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27461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杭州富阳:谱写“三重奏” 奏响“新乐章” 不断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3-16 阅读:1069 次

来源:地名世界

杭州富阳:谱写“三重奏” 奏响“新乐章” 

不断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浙江省首批地名文化服务与文化建设试点单位,杭州市富阳区积极谱写地名管理、服务、文化“三重奏”,奏响富阳地名工作“新乐章”,提升了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谱写地名管理“交响曲”


建立健全地名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精神,及时调整富阳区地名委员会成员,明确部门职责,进一步完善了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形成由分管副区长负责、区民政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配合协作的工作格局。区地名委员会不定期召开地名工作会议,协调研究重大地名管理工作。将地名标志设置更新,地名文化研究、宣传和保护等地名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20余万元专项经费,确保地名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强化地名命名源头管理。出台规划增强地名命名前瞻性。总结《富阳地名规划》编制经验,在富春湾新城规划建设初期,即同步开始编制《富春湾新城地名规划》。针对富春湾新城“一环五横六纵”的主路网框架及多片区支路网体系,对二镇一街区域内的83条道路进行系列化、层次化的地名规划。地名总体规划和区域性地名规划的有效探索,为发挥地名指位功能、保持地名相对稳定、传承历史文脉打下基础,有力解决了地名管理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城镇规划与地名规划脱节的问题。依法依规提升地名命名科学性。按照地名管理相关规定,严把地名命名源头关口,引导开发主体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语词命名,推动地名命名规范化、科学化。通过前置审批、“浙里办”平台申报代办等延伸服务,引导地名审核关口前移,有效遏制地名“任性”。在地名命名更名时,组织专家开展评估论证,广泛征求民众意见,保证公众知情权和参与度,同时提高命名决策的科学性。


规范地名标志管理。建立地名标志巡检制度,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民政专员力量,对全区地名标志开展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更新破损、缺失的地名标志。同时,积极借力“啄木鸟”路牌专项纠错行动、“美丽杭州”行动、“亚运城市”行动、“城郊接合部”专项整治行动等载体,对全区路牌、门牌、楼幢牌等地名标志开展多轮次摸排整改,累计更新各类地名标志2.64万处,进一步强化了地名标志的导向功能,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谱写地名服务“协奏曲”


数字赋能,试点数字门牌。探索农村数字门牌,在上官乡、场口镇东梓关村、洞桥镇大溪村、环山乡等地安装数字门牌5433块,群众在家门口扫码即可获取精准导航、地名文化、部分民政政务服务、周边生活设施等多元化信息,迈出了“数字门牌+民生服务”第一步。


规范数据,推动共享服务。建立地名地址数字化归档管理制度,地名地址数据归集率、上图率均为100%。对全区30余万地名地址数据进行核对、修改,补全地名信息、规范地址描述、实现地名地址数据100%挂接。在地名地址数据规范入库后,横向与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工作机制,纵向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查询和审批服务,大大提升了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文化先行,服务乡村振兴。推出《富阳地名特产专辑》,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名文化,推广地名特产,为本地农产品宣传打开新的窗口,积聚了品牌效应。开展村落竖牌立碑工作,挖掘乡村地名文化,留存乡愁记忆,把地名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地标。目前已设立村落地名标牌18个,在设57个。在村史馆开辟地名文化宣传专区,打造展示乡村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


谱写地名文化“变奏曲”


创新开展乡村“小地名”抢救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小地名”抢救工作,共采集4058处“小地名”,并对所有“小地名”进行入图标注、影像采集、方言录音、故事挖掘。打造“小地名”展示平台,通过二维码扫码,即可直观了解“小地名”空间信息、方言以及所在村的全景影像。通过将“小地名”作为地名命名储备词源、为“小地名”挂牌立碑、出版“小地名”图册、开展“小地名”文化进校园等多种举措,激活乡村“小地名”承载的历史记忆,延续乡村地名文脉。


探索地名文化公益宣传。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多形式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地名文化建设新活力。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地名文化宣传,在公益创投项目中加入地名元素,投入16万元支持富阳区清蓝公益组织,开展11场面向大中小学学生、社区居民、青年志愿者等不同群体的地名文化宣讲活动,为社会组织参与地名文化建设探索了可行路径。


“筑巢引凤”凝聚地名人才队伍。在开展各类地名文化宣传活动时,强调互动参与,注重挖掘、吸纳不同专业背景、年龄层次的地名文化专家和爱好者,不断发展壮大地名文化工作队伍,丰富地名文化人才资源,为富阳区地名文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如在“富阳民政”微信平台上开设“话说地名”专栏,改变传统地名文化宣传单向输出的模式,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地名文化故事,凝聚了一批地名文化专家和爱好者。开展“富春山水”地名摄影比赛,既收集了高质量的山水地名摄影作品,同时聚集起了一群有摄影专长的地名文化爱好者。

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0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字解读|《四川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同意建立广元市地名管理工作

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


2022年12月29日,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同意建立广元市地名管理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广府办函〔2022〕51号),现解读如下。一、制定背景1986年《地名管理条例》自颁布施行以来,至2022年 已有36年。2021年,对原《条例》进行了修订,由原来的13条扩展到7章44条。2021年9月1日,国务院第147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22年3月30日签署国务院令予以公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地名管理条例》第六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指导、督促、监督地名管理工作。”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唐承沛于2022年5月11日在全国民政系统(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学习贯彻《地名管理条例》视频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各地地名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部门联席会议,地名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的机制。尚未建立的不要晚于年底前建立本级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避免了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着力形成工作合力。”2022年10月19日,四川省地名管理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同时要求各市州尽快建立地名管理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二、制定依据根据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国令第753号)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四川省地名管理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川办函〔2022〕69号),建立广元市地名管理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能要求。三、主要内容(一)明确主要职能。研究拟定地名管理及地名标准化、信息化、公共服务、文化保护等工作的发展规划、落实措施;统筹研究市内重要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拼写、译写及标准地名审定等方面重要事项;推动标准地名在各领域的规范使用;细化成员单位地名管理职责分工;开展地名领域的监督检查工作;统筹研究地名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处置突发事件相关事宜;统筹地名管理工作其他相关事宜。(二)明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由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市委编办、市委群工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等22个部门(单位)组成,市民政局为联席会议牵头单位,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召集人,市民政局分管负责人担任副召集人,其他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承担联席会议组织、联络和协调等日常工作。(三)明确工作规则。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由召集人或其委托副召集人主持。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临时召开联席会议。联席会议以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并印发有关方面贯彻落实,重大事项按程序报批。(四)明确工作要求。市民政局牵头做好联席会议各项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地名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积极参加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做好对县区的督促指导,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情况。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加强对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跟踪督促落实,及时向各成员单位通报有关工作情况。

来源:广元市民政局;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2日。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部分素材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