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13745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南京门西二十四景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6-30 阅读:705 次

来源:南京地名微信公众号

年年初,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发起“推荐、评选老门西文化地标”活动,4月14日,“凤凰台上”公布筛选后的40个备选。经协会研究,决定将“文化地标”改称为“门西N景”。在公众号“凤凰台上”读者、关注者、专家推荐和评选的基础上,协会又与相关部门多次磋商,最终从“门西四十景”中确定“门西二十四景”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1

凤凰台遗址


位于瓦官寺附近花露岗南。据宋代《舆地纪胜》载,南朝时有五彩斑斓的神鸟,状如孔雀,飞临金陵古城西南永昌里,引来一群鸟儿。人们认为这是太平盛世的祥瑞,遂将永昌里改名为凤凰里,并筑凤凰台。唐代大诗人李白至此写下了著名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

杏花村遗址

位于花露岗下古凤凰台一带。古时每当杏花烂漫时节,杏花村便游人如织,成为金陵百姓踏春野游的好地方。南京古代早有酿制曲酒的历史,杏花村以“金陵春”为当时名牌佳酿。唐代诗人杜牧有首妇孺皆知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江南通志》记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3

阮籍衣冠冢

位于花露岗北文枢中学校园内。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阮籍与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诸人倾向于玄学,史称“竹林七贤”。《晋书.阮籍传》记载,司马昭曾希望儿子司马炎娶阮籍之女。阮籍不愿意,终日饮酒,大醉多日。酒成了阮籍避世的理由和借口。《江宁府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南京城西南古凤凰台边,先后掘得石碣两块,刻有“晋贤阮”、“籍之墓”,认定这里是阮籍的衣冠冢。民国时期,南京文物专家朱偰对阮籍衣冠冢进行了调查确认。

4

愚  园

位于鸣羊街。愚园,因园主姓胡,坊间又称胡家花园,晚清南京最为著名的私家园林。愚园最早为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俌的别业西园。同治年间清代名人胡恩燮购下西园故址,取名愚园,既有“不仕归隐”之愿,又寓“大智若愚”之意。后胡恩燮嗣子胡光国进行扩建,增设三十四景,故有前后七十景之说,号称“金陵狮子林”。百年来,愚园历经战乱,几度损毁。2010年重修。愚园由内园和外园两部分组成,外园以山丘、湖景为主,内园以假山、厅堂等建筑为主。愚园不仅能观赏到江南园林诸多秀色美景,还能领略到其特有的愚、孝、善、雅文化内涵。愚园于2016年重新对外开放,为南京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5

遁园遗址

遁园是明末大学者顾起元旧居,位于花露岗一带。顾起元曾任翰林院修撰、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之后,他执意不再从政,三次辞官获准还乡,过起了隐居生活,直至崇祯元年卒。但他的能力一直为朝庭重视,曾七次征召,让他回京任职,均被拒绝,因而园内有座“七召亭”1972年,遁园遗址被南京毛纺厂征用,祠堂内“顾文庄公像碑”留存下来,收藏于南京博物院,为国家二级文物。

6

古瓦官寺

位于花露岗。古瓦官寺原址是东晋时官府管理陶业机构所在地,故名瓦官寺。古时,瓦官寺称为上瓦官寺,凤凰台边的瓦官寺称为下瓦官寺。上瓦官寺在明代时更名为凤游寺。瓦官寺初建于东晋时期,曾拥有上千僧人,非常兴旺,在我国佛教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东晋简文帝曾亲临瓦官寺听经,一时王侯公卿云集,高僧大德驻足,文人墨客题诗。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也来过这里,留下了著名诗篇。瓦官寺内有“三绝”: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玉佛像,戴逵的五方佛像,顾恺之的维摩诘居士壁画。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为瓦官寺作画时居住在不远处的小屋,被后人称为“金粟庵”,位于五福街。金粟庵虽小,却是钟楼鼓楼俱全,晨钟暮鼓,香火很旺。


7

韩熙载旧居遗址

位于花露岗南。韩熙载,南唐名臣。后主李煜即位后,韩历任吏部侍郎秘书监兵部尚书等职,曾居住在凤凰台畔凤台里戚家山(村),即现在花露岗附近。李后主曾经有意推韩熙载为相,碍于有关他的种种传言,便派画师顾闳中到他家打探,暗中窥视韩熙载的活动,令他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汇报。韩熙载心知肚明,以醉生梦死的状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创作出不朽杰作《韩熙载夜宴图》

8

钓鱼台

钓鱼台,自镇淮桥沿着秦淮河蜿蜒向西北延伸,到集庆路交汇处新桥,钓鱼台名称最初源于三国孙权时期。河房,即秦淮河边依河而建的一种特殊结构房屋,主要特点是前门临街,后窗面河。明清时期,沿岸河房鳞次栉比,绵延数里。现钓鱼台192号河房,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台196号余氏河房,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会馆位于钓鱼台,金陵各省会馆中最大者。其前身为明代吏部侍郎孔贞运旧宅,太平天国时期曾是侍王李世贤的住处。天京陷落后,曾国荃曾经在此居住,后湘军诸将买下这片宅院,修葺成湖南会馆。湖南会馆里有南京最早的剧场,叫大新舞台。会馆大门面向秦淮河,门前河边有照壁,因历史原因,会馆已基本消亡。

