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771037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第二次反“围剿”中的江西红色地名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7-13 阅读:385 次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

1931年5月,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红一方面军坚持“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五战五捷,歼灭国民党军三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上图为第二次反“围剿”示意图,下图为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红军队伍。

图片

第二次反“围剿”示意图


图片

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红军队伍图

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是中国工农红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过程中的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战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地名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们透过第二次反“围剿”发生的一次次战斗的发生地即可窥视一斑。五战五胜的战绩,耀亮了江西省的东固、白沙、中村、广昌、建宁等一系列地名。

 

蒋介石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调集20万兵力,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于1931年4月1日,开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围剿”。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仍然采取“诱敌深入,歼灭敌人于根据地内”的战略方针,以少数兵力结合地方武装迟滞、消耗、疲惫敌人,主力从根据地边缘区永丰、乐安、宜黄、南丰以南一带转移到根据地内的广昌、石城、瑞金、宁都等地,发动群众,筹措给养和整训部队,从各方面进行反攻准备,然后按预定计划于4月下旬隐蔽集结于根据地前部的东固、龙冈地区,迫敌而居,待机歼敌。5月15日,敌人第二十八师和第四十七师一个旅由富田向东固前进。红军乘敌离开其富田坚固阵地的有利时机,于16日突然发起猛攻,经一昼夜激战,将其大部歼灭,取得反攻首战的胜利。接着向东扩张战果。19日,歼灭北逃之敌第四十三师大部于白沙。22日,歼灭西援之敌第二十七师一个旅于中村。27日,攻占广昌城,歼灭守敌第五师一部。30日,袭占建宁城,歼灭守敌第五十六师3个多团。对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问题,党中央曾指示:“当着敌人力量尚未集中的时候,我们必须利用优势兵力,去击溃敌人的主力”。红军总司令部在组织决战中,采取诱敌深入苏区的策略,在当时的阶段中(年底及年初)是正确的。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在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有的又提出分兵退敌的方针,对反攻先打哪路敌人问题,有的主张先打强敌蔡廷锴部,也有的主张打朱绍良部。经过反复讨论,才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仍然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鉴于第19路军、第26路军和第6路军,均为最强或较强之敌,而第5路军的第43、第47、第54师从北方新到,第28、第77师在第一次“围剿”中被红军打过,对红军有畏惧心理,战斗力弱,先打该敌容易取胜。同时,我军如由东向西打,则受赣江限制。而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的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财,便于打破敌人的下一次“围剿”。因此,决定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第二次反“围剿”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一个重要战役,对共产党军军事思想的形成和今后的用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二次反“围剿”所以能取得这样重大的胜利,主要原因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坚决从实际情况出发,毫不动摇地采取集中优势兵力,诱敌深入,然后各个击破的方针,在苏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地方武装、赤卫军、少先队的紧密配合下,集中兵力,连续作战,在15天中,由西向东横扫350公里,五战五捷,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缴获各种枪2万余支(挺),炮30门,电台2部,并占领赣东、闽西北广大地区,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进一步取得了反“围剿”的经验。1934年,朱德在总结这次胜利的经验时说:“1931年5月又粉碎了敌人第二次‘围剿’。这次反‘围剿’也打得很好。但这时已经有些不同了,因为项英来了,发生了一些分歧。但错误意见未占上风,红一方面军仍有毛主席领导,所以很快取得了很大胜利。这个胜利,仍是诱敌深入,集中力量歼灭敌人,依靠群众,依靠根据地而取得的。”



来源:《中国地名》2011年第11期

选稿:周辰

编辑:郭娟

校对:华丽

责任编辑:刘优华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