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835892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学术探讨

论地名考证的意义、内容及方法(上)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12-07 阅读:378 次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

张惠岐 


地名考证是全国地名普查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实现地名标准化,加强地名工作科学管理的基础建设,地名考证自古有之,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地名考证也是古今地名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和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地名普查在横查现状、纵查历史的基础上,摸清了一些基本情况,积累了丰富的成果资料,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次普查并不可能把所有地名的来龙去脉完全搞清查明。

在陆续开展的地名辑录、编典、写志、制图、建档等编研工作中,就碰到不少实际问题,因考证不清而难以定论。因此不得不反复进行了大量补充考证工作。有的解决了,有的还有待继续深入考证。

通过上述地名工作实践,使地名考证有了良好的开端。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考证方法需要交流,许多存疑问题值得研究探讨,开展地名考证的专题学术讨论,对提高地名考证的认识水平和成果质量,推动地名考证工作的深入开展,是很有助益的。

为什么要进行地名考证?对其必要性和作用的认识也有很大的争议,为此本文就地名考证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进行一些论述和探讨,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 什么是地名考证?

在论述地名考证的意义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概念,就是什么是地名考证?尽管这一概念在辞源、辞海及史地专业工具书中尚未列入条目,对其定义作出确切地解释。但在地名实际工作中或学术领域中,是经常使用的概念,如历史地理学对地名沿革的研究,语言学对地名语源、词义的研究,就涉及地名考证问题。随着地名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全国地名普查以来这一概念使用甚广,因此可以确认地名考证是由于地名工作的社会实践而被大家所公认的专门术语。地名考证被列入地名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因为地名是指代个体地域地理方位的语言文字符号。它又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地理的变迁、社会的演变、民族的差别而发生变化。为了对千差万别的地名进行研究,搞清地名的来龙去脉,就需要对地名进行考证,所谓考证是考据之意,是指考查证实、以据定论。因此地名考证这一概念,顾名思义是专指对地名的查考证实。它的内容实质和工作过程主要是运用历史、地理、语言学等各相关的知识,对地名的起源、涵义、沿革、演变、分布、命名、更名进行多方面的考查以据定论的研究手段或工作方法。


二、 为什么要进行地名考证

地名不同于一般的名词,它是个体地域指代的专有名称,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必不可少的语言文字工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实用性,然而地名又是历史的产物,地名的来历、涵意和演变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学问。涉及历史学(包括历史地理学)、地理学(包括地图学)、语言学(包括民族语言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我国幅员广阔,历史悠久,因此我国地名之久远,数量之大,名称涵义之复杂是显而易见的,全部摸清搞透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开展地名考证,查清来龙去脉将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从历史性、现实性和学术性诸多方面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作用。


1.地名考证的历史传统及其发展

地名考证非今日始自古有之,源于我国古代的训诂地名。主要是对地名的语源和词义,进行考证释义。如汉初的《尔雅》就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是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珍贵资料,共19篇,其中就有《释地》等四篇,对地名、丘名、水名、山名的词义作了具体的解释。地名考证与方志学的渊源关系,更是密不可分了。历代方志都记述了大量地名,因此认为地名考证源于传统的方志学也是有道理的。如《汉书地理志》记载的地名就有1500处,后人在《汉书注》中通过广考博订对其地名作了大量的释义和注解。又如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更是集地名考证之大成既是我国最早的地理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名专志。我国的《二十四史》及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元、明、清三朝的《一统志》都为考证地名的词义及沿革演变提供了丰富的史志文献资料。尤需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方志编纂得以广泛开展,考据学也颇为盛行。出现了盛世修志和古典考据学兴盛的局面。全国现存的清代各类方志,就多达6000余种。如《大清一统志》、《畿辅通志》、《京师顺天府志》以及各县县志等,在其中对地名的位置、涵义、渊源、演变及特点都有简明的记述。又如在清代以戴东原为代表的考据学派,把传统的地理学观点引入方志的编纂中去,较注重地理沿革及地名考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史志资料,还为我们研究考证地名提供了例证。此外还有许多考据学者对历代的文史典籍进行了大量的广考引订工作。如金祖旺的《水经注校正》、洪亮吉的《东晋疆域志》、顾炎武的《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历代帝王宅京记》、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为近代地理学、地名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考证资料。

