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5080848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学术探讨

地名就像空气 要使用更要去保护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12-16 阅读:433 次

来源:地名世界

地名,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用到,它就像空气一样,人人都离不开它。就在人们无偿使用它的同时,地名在不断地变更或是消失,地名所蕴含的文化也在逐渐消失。
江西省鄱阳县因地处番水北岸(素有水北为阳)而得名,1957 年为简化书写而改为波阳县,致使“鄱阳”这个古县名语意顿消。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些。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旧城改造中忽视对反映古城历史文化风貌的古老地名或传统地名的保护,致使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老地名变更或消失。北京市旧城区的胡同地名是古都历史文化风貌的一大特征,然而在1980 年至2003 年间因旧城改造而消失了40%。
地名语词的含义是对地理实体的专指,它揭示了地理实体的历史沿革和语源文化,地名一旦更改或消失,其“专指”功能顿消,对地名文化造成严重破坏。当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正在快速发展,我国大量的有着重要文化价值的各种文字地名和口语地名也随着社会变革不断消失,面临失传的危机。
为了保护我国地名文化遗产,近年来民政部推动各地积极开展地名文化建设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形成了一批地名文化成果。但是,我国地名文化建设和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地名文化建设的系统性不强,地区发展不平衡,整体作用发挥不够,地名文化理论研究需要深化,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亟须全面推开,地名文化的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和保护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在国际上,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地名的文化特质不断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全球举行的一些地名标准化会议,开始更多地涉及从文化角度对地名的标准化处理问题和如何加强地名文化保护问题。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陆续形成了有关决议,自从 1987 年第五属地名标准化会议 6号决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到2012 年第十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就地名文化遗产鉴定的基本原则作出决议,相继作出了6 次决议,使得广大公众更多地了解继承下来的地名对地方、区域和国家遗产的特征具有的意义,同时地名文化被联合国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
在我国,为了唤起社会对地名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对我国地名文化进行抢救性研究与保护,2004 年2 月,民政部开始考虑建立我国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机制,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研究与试点。根据民政部初步评估研究,我国现存的千年以上的古县就有800 多个、千年古镇1000 多个、千年古都城300 多个、千年古村落(地面遗存保护较好的)7000 多个、甲骨文地名500 多个、著名山川上千个。
几年来,在联合国地名专家组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试点取得了重要成果。对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资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完成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存量评估;以新的视角研究地名的由来、语词构成、含义、演变、分布规律、读写形式和功能,以及地名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对“地名文化与地名文化遗产”进行了理论探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名文化理论体系,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编制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对中国地名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分层、分期、分轻重缓急地科学保护;组织专家起草了《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为了探索地名文化宣传保护模式,结合我国自身状况,千年古县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专家考证、命名、发牌、拍摄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等一系列挖掘研究、宣传彰显活动。 在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之际,为了更好地开展地名地域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建设和宣传弘扬等工作,促进我国地名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正式成立。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将为繁荣地名文化和地名文化遗产理论研究提供平台,成为促进地名文化建设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助手,成为传播地名文化资源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窗口,为加强与联合国地名组织和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搭建桥梁。
来源:中国社会报作者:祝闯2013年第004版】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的版权,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