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23270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学术探讨

西安城四郊的“十里铺”,六百年前是快递点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7-06 阅读:646 次

来源:贞观


权  伦 


“十里铺”这地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录》中录有17个,其中2个村名,15个乡镇名。其实,这只收录了一部分,在全国,“十里铺”的地名很多,这些地名,与明代设置的“急递铺”有关。


“急递铺”最初称“急脚递”,肇始于北宋,元代因之,《元史·兵制》载:“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至元九年(1272年)曾一度改名为“通远铺”,不久仍恢复旧称,元代的急递铺,一般称“塘”,翻译为蒙语称“站赤”。


明代的急递铺始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二十九日,沿袭元制。《明会要》载:“洪武元年正月庚子,置各处水、马驿站及寄运所、急寄铺。”表明急寄铺为明朝驿传系统三大机构之一;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日知录·驿站》中记述:“今日十里一铺,设卒以递公文。”说明铺距多为十里,其中“铺”指急递铺,亦称铺递;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卷三十亦载:“夫铺递之设,盖以传送各衙门之公文者也。”说明铺递的职责是传递官府公文书。明初在全国各府、县均设置有铺递,形成沟通全国的驿传网络。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明大将军徐达率兵攻入奉元路,明政府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府治设在西安府城,这是“西安”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西安府当时是明代最大的府,辖6州31县。西安府以府城内府治之前的急递铺总铺为中心,向城外辐射,四方各置分铺,急递铺为通称,各铺专有铺名。


650多年过去了,明代在西安府城四郊设置的“急递铺”,现今西安何处能够觅其身影呢?


“东十里铺”图片


明朝初年,在西安府城东十里处设置 “急递铺”,因地处浐河西岸,铺以河名,称“浐河铺”。(在城东二十里处,置“灞桥铺”。)


随着斗转星移,浐河铺周边形成村落,因地处西安府城东郊,距西安府城长乐门(俗称东门)约十里,以方位、距离,故名“东十里铺村”。清代,“东十里铺”隶属于咸宁县东乡瀚珥垛。清嘉庆《咸宁县志》载,咸宁县东乡辖六社,瀚珥垛社辖“东十里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修订的《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载,咸宁县东乡辖八仓,瀚珥垛仓辖“十里铺”。中共灞桥区委宣传部编撰的《灞桥村史·十里铺村》载:“今东十里铺即为西安城东门外十里处的一个递驿站,十里铺故此得名。”东十里铺自古为西安东去要冲,“咸宁东乡各仓图”中标出西安府城东经张家店达十里铺路线,呈西南→东北方向,经灞桥镇通向临潼。


清同治六年(1867年)—月二十三日,张宗愚率领捻军,以步骑3万余众,在浐河西岸的十里铺设伏,以待疲敌,不到半天,获大捷,全歼湘军30营计1.4万余人,斩清总兵肖德扬和提督杨德胜,清廷为之震惊。


现今,当地的村、街道、社区均以“十里铺”命名。


十里铺村,东隔浐河与阎家村相望,南邻张湾村,西邻木材厂,北邻米家崖村。十里铺街(即华清东路)从村中东西穿过,一座“十里铺小学人行天桥”横跨南北。全村有538户,分四个小组,一、二组在路南,三、四组处路北。村民传本村有“四大家,八小家,二十四个微户家。”可见村内姓氏较多。四大家,说的是马、齐、程、解四个家族。1949年后,十里铺小学设在村中的祠堂里。1966年前,村中有无量庙一座,每逢农历二月初八过庙会。


十里铺街道,位于灞桥区西部,东接席王街道,南连雁塔区等驾坡街道,西与新城区胡家庙街道毗邻,北与未央区谭家街道接壤。1949年,属西安市第十区第二乡(十里铺)。1956年区划调整,将第二乡(十里铺)与第一乡(尹家街)合并成立十里铺乡。1957年6月设立十里铺公社,1984年改十里铺乡,1994年设十里铺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十里铺村十里铺街302号。


十里铺社区,位于灞桥区十里铺街什字东南角,办公室设在十里铺街道办事处机关院内前三楼上,社区的居民绝大部分散居十里铺街南、北两边单位的家属院内。



“南十里铺”图片

明朝初年,在西安府城南十里处设置 “急递铺”,因临郭村,铺以村名,称“郭村铺”。(在城南二十里处,置“营田铺”。)


后来“郭村铺”旁形成村落,因处在西安府城南郊,距府城永宁门(俗称南门)约十里,俗称“南十里铺村”,位于现西安南郊小寨什字向南2千米处,即现在西安南郊电视塔北边。泛指八里村以南,电视塔以北,瑞禾村以西,杨家村以东区域。此地往北二里,即是“八里村”。


民间俗称“南十里铺村”为“吴家坟”,清嘉庆《咸宁县志》记作“吴家杏园堡”(因忌讳“坟”字而写作“杏”)。《西安通览》载:“相传为西汉学者吴谦墓所在而得名。”经查,汉代并无学者吴谦其人,此说不足为信。


