地名文化进乡村”等活动,向更多群众普及和介绍乡村地名文化;威海市文登区组织“瞰文登”地名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参与72个乡村村史馆建设,提供地名信息432条。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民政厅黄河地名文化服务队和菏泽、聊城、滨州、东营等多地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积极投入“沿着黄河看地名”寻访活动,加强黄河地名文化宣传,让人们在寻访活动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来源:中国民政;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1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