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76752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趣谈

枪杆村的故事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2-17 阅读:941 次

来源: 锦溪苑微信公众号

红色浸润枪杆村

刘庆庆


在晋城西面中条山和太行山两座大山交界处,深藏着一个小山村,这里植被蓊郁,山环水绕,自然风光美丽迷人,但是它却有一个充满火药味的名字:枪杆村。

枪,古时是指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后指火铳、火枪等能发射子弹的火器。传说在千年前的宋元之际,有兄弟二人为朝廷征战,因伤病流落此地,这里虽无人烟粮草,但有很多飞禽走兽。他们为了生存就以随身携带的火铳为武器,靠打猎为生。由于器具威猛,狩猎颇丰,除了自己食用还能卖钱易货,生活便安定下来,在这里渐渐形成一个村落,他们便把以猎枪起家而建成的村庄命名“枪杆”。更巧合的是,这个村地处一道狭长的山沟坪地上,真的像一支横放在大地上的长枪,村名与地形相对映,让人不断猜想,说不清是传说故事叫成了“枪杆”,还是地形地貌成就了“枪杆”。

但是神奇的事还不算完,因为时代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让“枪杆”一次次走入人们的视野。那是上世纪的192787日,在决定中国命运的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说“枪杆子和笔杆子,干革命靠这两杆子”。从此枪杆村受压迫的人拿起枪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枪林弹雨‘中的枪杆村逐步成为党领导下的晋豫区革命根据地的一个战斗堡垒。革命岁月中的枪杆村人少枪不少,成了名符其实远近闻名的“枪杆村”。

时光来到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那是19425月中旬,正在阳南县(今阳城县)视察中条工作的中共北方局委员、太行党政军委员会书记、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在时任太岳南进支队司令员王新亭、南进支队政委兼晋豫区党委书记聂真的陪同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了隐藏在中条山尾部与太行山西相接的枪杆村。并在这里召开了军政干部和全体指战员大会,史称“枪杆会议”。这次会议,王新亭宣布了对刘忠、聂真、陈赓和尤太忠等重要军事干部的任命,邓小平在会上就如何打开中条山的局面讲了话。枪杆会议为进一步创建晋豫抗日根据地指明了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解放做了一次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枪杆村作为召开晋豫区党委和联防司令部重要军事会议的地点,缘由是基础较好、形势所迫、名称巧合、位置重要、便于筹谋。

194310月间,在日伪军对阳南根据地的一次“扫荡”中,《太岳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魏奉璋在枪杆村以身殉国。为了纪念枪魏奉璋同志,枪杆村还一度更名为奉璋村,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也为枪杆村留下来永不磨灭的革命先烈的英名。

解放战争期间,枪杆村的青年积极参军入伍,扛枪打仗。村里还成立了武委会和民兵队,组织带枪民兵和担架队随军征豫西、战临汾,为全国解放不惧枪林弹雨,有十余人立功受奖。

上世纪五十年代,枪杆村成立了民兵排,多次参加全县民兵大比武,他们挟“枪杆”余威,每每在射击项目上取得数一数二的优异成绩,曾被上级武装部授予“神枪民兵排”锦旗,排长还参加了省军区“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为家乡赢得了荣誉,传承了红色基因。

今天,在枪杆村的村头,树立着高高举起的枪杆,浓烈的烽烟战火辉映着“枪杆会议纪念馆”,记录着一段段光荣的历史。如织的游人,不是抚摸着今天铸成的铮铮钢铁持枪战士,就是凝视着曾经的叱咤风云的闪闪凛然枪杆,壮怀之情无不在胸中吐纳!

枪杆村,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人文历史的载体,还受着红色文化的熏染,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地名,是一个千年故事未断的村庄。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