明末改“南十里铺”为长延铺,寓意“长命百岁,延年益寿”,后因“铺”与“堡”通用,加之村四周建有高大围墙,遂改作“长延堡”。清嘉庆《咸宁县志》在南关社图中标注有“长延堡”。清代、民国的粮册、保甲均使用长延堡之称。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载:“长延堡,俗名吴家坟”,并在“咸宁南乡各仓图”中八里村南标注“吴家坟”。


政协西安市雁塔区委员会编撰的《雁塔村事·长延堡村》记述:“以前在行政上多以‘长延堡’相称,用于商业上则多称‘吴家坟’。




比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行政上时称‘长延堡乡’‘长延堡公社’;商用则称‘吴家坟煤店’‘吴家坟中药店’等”。位于长安路东侧的陕西师范大学门口的公交车站,站名标示为“吴家坟”。同一地域,“长延堡”与“吴家坟”两个地名同时并存,盖因长安路东侧有“吴家坟村”,长安路西侧有“长延堡村”之故。


此地为西安南郊文化、交通中心,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大专院校;东侧有古迹唐天坛,西侧有唐明德门遗址和元代杨武庄公居址;建立有华东服饰广场、购物广场两座商业大楼和杏园住宅小区;数十路公交车经此并设站,人流密集,交通便捷。 


“西十里铺”图片


明朝初年,在西安府城西十里处设置 “急递铺”,因南紧临金胜寺,铺以寺名,称“金胜铺”。(在城西二十里处,置“亭子铺”。)


后来,“金胜铺”周边形成村落,因处于西安府城西郊,距府城内西大街与广济街什字的钟楼约十里,俗称“西十里铺村”。


清嘉庆《长安县志》载,长安县北乡三廒之一的叶马廒位于府城西北十里,领49村,其中有十里铺村。民国《咸宁长安两线续志》载,清后期叶马廒领48村,其中有十里铺南、北二村。在“长安北乡各廒图”中标注有“十里铺”,当时“十里铺”门口的大路,路线向北倾斜,经三桥通向咸阳。1984年《莲湖区地名录》记为:“十里铺,所在位置:丰登路东侧,所属办事处:桃园路街道办事处。”


此村地处大庆路与丰登北路交汇处南侧、桃园西路和丰登北路十字东200米处。村民以孙、扈、常三大姓氏为主,共6个队,1958年,因在村原址建厂,5个队村民西迁7.5千米,于三桥东南4千米另建新村,仍名十里铺,仅余1个队在原址,称西十里铺。


2009年撤西十里铺村改居,成立社区,仍以 “西十里铺”命名。现在“西十里铺社区”,位于桃园西路东段49号,大门向南开。东邻任家庄,南邻西桃园,西邻西二环大土门村,北邻郭家口村。“西十里铺社区”内有东西向三条小巷,住有30余户,居民不足300人。


“北十里铺”图片

明朝初年,在西安府城北十里处设置 “急递铺”, 因临近永辛村,铺以村名,称“永辛铺”。(在城北二十里处,置“草店铺”。)


后来,“永辛铺”周边形成村庄,因处在西安府城北郊,距府城安远门(俗称北门)约十里,俗称“北十里铺村”。清嘉庆《咸宁县志》载,咸宁县北乡辖十一社,十里铺村属白花社辖。后分为十里铺东村、十里铺西村,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载:“十里铺,一名东十里铺;解家堡,一名西十里铺。”《西安地名志》载:“陆家堡,清道光年间以姓氏得名,清末亦称北十里铺”。


十里铺东村,谭家街道辖,位于十里铺西村东侧,西南距谭家村1千米。十里铺东村村委会由陆家堡和十里铺东村两个自然村组成,有五个村小组,村民两千余人。十里铺西村,大明宫街道辖。位于西马蹄寨西北3千米, 265户,村民一千多人。


西安北郊十里铺东、西二村,位于现西安北郊的未央区,地处凤城三路东段。西汉时位于都城长安的东郊,大量的居民葬地就在附近,然而,就在这片听起来让人有点惊悚的“乱坟岗”中,竟然发现了数量惊人的金饼。1999年11月2日,西安北郊十里铺东村新华砖厂在制砖取土时,推土机挖出219枚汉代金饼,每个约为汉代一斤左右重量,而1995年前全国出土“金饼”的总数仅为216枚。文物专家认为,这些埋藏金饼和西汉末年(23年)10月的那场推翻王莽新朝的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批金饼现分别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院。


十里铺东村于2013年10月份进行拆迁改造,新建的高层住宅回迁项目称“阳光十里”,并成立阳光十里社区,取原十里铺东村的“十里”二字,又用“阳光”一词寓意人民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阳光灿烂。


清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896年10月21日),大清始设邮政管理机构,民国初年,实行“裁驿归邮”,“急递铺”至此退出历史舞台。明代在各府、县城外十里处设置的“急递铺”,后来都形成村庄,称“十里铺村”,这也就是今天“十里铺”地名很多的原因。明代于西安府城四郊十里处设置的“急递铺”,除了南十里铺改名长延堡、吴家坟以外,其他的十里铺,从地名上仍能看到其身影,这些遗存的“十里铺”地名,正是对明代急递铺历史的忠实纪录。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