9

刘瑞芬故居

位于殷高巷14号,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刘瑞芬,字芝田,安徽贵池人,清代外交官、藏书家。刘瑞芬周旋于列强之间,极力反对侵略行为,维护国家领土统一,回国后任广东巡抚,死于任上,为后人称颂。刘瑞芬在光绪年间购得此处房产时,房屋多达百间,可与甘熙故居相媲美,如今已显破败,但院内雕花刻板和基本陈设保持当年面貌。

10

魏家骅故居

位于高岗里17号至19号,是晚清著名红顶商人、慈善家魏家骅的宅第。魏家骅,字梅荪,晚号贞士,光绪年间两为进士,官至三品大员。民国时期,魏家骅曾担任西南地区法院院长。此外,他还担任过南京商会会长。他读书时就跟随老师在安徽赈济灾民,在南京上新河办孤儿院,吸纳穷人子弟入学。清末,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棉纺织品时期,魏家骅弃官从商,创建“魏广兴”商号,全力保护本地民族纺织业,产品质量上乘,行销全国。魏家骅故居为徽派建筑风格,曾经是南京保存较为完整的晚清“九十九间半”。

11

吴良镛旧居

位于谢公祠18-20号。吴良镛,著名建筑大师,于1922年出生在这里。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这里度过。吴良镛先生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共党员、民盟盟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吴老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解放初期,吴良镛毅然从美国回国,曾在清华大学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京地标建筑“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其重要作品。

曾靖毅公祠

位于孝顺里20号,南京市文保单位。曾国葆,曾国藩之弟,谥号靖毅。曾国葆智勇双全,曾经以寡击众,大破李秀成太平军十万,但却在1862年冬因操劳过度,病逝于南京城外湘军大营内,年仅34岁。据清史稿记载,曾国葆战死后,“李鸿章为陈战绩,诏依二品议恤,赠内阁学士,予骑都尉世职,建专祠,谥靖毅。”经李鸿章表奏,同治皇帝感念曾国葆平乱有功,追赠他为二品内阁学士,谥靖毅。《江苏省通志稿》建置志说:“曾靖毅公祠,在殷高巷孝顺里,祀按察使衔知府曾贞干。同治间,臬司黄润昌捐建。”

13

小 门 口

有“门西的新街口”之称,自清代以来到上世纪末,一直是门西最热闹的市口。“小门口”由四巷组成,东处饮马巷,北邻水斋庵,南接高岗里,西通谢公祠。四巷均有久远的历史,错位相交,呈不规则的十字交叉市口。谢公祠:西晋末年,谢安、谢玄等人鞭策南迁官民同舟共济。因谢安、谢玄骁勇善战,在淝水战役中取得的胜利,后人崇其功勋卓著,建“谢公祠”表缅怀之情。饮马巷:南宋初,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坐骑突然罢工,引颈嘶鸣。臣子让马在百姓淘米的水缸里喝足水,马才安静下来。饮马巷由此得名。水斋庵:据说原来有过尼姑庵,有过“七贤坊”之称。七贤,指竹林七贤。高岗里:《诗经》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因为在凤凰台附近,又在岗之边缘,故名。

14

同乡共井

南起陈家牌坊,北至饮马巷。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一百余万官民南渡江南,很多人迁此定居,共用一口井,故名“同乡共井”。传说这口井为东晋名臣王导所建。这位出身魏晋名门“琅琊王氏”,以“同乡共井”,鞭策从北方来的官民同舟共济,在江南站住脚跟并巩固政权。

15

糖坊廊河房

糖坊廊的名称源于明朝,位于镇淮桥西北,东南起中华路,西北接长乐街,原名叫“灭街”,后讹为“篾街”,后因设糖作坊于此,故而得名。现存的糖坊廊6l号河房,是清代陶姓徽商所建,有高大的防火墙,跑马楼二进,中间为内天井,河厅一进,属于少见的菱形建筑。除了结构独特外,雕刻也是一绝,十分精美,楼下门板上雕刻的凤凰瑞兽,栩栩如生;亭台楼阁,细致入微。此外,天井上还雕有三国演义戏曲图案,弥足珍贵。

16

仓顶大井

位于集庆路,始于元代,迄今已有670多年的历史,是南京最大的古井。仓顶大井其名源于明代骁骑卫屯粮之所的骁骑仓而得名,由此仓,又派生出仓山、仓顶、仓坡、仓门口等一组地名群,而仓顶大井已成为这组地名群中最醒目的标志物。仓顶大井内,上狭下广,四周井壁“坚如城墙,内可容纳数十人”。相传“井与江河通,大旱不竭,井中四方有铁金刚镶嵌,威武雄壮,可谓奇观。”古人曾咏有“骁骑仓边寻古井,夕阳重话白头僧”的诗句。

