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896086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故事

项橐的传说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11-08 阅读:424 次

来源:  锦溪苑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拦车镇出了一个神童,姓韩名石字项橐。


项橐从小天资聪慧,一岁学语便能吟诗,三岁还在襁褓之中就能背诵《大学》、《中庸》。父母见状喜在眉间乐在心中。左邻右舍奔走相告,方圆几十里传为神童。只因家里贫穷上不起私塾,6岁父母就把孩子送在村上共请的学堂里读书。


项橐在学堂里读书,虽然脑袋瓜灵,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多也不搂完,却也十分捣蛋,特别贪玩,有时还别出心裁,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让人哭笑不得。


一次,项橐贪玩被老师抓个正着,狠狠教训了一顿。于是小项橐就想教训一下老师,当老师给学生布置完作业走出教室时,项囊出主意和同桌的同学一起,就在门头放上一筐炉灰,老师回教室一开门“哗”一声扣在老师头上,弄的老师浑身上下灰不溜球。

老师气的不行,立即追查,查到小项橐头上。狠狠处罚了项橐,把小项橐的手打的通红通红,几天不能端碗吃饭。


小项橐手好后,心心不悦,还想整治一下老师。他发现老师到茅厕解手时,总要拉住前面一棵小树。于是,小项橐乘老师不在时,悄悄把茅厕边老师经常拉的小树挖起,又轻轻虚按在哪儿。当老师回来去茅厕解大手时,一不小心拉起小树,连人带树掉进茅坑里,弄了老师一身臭粪。把老师气得七窍生烟。


第二天,老师把全体学生集合起来,站在院中当面训斥:“找不出捣蛋之人,全体不准回家吃饭,罚站当院。”


同学们熬不过都纷纷指责是项橐所为。把个项橐气得两眼发红,但众口难辨。老师把项橐送回家,永不再教项橐这个学生。项橐的父母好话说了一大堆,就是不起作用,责打了项橐一顿,让项橐给老师认了错,写了保证书,还请村上的绅士出面调解讲情,才有了转机,小项橐方才重新回学堂读书

小项橐重新回到私塾象变了个人一样,不再调皮捣蛋,只是用功读书,很听老师的话。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小项橐闷闷不乐,心中早对自己同学们产生了气,一心要治他们一下。


项橐家里贫穷,每日粗茶淡饭,瓜菜为主,也只是能填饱肚子。这一天,小项橐吃的红薯菜饭加柿子窝头,吃着吃着,突然想起要治一治自己的同窗学友们。


项橐暗暗留了一些红薯和柿子窝头拿到学堂,掰碎搅乱用竹筒装好,乘老师不在时,悄悄溜进老师卧室,用棍子将事先准备好的竹筒拿出,顶住竹筒一头,轻轻一顶,红薯和着柿子窝头之物便从竹筒另一头掺和着挤出,长长一骨碌放在老师床上。简直是一骨碌大粪。


老师晚上去睡觉,发现谁在床上屙了一骨碌,顿时火冒三丈,心想此事跑不脱项橐。

第二天,老师把项橐叫来盘问,项橐推说不知,并说:“我哪里还敢再做坏事,让同学们说吧!如果说是我,我发誓把这一骨碌吃掉。”于是,老师让全体学生指认,结果都指认是项橐所为。


项橐发过誓,当着大家的面把一骨碌屎吃了,项橐吃时当然假装着难吃难咽。还不停地说:“冤枉!冤枉!真是冤死人了!”其实,这时项橐心里在暗喜,心说:“你们全上当了,我吃的是红薯和柿子窝头,下一步就该让你们吃屎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师的床上又屙了一堆屎,当然这回是真屎了,老师又把项橐叫到跟前,说:“这又是你干的环事吧?”项橐说:“老师啊!老师,你不想想,吃屎有多难受,我吃过了一次,知道此中滋味,哪还敢再干,再者上次本是冤枉我啊!只是我把话说过了头,落在了同学们的陷阱里,众口难辩,这回明明是他们合伙治祸我,你我岂不心知肚明。”接着说道:“这下也该让他们都尝尝屎的滋味了吧!他们就不敢再陷害于我了,也就不会再出现如此怪事。”项橐说的合情合理,有板有眼,老师没张说,只好让全体同学尝。于是,所有学生都受到了不应该的惩罚。


一次,老师在堂上讲课,外面下起了初冬第一场小雪,老师触景生情,吟诗一首:


天上下雪如白绢,

下到地上变成雨。

一遍生伙两遍做,

不如一次下成雨。


吟罢,老师命项橐和诗一首,项橐见师娘在做饭擀面条,突然有感而发,一首绝对油然而生,却内容不佳,项橐答道:“老师,我有一绝对,怕你怪罪,你若免我无罪,我方可吟于你听。”老师说:“行,免你无罪,吟吧!”


于是,项橐吟道:


师娘擀面如白纸,

吃到肚里变成屎。

一遍生伙两边做,

不如一次吃成屎。


老师气得白瞪眼,怒而不发,生生把气硬咽了下去。


项橐长到十岁,突然顽皮之性嘎然而止,一心钻研学习,求知若渴,孜孜不倦,老师所授学问了然于胸,更多的未知数,更多的自然现象,让小小项橐难以解释,而常常发问老师,难得老师无以答对。


在项橐的未知库里什么天上几个太阳?几个月亮?几颗星星?地有多大?天有多高?松柏竹为何四季常青?等等问题得不到解答,他渴望找到世界上最有才华能解答他问题的老师。


一天,孔子周游列国来到晋国,被项橐拦住,要让孔子解答他的难题,然而孔子孔圣人也难以解答。于是项橐再也没有了办法,只好把问题留给了后人,让后人继续解答,这才使拦车后人出现了很多教师,让这些教师一直研究项橐的问题,直至弄清弄明。


这正是:


神童出世本无灵,

渴求真知乃性情。

感悟天机痴渴问,

揭开奥秘动雷霆。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