综上所述,从地名考证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可以看出,地名的起源及演变渊源久长,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地名考证更是历史更迭世代相沿的优良文化传统,认识和重视地名考证,在历史考证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对继承地名的历史遗产,宏扬祖国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地名考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地名科学化管理,在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各省、市又先后开展了地名资料更新工作。其目的和首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实现地名标准化,使每一个地名要有统一的称谓、正确的书写和健康的词义。在标准化处理过程中,要解决定音、定形、定义的问题,都离不开地名考证工作。没有考证资料做基础,地名就定不准、定不实、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地名标准化就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能落实。另外在建立地名档案卡片的工作中,每张卡片都要填写地名的来历、涵义和不同朝代的历史名称及沿革变化。在编写地名志或编纂地名词典中,所遇到的地名考证问题就更多了。因为写志、编典要记之以实、查之有据、述之成理。因而对考证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绝不能草率行事,对词义的解释不能望文生义,更要广查博考,有比较有分析,有鉴别地寻找有根据的正确答案。地名考证无论在普查或资料更新中,都是一项较为繁难的工作任务。限于主客观因素,许多历史文献、方志资料、文物考古实物,未能得到充分的查阅和利用。一些互有争议或不同释义的问题尚未考查清楚,特别是大量乡村聚落地名,多为口碑传说,缺少文献记载,仅凭走访个别人或基层干部填报的调查表来确定其标准名称或解释其来历、涵义是不够的,尽管普查了,定名了,但通过复查或深层次的考证,谬误疏漏还是不少的。说明地名考证是不能一蹴而就,一次、二次就完事大吉了,要充分认识它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反复性,科学细致地深入地进行地名考证工作对于提高地名编研成果质量和实现地名的标准化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片

3.地名考证的学术意义

地名学是研究地名的起源、词义、演变、分布、转译、命名及其应用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地名,而地名的初始形成、演变发展、结构特征及应用是与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因为地名的形成是历史上的产物,是伴随语言的发展和人们对周围地理环境的认识和识别的需要而约定的一种语言指示标志。我们要了解一个地名的具体形成年代及名称演变,就需要借助历史知识进行考证,要了解个体地名的初始地名的来历涵义及演变,就需要借助语言学等知识加以考证。要知晓地名的地理位置、类型、分布和变迁以及相关的信息,就需要广泛的地理知识及其它社会学知识,而其它一些相关学科,也都把地名列为本学科研究范畴。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白吕纳指出:“地名可以当做古物的一种,地名研究,它的性质好比研究化石、古钱一样。”我国有些学者把地名比喻为“精致的艺术品”或当做小百科知识加以研究,因此显而易见,地名考证不仅对地名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与相关学科的互相借鉴也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三、地名考证的目的要求

地名考证不是为考证而考证,为考古而考古,而是要通过考证古为今用,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不同的需要确定具体的考证目的和要求。为地名普查和地名管理而进行的地名考证一般应达到以下的目的要求。


1.为标准化定名工作提供历史依据。

通过考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查明地名的来历及涵义,纵查不同历史朝代地名的沿革及演变,搞清来龙去脉以古名校正今名,经过比较鉴别达到正音、正形、正义以确定标准化地名为目的。如北京的海淀与海甸、高梁河与高亮河,过去在地图上或书刊中经常混用,甚至误为两处地名,经查考海淀在元代前为沼泽地带得名海淀,淀为浅湖的通称,而非海甸;高梁河在《水经注》上称之为高梁水,而高亮河则是后人附会之名,类似的情况是经常遇到的,只有通过考证查清历史名称,才能更科学地确定标准化地名。此外在解释地名涵义时,切忌单纯的望文生义,通过考证新旧地名的沿革和转义才能弄清其确切含义,北京的街道就有许多谐音转义的地名,如高义伯胡同是由狗尾巴胡同音转而来,珠市口是由猪市口音转而来,留学路是由牛血胡同音转而来,寿比胡同是由臭皮胡同音转而来,这些都是经过旧地图、旧资料核查及实地考察、访问弄清其演变后,才能较准确地解释其涵义。