17

吴家账房

这里曾经是清代“吴悦来账号”所在地,老城南一带居民称之为“吴家账房”,是一家经营丝织业买卖的商行。吴家账房曾经占地1600平方米,被街坊称作“小九十九间半”。宅子分三路四进,三路就是三个门通向到宅院的三条道,而四进则分为第一进轿厅、第二进大厅和后两进宅房。旧时共有80多间房子。厅堂房梁和立柱还能看出昔日大厅的结构,原来大厅的柱子上挂着对联“德裕世泽兰桂腾芳,悦来是宗清白传家”。堂号叫“德裕堂”,意在秉承“以德调身,以德沐面”的生意经,“以义取利,义在利先;财自道生,行商乃习儒”,是百年老字号“吴家账房”的传世家规。

18

新  桥

新桥,位于南京长乐路与集庆路交汇处,内秦淮河南段。初始为三国东吴时期建造,名新桥,南朝梁称“万岁桥”,后又称“饮虹桥”。六朝时期,新桥周边已形成为热闹的集贸大市,坊铺林立。历史上的新桥及其周边是繁华的商贸中心,也是秦淮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宋代又复称“新桥”,为木桥,后建成桥屋。明万历年间重建为石拱桥,拱石上留有碑记。1956年新桥整修,1991年12月拆除后重建并拓宽。

19

黄 册 库

位于皇册家园小区内。朱元璋称帝后,为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国家政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黄册制度”。黄册库是国家存放全国户口赋役档案的地方,因造册的册籍均使用黄色封面,故称黄册。黄册库的档案关系到人口及纳税状况,属于机密文件,最终存放在后湖(玄武湖)黄册库。全国各地送往户部的黄册有六万册之多。为方便全国各地解送黄册,明政府特辟城南临近秦淮河的一处为户部黄册的中转站。门西是明代的商业中心,久而久之这里被人们称作“黄册库”,因黄册是要被皇帝御览的,故而又被演称为“皇册库”。

20

牛  市

位于新桥与上浮桥之间,古代曾为买卖牛的集市。牛市在明初又叫宽正坊。明清时期,牛市一带是“前店后坊、批零兼营”日用百货市场。牛市也是南京商业会馆最集中的地方,鼎盛时,有多省在此设立会馆,如山东会馆、山西会馆、安徽会馆、泾县会馆、吴兴会馆等。由于各地商品、商人云集牛市一带,就形成特有的“三多”:即日用名品多、前店后坊多、商业会馆多。如今,牛市还保留一套清代古民居。这是两层木质结构建筑,褪了色的雕花跑马楼,依稀还残留当年朱红色的繁华,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是热播电视剧《秦淮人家》的取景地。

21

百 猫 坊

现在的彩霞街菜场曾是明代水师统领俞通海宅第。当年朱元璋听信奸臣谗言,下令将柳叶街、船板巷旁的秦淮河里的鱼赶尽杀绝,欲“刹住俞府的王气”,还在俞家对门立一牌坊,以“猫”吃“鱼(俞)”的寓意,建了一座汉白玉雕刻的一百只猫的百猫坊。石猫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特别是柱子下部前后各有一个高1米左右的形似狮子的猫,生动逼真。百猫坊是南京地区惟一留存的明代府邸石坊,1982年被定为南京市文物保护遗存。

22

孙楚酒楼

孙楚酒楼,又称太白酒楼,原址位于水西门西水关,今在水西门东广场。西晋时,太守孙楚常邀友来水西门这座酒楼饮酒,其间诗兴大发,狂饮高歌,店主遂将酒楼更名为“孙楚酒楼”。孙楚酒楼临近古秦淮河与长江交汇处,视野开阔。大诗人李白在孙楚酒楼玩月畅饮、吟诗歌唱,留下脍炙人口的名句“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后人又把孙楚酒楼称为“太白酒楼”。李白诗让孙楚酒楼声名大噪,后世文人效仿李白不断吟咏这座酒楼。明初,在孙楚酒楼故址建成醉仙楼,但世人仍以孙楚酒楼、太白酒楼称之。清代在原址复建酒楼,几经修葺,不失风雅。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也因此收录了此处古迹,名为“楼怀孙楚”。


23

江南造币厂旧址

位于来凤街66号,现为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十九世纪末,随着江南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市面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外国银元,俗称洋钱。中国的白银在大量外流,国家金融秩序面临严重威胁。1896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请朝廷,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这里创立了“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在此铸造“光绪元宝”银元,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持续生产16年,民国成立,更名为“中华民国江南造币厂”。从制钱总局到江南造币厂,艰苦卓越,这里共铸造银元5亿多枚,包括“袁大头”和孙中山像银元。

24

赏 心 亭

原址在水西门城楼上,是宋元时期“金陵第一名胜”。登亭能眺望长江、秦淮和金陵名胜,它曾经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一样闻名天下。赏心亭始建于北宋时期,据传,升州(南京)知州丁渭得真宗所赐《袁安卧雪图》,遂建赏心亭,将《袁安卧雪图》悬挂亭内,成为金陵一大奇观。赏心亭一直成为文人雅士赏画赏心、吊古伤今之胜地。文人墨客来到金陵,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其中尤以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最为著名。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