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历史系开办地名学方向班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7-27 阅读:802 次
来源:地名笔谈微信公众号
胡阿祥
我国地名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急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此,1988年11月民政部区划地名司与南京大学达成《关于培养地名学方向专业人才的协议》。协议商定:分流在校的八七级、八八级历史专业学生,每年定向培养20余名地名学方向人才。经两届分流之后,根据地名专业人才客观需求情况,争取在1991或1992年正式设置地名学专业,招收本科生。
首届地名学方向班,经过充分的准备,已于1989年9月开课。17名八七级学生分别来自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西、河南、陕西、宁夏等省区。在今后两年时间内,计划修读20余门课程,并完成一次生产实习和一篇毕业论文。所修课程大致包括6大类:地学类,如自然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历史地理学、地图概论;历史类,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方志学、史料学、考古通论;语言文字类,如普通语言学、现代汉语、民族语文基础、方言、第二外语;社会科学类,如民族学、民俗学;新技术类,如算法语言、地名数据库;专业基础课,如档案学、编辑出版基础、地名学、地名考证与译写、地名管理、行政区划原理。此外,还鼓励选修其他有关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注意了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力求使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技能。其培养目标,是向国家和省、市、县各级地名机构,以及地图、测绘等系统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胜任地名标准化、译写规范化、地名管理、理论研究,以及地名资料的调查、搜集、整理、编辑、储存、检索,并兼顾行政区划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的业务干部。
在高等学府开办地名学方向班,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有关教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由于学习目的明确,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十分高涨。为了继续搞好工作,使地名专业得以立足和稳健发展,还需要各级地名机构和相关系统在谋划、资料及学生分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