2.为地域命名、更名提供历史情况、

命名依据和更名理由。

地名的形成与变更常常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历史意义。因而地名的确定或更名,就有一个历史继承性的问题,以保持历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命名或更名时,首先要对这个地域的历史情况和邻近的历史地名,要进行全面的查考,在了解当地历史和习惯称谓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因素和现实特点提出的命名方案,才能充分体现“符合习惯、照顾历史、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命名原则,使新地名尽可能体现历史文化的传统性和稳定性。城市街巷或居住区的命名或更名,更应注意地名考证工作,从整体上应考虑其历史特点或文化风貌,如北京的二环路,是沿旧城墙基址辟建的环形街道,成为城区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如何分段?如何命名?就是一个很实际的例子。通过调查考证,全线呈凸字形,原有内七、外五共十二个城门,组成了旧城区的轮廓特征,尤其是城门做为突出的地物建筑具有重要的指位作用,虽然现在除前门、德胜门保留外,其它各门均早已拆除荡然无存了,但各城门仍以地片名被群众所称谓,为了保留古都风貌,我们将新辟建的二环路仍以原城门名为主地名,冠以方位词,分段命名了26条新路名,如前门尔、西大街,朝阳门南、北大街,阜成门南、北大街、德胜门东、西大街,永定门东、西滨河路等。立交桥也以原城门名命名如西直门桥、建国门桥等。

在处理多名重名问题时,更应通过考证在查明情况,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对恢复历史地名、更改新名和确定重名的存废问题,做出明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处理,“文革”间北京乱改地名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诸如什么以向阳路、红旗路、代代红胡同等取代了具有数百年之久的历史地名,造成极大的混乱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通过普查和考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处理原则,使数百条有历史传统的地名恢复了原名,如反帝路恢复了东交民巷,人民路恢复了王府井大街,工农兵大街恢复了张自忠路,韶山路恢复了府右街等等。一些重名村落也按历史先后,主次派生关系,重要性进行了存废和更名的处理,因此地名考证是科学命名更名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和必要的工作环节。


3.为建立科学完整系统的地名档案,提供历史沿革情况和重要的历史引证材料以及新旧地名的变更档案为地名管理和地名咨询服务。

由于地名形成的历史先后不同,在沿革、演变过程中,受历史、社会、自然、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名不是永久不变的,随着历史朝代的变更,许多地名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搞清其来龙去脉,常常需要给地名续家谱,在地名卡片上,依据史志文献或历史地图,把各历史朝代的地名登记下来如北京在历史上就有多种历史称谓,如西周称蓟、春秋战国名燕、秦代为广阳郡、西汉为广阳国、东汉至北朝统称幽州,隋改称涿郡,店至五代复名幽州,辽称南京,金名中都,元称大都,明朝改为北京,亦称京师,清朝沿用,民国改为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复名北京,始有北京市之称。一般地名虽没有如此复杂,但有三、四个以上历史地名的也不鲜见。地名不仅有不同的名称,还有一个如何断代及实体变迁、分合、派生等问题,特别是城市街巷地名的新旧对照和变迁情况,对建立历史档案和开展地名咨询服务方面,具有实际意义和作用。如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就涉及古今地名对照问题,海外及港台来信来电,寻找亲属,其中就有不少因新旧地名改变搞不清无法投递影响了亲人团聚和通讯往来。因此地名考证对促进城市地名科学化管理和地名咨询服务,也是极为有益的。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