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36739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南京九中人的记忆里,碑亭巷永不缺席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2-03 阅读:670 次

来源:今日头条

每个南京人的记忆里都应该有一幅关于老巷子的画面。或是黑白相间,或是色彩斑斓,多少个四季更迭,朝夕轮转后,依然停留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提起碑亭巷,相信老南京人都会陷入回忆中,我想它的模样大概也就是老巷的画面。


一条老巷子,却有两个江湖。从笼子巷到1912街区,又从杨将军巷到曼度广场,从城乡分界到城市大融合,新旧街景糅杂变换。

历史的车轮在碑亭巷上碾过,见证了它的发展与蜕变,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与事物。当我们在此漫步时,踏实的厚重感便直涌心头......


PART 1

碑亭巷里无“碑亭”

再见已是“画中画”

碑亭巷曾是南京贯通南北的主道路,与两江总督府和国民政府相近,往左是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向右是江宁织造博物馆。

连着中山东路和珠江路,还串联石婆婆庵、杨将军巷、笼子巷、如意里、一枝园,集南京城区烟火于一身。

关于碑亭巷得名有两种说法,均是因碑而名。一种说法记载于《钟南淮北区域志》:“清豫亲王初下江南,秋毫无犯,城人立碑于巷,以颂功德,用亭覆之。”


另一种说法则是,碑亭巷一带曾经挖掘出“红楼一角”的石碑,故得名“碑亭巷”。

这条老巷的故事从这幅名为【碑亭印记】的彩绘墙开始,将民国时期的老南京市井生活娓娓道来,衣食住行全成了画中的剪影。


上世纪70年代时,碑亭巷里最有名的饭店当属曲园酒家了。以地道的湘菜赢得食客们的青睐,酸辣肚尖、红煨甲鱼裙爪、豆瓣鱼、蒸腊盒等特色菜更是曲园酒楼经久不衰的看家菜。

曲园酒家对面的温泉浴室,总是热气腾腾。尤其是逢年过节,排队的人多,服务员扔着毛巾,催促洗完的客人赶紧离开,好让等待的人下池。

铺满黑色水磨石的照相馆大堂、从大上海请的御用摄影师,都让光华照相馆享誉全城。如今在总统府里还看到的不少大合影,均出自于光华照相馆的手笔。曾经辉煌一时的光华照相馆现已无迹可寻......

那时成贤老南图与勤丰卷烟厂在一条路上,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淡淡的烟草味道。读书、发呆和烟草味道,构成了典型的南京午后,直叫时光流逝,而浑然不觉。


勤丰烟厂后来改名为南京卷烟厂,再后来搬离了碑亭巷,空中的烟草味也随风而消散,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回味。

光影透过树杈在墙上斑驳涤荡,“碑亭记忆”的百米墙画中,光华照相馆、曲园酒家、吹糖人的艺人……随着时光变迁,早已不复存在,可属于碑亭巷的记忆却无法抹掉。


PART 2

回不去的青春

叹不完的长街老巷

冬日的阳光倾泻而下,街道开始变得温暖起来,汽车的鸣笛声与游客的嬉笑声混成一片,带来浓郁的人气和烟火。犬牙交错的电线,横亘在天空中,俯身望着地面熙熙攘攘的人流。

多年以后再路过碑亭巷51号,被评为省重点中学的九中,其实和很多青春一条街一样,藏着无数九中人的青春。


迄今依然记得校园里樱花盛开的三月,在绿色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七月,以及和同学一起去成贤街南图补课的日子......

对九中的学生来说,碑亭巷曾是他们味蕾的眷恋。他们在这里人手一杯珍珠奶茶,捧着香气扑鼻的快乐汉堡,或是在巷南吃上一碗浇淋辣油的柴火馄饨,三五成群。

时间更迭如浪。学生如一群思索的散步者,身处青云之上。此生之中,享有与天神同在的时光,就仅此一段。

从九中到曼度广场,是独属年轻人的浮与沉,躁与静,又有多少故事留在了曼度呢?

在杨将军巷与碑亭巷的路口,是卷烟厂的旧址,没有搬迁之前,巷口总是聚集一帮老杆子,闻着从烟厂飘出的烟草香,好好过一把烟瘾。

现摇身一变成为集文艺和潮流气息于一体的D9街区。一边是精致小资街区,一边是老巷子的喧嚣热闹,倒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好去处。

走在碑亭巷上,既可以遁入在车水马龙的洪流之中,也能转个弯沉便浸慢节奏的老巷里。

石婆婆庵巷的风,永远是不急不缓地吹着,红砖垒砌的高围墙、锈迹斑斑的铁门、几度翻新的石板路,多年的岁月洗礼和雨水侵袭,却依然磨灭不了它的风光。

收敛、闲适,是这里与众不同的风格,一如老南京的岁月缩影。

旁边如意里的大爷大妈们早已熟稔打招呼的方式:“菜买了?”住得越久,这一声就越响亮,也越随意。

身后的一枝园倒显得格外安静,巷口的小林发廊恍若停留在岁月长河之中,见证时光白驹过隙。匆匆带走一年又一年,老板小林也早已熬成了老林。


从老楼中现身的阿姨正拎着木椅准备晒太阳,一抬头,便能看见屋檐上溜走的时间。

街道两边稀稀落落地伫立着一些沧桑的苦楝,同样地还有那些胡子花白的修锁匠,粉笔书写的裁缝铺,以及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服饰店……它们和碑亭巷一起,走过了多年的风雨兼程。


PART 3

百年老巷,以美食慰藉

路边垂直的香樟树影掩映,寻味百年老巷,需从最知时光之味的老店开始。

一碗小王馄饨,几张桌子,一到饭点便满座,馄饨现包,滚烫的水下锅再捞起。十几年过去了,外面的世界变了,这里一切仿佛又没变。

还记得学生时代的假期会拿出积攒已久的零花钱,约上同桌在曼度看场电影,晚上约在老地方烧烤或小夫妻全羊馆,老地方烧烤以前叫嘴嘴香,必点撸串菜单上有长长一列,只可惜已不再老地方了。

再往前走,碑亭巷的旺福楼是珠江路居民的公共食堂,小笼包子尤其够味。谁能想到,这家店已经是70年老字号了?

营业至凌晨的红大龙虾算是这条街上的老店了,是多少人的酒后转场宵夜根据地。他家的龙虾如店名一般又红又大,招牌龙虾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这里也不乏新生代的人气好店,像是隔壁的来福食堂一直很火。它家最红的红豆鲜奶麻薯一定一定要趁热吃,粘糯拉丝的feel冷下来就无了~

碑亭巷深处是一人饮酒一人醉的曼度广场,走出来过条街就到1912街区了。


关于1912,我就提这几个词儿吧:恩佐、玛索、潮人、苏荷……酒吧与蹦迪的黄金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迎风流泪。


时间在走,碑亭巷的故事也在更迭。就像一颗大树,高楼、车流、行人组成了枝丫,弥散着烟火气息,承载记忆碎片的老巷子则是扎根地下、皮若裂岩,紧紧缠绕的“城根”。

在你不经意间路过的百米墙画、砖泥瓦巷间,封存着曾经熠熠生辉的城南旧事。它的故事,属于老南京、九中学子与烟厂职工,也属于来此处消磨时光的人们。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