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772145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工作研究

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奋力开创新时代区划地名新局面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1-17 阅读:490 次

来源:地名世界

刘  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科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力量源泉、根本原因、实现途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推动区划地名工作奋进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一、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全面总结党领导下区划地名工作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取得的显著成效
党的百年历程,筚路蓝缕、苦难辉煌,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在党的领导下,区划地名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着眼发挥“四大功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发挥区划地名政治功能,服务政权建设、维护国家主权权益。区划地名管理作为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实施有效治理、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手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县、区、乡苏维埃政权,开启人民政权建设伟大探索;创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各级人民民主政权,有力适应了开展革命、发展生产需要;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华北撤销根据地性质的行政区,恢复省建制,为在全国建立新政权积累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设立、撤销大区,调整省级区划,迅速有效建立革命秩序,恢复经济生产;制定宪法,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行政区域划分,全面建立了我国行政区划体系;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建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近年来,先后通过设立三沙市、公布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名称等举措,有力服务了国防和外交,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积极发挥区划地名经济功能,服务城乡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行政区划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中国城镇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为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体制性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设立海南省和重庆直辖市,建立“撤县设市”“撤地设市”等设市模式,全面推行市管县(市)体制,撤社建乡、合乡并镇,逐步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中以乡村为主的经济社会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制定出台《行政区划管理条例》《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有序增加城市建制,稳慎优化设区市市辖区规模结构,调结构、优空间、促转型、提效能,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积极发挥区划地名文化功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地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承载着中华儿女的情和梦。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进京赶考”前定下了六条规定,其中第五条就是“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条规定直接体现了“两个务必”,地名管理也有了最初的规矩。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清理了一批外来地名和影响睦邻友好、带有歧视性的地名,维护了民族尊严和民族团结、促进了对外平等交往。改革开放以来,制定出台《地名管理条例》,组织开展千年古县、古镇、古村落等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在两次全国地名普查中深入挖掘整理地名文化属性信息,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播《中国地名大会》系列节目,指导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名文化宣传活动,讲好地名故事、传承地名文脉,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地名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积极发挥区划地名社会功能,加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区划地名是基本社会公共信息,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会精准治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上世纪80年代,党领导开展了国道两侧、城市和县乡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基本形成了城乡地名标志体系。90年代,部署启动全面勘界工作,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勘定了全国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省界68条、总长6.2万公里,县界6700多条、总长43.28万公里,实现了“千年一划”,彻底结束边界不清历史。进入新世纪,制定出台《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有序实施省县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推进“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互联网+区划地名”行动,开通运行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推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区划地名为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二、深刻汲取党百年奋斗经验智慧,进一步提升对新时代区划地名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决议》深刻总结概括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蕴含着宏阔的历史视野、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的实践启示。我们要紧密结合区划地名工作实践深入学习领会,从党百年奋斗中汲取经验智慧,深化认识,把握规律。
一是坚持党对区划地名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准确学习领会作为有效贯彻落实的首要前提,作为提高区划地名工作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第一位要求,在精准落实党的领导上聚力,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划地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区划地名领域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二是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区划地名工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城市建设规律和区划地名工作规律,夯大国区划之基,固地名服务之本,凝边界和谐之势。
三是坚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谋划定位区划地名工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全局视野、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把区划地名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考虑和谋划,深化对区划地名工作基础性战略性定位的认识,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好服务大局的应有作用。
四是坚持为民服务,推动区划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边界,以区划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和高效优质公共服务,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文化自信、获得更可持续安全保障。
五是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审慎稳妥推进。区划地名贯通历史与现实,涉及当前与长远,跨越多领域多部门,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增强系统思维,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看不清的不动、拿不准的不调、时机未到的不改,确保工作平稳有序,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六是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激发区划地名发展活力。围绕区划地名工作难点重点问题,积极创新思路办法,采取改革举措破解难题,加强行政区划战略研究、理顺地名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加快国家地名信息库建设,推动区划地名工作在实现更加平衡充分发展中展现活力、积极作为。
三、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走好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
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区划地名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的强大动力,不断推动新时代区划地名工作取得新成效。
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要自觉坚持和加强党对区划地名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推进区划地名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核心任务,自觉经常对标对表,加强督办督查,务求取得实效。
明确思路举措,推动区划地名和界线管理工作创新发展。要认真贯彻全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新要求,按照民政“十四五”规划和全国民政工作视频会议部署的目标任务,细化推进落实的思路举措。加强行政区划管理,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强化组织实施和评估监督。加强地名管理顶层制度设计,规范地名命名更名管理,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依法推进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完善平安边界建设长效工作机制,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不断提升区划地名信息服务能力,持续完善国家地名信息库,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用。
加强自身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新动能。要把党百年奋斗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新时代更加昂扬拼搏的工作状态,切实加强全司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倡导培塑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精气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切实防范廉洁风险,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区划地名干部队伍,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社会报作者:刘涛2022年1月13日】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