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599465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工作研究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划地名工作综述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9-27 阅读:249 次

来源:地名世界

张路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习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区划地名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民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区划地名工作再上新台阶。
建制度、优设置,深化改革促发展“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对未来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稳定大势的深入思考和系统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推动了许多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民政部根据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稳慎有序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行政区划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显著提升。行政区划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2018年10月,国务院颁布《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为更好地发挥行政区划服务大局作用,民政部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了《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行政区划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探索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法治保障。探索优化行政区划设置。龙港是“中国第一座农民城”。201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苍南县龙港镇,设县级龙港市,成为全国第一个“镇改市”,也是全国唯一实行“大部制、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县级市,培育发展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提供载体支撑,促进了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撤镇设市3年来,实现了以40%的行政资源高效承接100%的行政管理职能。2021年4月,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在不扩大城市规模的前提下,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利于解决城区之间“大的过大、小的过小”问题,防范化解“大城市病”等治理风险隐患,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指导陕西、湖南、四川、辽宁等省份,立足调结构、优空间、促转型、提效能,进一步优化乡镇建制和布局,积极探索推进城市内涵提升、服务重点地区转型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一批行政区划重点领域改革。夯基础、抓服务,文化自信大提升“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名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在加强地名命名更名管理、推进地名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地名管理体制机制、保护和弘扬地名文化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修订出台《地名管理条例》。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由13条拓展到7章44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地名工作的领导,明确“民政部统一监督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分级分类负责”的地名管理体制,将地名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及其相关管理活动所发挥的作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新时代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圆满完成。全国共采集地名1320余万条,修测标绘标准地名图2.4万余幅,摸清了全国地名家底,为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指导各地积极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编制出版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3300套,详细记载了地名来历含义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有效发挥了标准地名在保护传承文化、服务群众生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地名管理持续加强。开展不规范地名专项整治,全国共标准化处理不规范地名约9.5万个,有效清理了一批不规范地名,逐步健全了地名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增补公布2批共21个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联合有关部门审核公布我国部分海域海岛等标准地名,审核报批国际公有领域海底地名和南极地名,有效提升地名标准化水平。印发《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地方规范地名标志罗马字母拼写,各地新设、更新地名标志68万余块,建立完善管理维护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城乡地名标志体系,深化地名公共服务。地名文化宣传和保护开创新局面。在中央宣传部指导下,民政部会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播《中国地名大会》节目,第一、二季节目电视观众累计超8亿人次,微博阅读量超9.2亿,唤醒和激发亿万中华儿女乡愁记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公众使用标准地名、保护弘扬地名文化的意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国举办红色地名文化论坛、故事征集等活动9500余场次,“雨花台、歌乐山、小岗村”等一批记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地名故事广为传播。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名录保护制度,一批千年古县、古镇、古村落和近现代重要地名纳入保护名录。“互联网+”在区划地名管理实践中得到创新运用。依托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建成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收录1300余万条地名信息以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数据,实现了地名、界线、区划信息“一张图”融合,手机、电脑“跨终端”查询的标准区划地名权威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国家地名信息库动态更新机制,推进系统数据更新维护和功能优化,3年来查询量近亿人次。开展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指导互联网地图新增乡村地名367.5万条,包含全国200余万个乡村、超2亿人受益,有效填补了公共服务盲点、打通了群众生活堵点,助力乡村振兴。防风险、促稳定,法治惠民边界安党的十八大以来,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以创建平安边界、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为目标,以界线联检、界线争议防控、界线标志物管护和界线勘定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平安边界建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有序开展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按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办法》等法规规章要求,依法组织完成第三轮省界联检,持续推进第四轮省界联检,共计完成68条省界、总长度6.2万公里的省界联检任务,累计检查界桩近5000颗,修复、更换界桩近1000颗。同时,同步指导县界联检,开展了共两轮包括6200余条、总长度40余万公里的县界联检工作。切实加强界线标志物管护。在民政部指导下,各地民政部门不断强化界桩管护,运用“互联网+边界”的方式,借助无人机、陀螺仪等新装备,融合计算机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探索实施远距离可视化巡查界桩方式。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10批次新型界桩更换工作,涉及苏皖线、赣湘线、川青线等27条省界,累计更换619颗界桩,有效发挥了界桩标志性和指位性作用,巩固夯实了界线勘定成果。有效防范化解界线争议纠纷。印发《民政部关于切实做好行政区域界线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通知》,着力加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争议化解、应急处置,督促各地加强研判排查,积极预防界线领域争议纠纷。依法勘定行政区域界线。指导勘定粤澳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在国务院批复行政区划变更后,指导督促相关省份按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开展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指导天津、湖北、湖南、四川、宁夏等地持续推进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充分发挥勘界成果基本社会服务作用。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按照中央综治办等10部门《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意见》精神,以平安边界创建考评为抓手,强化地方党政负责同志对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重视,通过“领导多握手”“基层常拉手”,促进联席会议、联谊互访、争议排查、应急处理等方面制度机制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睦邻友好活动,不断将平安边界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致知力行,继往开来。民政部门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划地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稳妥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不断提高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加大保护和弘扬地名文化力度,依法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更好地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在新征程上取得新进步、作出新贡献。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