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599959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学术探讨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治国谋略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9-28 阅读:290 次

来源:地名世界

高  峻 


中国古代王朝向来重视治国谋略,在建立王朝初期如此,王朝的兴盛更是得益于此,而王朝的衰落和灭亡往往是错误治国谋略的产物。中国古代王朝不断总结和积累治国谋略,而且会写进圣旨、法律,甚至植入地名之中。特别是战乱之后,或者平定地方和边疆叛乱之后,中国古代王朝痛定思痛,会适时出台和调整治国谋略,并以极其简明的文字,比如怀、抚、绥、靖等植入地名,不仅让王朝上下永远铭记,也让全国百姓都牢牢记住。怀:安抚、团结北京怀柔。唐朝平定北部边疆,为了安置好内附的契丹部落,特选此地,并于唐朝开元四年(716年),以《礼记·中庸》“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命名为怀柔,寓“招来安抚”之意。也就是说,对非自己营垒的人好一点,四面八方的人都会归顺你;对诸侯们多一些宽容,天下人都会害怕你。为此,唐朝把归附的契丹部落很好地安置在怀柔。河北怀安。始置于唐朝长庆二年(822年),史书记载,怀安之称寓“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怀恩而安”之意。安徽怀远。《大明一統名胜志》记载:“宋朝宝祐五年(1257年),贾似道上奏,涡口上环荆山、下连淮岸,险要可据;宋理宗御答云,荆山为城,义在怀远,绘图来上,殊用嘉叹。于是改名怀远。”这么一个县的命名,不仅反映了宋理宗的重视,而且也反映了宋理宗的文采和浪漫,还不客气地批评了朝廷官吏贾似道,一箭三雕,好不畅快。河北怀来。辽代边陲战略要地,常为兵家所争,为避免战乱之祸,辽太祖查阅《新语·道基》,取“附远宁近,怀来万邦”之意,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命名。抚:体恤、抚恤辽宁抚顺。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全国基本平定,东北尚存少量元朝残余势力,为了稳定这股残余势力,明朝出台“抚顺持重”政策,目的在于“抚绥边疆,顺导夷民”,抚顺之名就含有安抚顺导之意。江西抚州。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灭陈国时,在巴山郡打的一仗甚为艰苦、惨烈,隋文帝深感江山来之不易,遂改巴山郡为抚州。一则要彻底清除陈国的影响,二则要安抚当地民众,稳定局势,选派“杨武通奉使安抚”。绥:安定、安宁辽宁绥中。明朝时为广宁中后所,因为这是清朝发迹之地,也是清朝固有的根据地,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名绥中,寓“中后所永久平安绥宁”之意。湖南绥宁。北宋崇宁二年(1103),“宋收复蛮地置县”,也就是说,宋朝平乱之后,取“安抚太平之意”设绥宁县。云南绥江。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绥江县地志资料细目册》记载:“绥江者,因边连蛮地,取绥靖边疆之意,又因位于金沙江南岸,乃取名绥江”。靖:安靖,平安湖南靖州。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即将出兵讨伐诚州之时,占据诚州的“杨晟臻等以诚州来归”,宋徽宗赵佶甚悦,“复置郡县,赐诚州名曰靖州””取远人安靖之意也”,让杨晟臻等归顺者在这里安静地生活。江苏靖江。地处长江入海口,常年多水患,百姓心多不宁。明朝成化七年(1471年)置县,命名靖江,寓“江海安定太平”之意,以寄托百姓美好的愿望,从精神和心理上给百姓以安抚。千百年来,这些寓有治国谋略的地名,之所以能跨越一个又一个朝代流传下来,至今还被使用,至少可以说明这些政策在当时是受欢迎的,后代人对其也是认同的,效果是经受过历史考验的。人们从这些地名中不仅可以读到有特色的历史记忆,而且还可以了解治国谋略的重要性。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