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8330320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燕子矶畔流传的名篇金句都有怎样的故事?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2-21 阅读:1718 次

来源:栖霞融媒 微信公众号

很少有地方能像燕子矶一样,自古以来便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游览并留下众多名篇金句。

看长江滚滚,烟波浩淼,心中的万千情怀,化作浩然荡气,流淌着灵动浪漫的画意诗情。这些画意诗意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燕子矶名篇金句背后的故事。


燕子矶

朱元璋

燕子矶兮一秤砣,

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钩挂,

称我江山有几多!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微服来燕子矶一游。

据说,他登上燕子矶顶后,正碰上一批考科举的学子,他们正在以燕子矶为题咏诗联对。有人说,燕子矶象秤砣,此言一出,这批学子都被“砣”住了,这秤砣般的燕子矶怎么好题咏呢?大家再也想不出好句子续下联。

这时的朱元璋,心领神会,他的脑海里涌出了诗句,随即作打油诗一首:“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

这首诗已被收入《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词典》,被认为是朱元璋写得最好的一首诗,像民歌一样,通俗易懂;然而又是何等激昂,何等气概,何等自豪!反映了一国之君的豪迈之情。


燕子矶

乾隆

当年闻说绕江澜,

撼地洪涛足下看,

却喜涨沙成绿野,

烟村耕凿久相安。


这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第一次蹬临矶头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

乾隆皇帝喜欢下江南体察民情,在六下江南的时候,曾多次登临燕子矶并留下数首诗篇,足以见他对燕子矶的钟爱。当来到燕子矶,登高望远之际便为壮丽的景色所陶醉,长江美景、大好河山,竟这样让人心情澎湃,于是他便挥毫御题“燕子矶”三个大字并为其作了此诗。


忆江南

纳兰性德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


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旧历九月末至十一月末,纳兰性德扈从圣驾第一次巡幸江南,先后到达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地。在此期间,十唱江南好,而南京独占三成。在身对燕子矶时,他留下忧思之情怀,写下了这首至今仍流传在燕子矶头《忆江南》。


李白

吞江醉石


据说,诗仙李白一生写的最多的城市就是南京城,而来到燕子矶时,他被这里的壮丽景色吸引,独览月夜江天,面对如此壮观美景,顿时酒性大发、豪情满怀。于是以石为樽,江水为酒,把酒问天,一醉方休!酒酣之际,他在崖壁上挥毫题了“吞江醉石”四个大字,并为燕子矶留下了关于“酒樽石”的美好传说。


除了名人,燕子矶还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产生了不小的渊源。



《红楼梦》

我有千里游,爱此一片石。

徘徊不能去,川原俄向夕。

浮光自容与,天风鼓空碧。

露坐闻遥钟,冥心寄飞翮。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当年任两淮巡盐御史,多次来往于南京和扬州之间,在经过燕子矶时,他还赋诗描写了燕子矶和弘济寺及其石壁有一次他在弘济寺见到一石壁,十分喜爱,坐在石壁下久久不忍离去,回去后便趁着游兴题诗一首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


红楼梦

“悬崖撒手,宝玉出家”


受祖父曹寅影响,曹雪芹也是爱石头的,他的《红楼梦》本名即为《石头记》。燕子矶有个弘济寺,又名永济寺,许多人都不知晓,就在弘济寺里有一块“悬崖撒手”碑镶嵌在悬崖峭壁上,该碑是南京市市级文保单位“弘济寺石刻”之一。因此许多学者推断,曹雪芹一定也去过幕府山上的弘济寺。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