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822907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中华宰相戍北塞 巡湖踏月鸳鸯来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5-26 阅读:914 次


                                                                                                     ——陈循与铁岭“鸳鸯湖”

                                                                                              铁岭 马阿宁

鸳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对具有美好寓意的动物的合成名词。自古以来,就被用来比喻好兄弟之间的手足亲情,或伉俪情深、夫妻忠贞。还被用来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祝福,进而命名生活中的各种自然元素、地理物象。辽宁省铁岭凡河古城就有这样一处以“鸳鸯”命名的湿地湖泊,简称“鸳湖”。而鸳湖地名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应感谢一位古人,一位被称作“中华宰相”的江西人——陈循。


                                                                                    
郝湿地分布图20210502_203620

                                                                                        铁岭凡河古城鸳鸯湖,今名莲花湖湿地公园


鸳鸯湖畔忆今昔

鸳鸯湖在铁岭古城“西南二十五里”的凡河境。古属辽、凡、柴三河相汇的滩涂地。西、北连接辽河、柴河;南通天水河、凡河、如意湖。“铁岭”城邑辽代名银州。铁岭用于今地始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因设铁岭卫城而得名。寓意为险固的关隘。凡河古城,又名汎河、范河,以凡河流经而得名。是明代铁岭卫辖重要的千户所城之一,拱卫沈阳的北门第一关。“鸳鸯湖”位于凡河古城西北部,简称鸳湖。是以动物鸳鸯命名,寓意为有鸳鸯等众多鸟类栖息的湖泊湿地。

地名“鸳鸯湖”在明天顺年间已经使用,建国后多次命名。因此,又名:“得胜台水库(因功能及所在地为得胜台村而名);莲花湖”(以七仙女下湖沐浴,抛落胭脂盒化作五彩莲花的传说而名。铁岭莲花湖湿地今辟为国家四A级公园景区);“鸳鸯璧合”(鸳鸯湖及东岸景区景点名城)等等。但是,原生地名“鸳鸯湖”连同其久盛不衰的旖旎风姿,至今仍被当地人们引以为傲。



                                                                                                                                   


鸳鸯湖一带浅水水泊众多,泊泊相扣。清代就有72湖之说。其中,载入史志的湖名有:罗斯湖、苇子湖、鸭子湖、黑牛湖、莲花湖、鸳鸯湖等等。清顺治初,明廷吏部高官、被誉称为“天下文章之大家”的山东莱阳人左懋泰,被携家百余口流放铁岭。随他前来的两个儿子、“文名甚著”的左暐生、左昕生到此游历后,分别以《铁岭鸳鸯湖》《泛舟鸳鸯湖》为题赋诗,道出了鸳鸯湖一带的湖泊之多,水域之辽阔,水生动、植物种类之丰富:“蓼红一望野田开,想象青娥载酒来。七十二湖齐泛棹,不知何处采菱回”;“青春葳蕤碧草芳,冰开湖面泛鸳鸯……洪涛出没巨流通,扁舟明灭夕阳东……”

                                                                      选自《辽宁古诗选》

                                                      

从明代陈循充军铁岭,赋诗述景留地名时算起,“鸳鸯湖”地名沿用至今至少五百年。沧海桑田,几多变幻。经历过数代N多次的泛洪,人们在三河岸边围堤、筑路、架桥、植被,河道被逐渐规整成型。湖泊滩涂、水域面积、动植物生存环境等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湿地原有的近百个大大小小的湖泊,以面积最大的鸳鸯湖(东北)莲花湖(西南)为核心,聚拢为双环紧扣,烟波浩渺,总流域面积达200平方千米的辽阔水域。夏、秋时节,湖面莲叶蔽日,彩荷斑斓,芦苇茂盛。鸳鸯、锦鸡、鹭鸟等百余种候鸟,分别随着节令的变化到此栖息、繁衍。

吟诗述景湖名存

如今,每当我来到鸳鸯湖畔,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五百年前,那位戍边老人在湖畔月下吟诗述景的情形。

那是在明天顺年间一个清风微徐的秋日。

经历过皇权更易,战火劫难后,被明英宗发配铁岭戍边的大学士陈循,在一次巡视边关过程中,来到了铁岭西南部的三河交汇地。老人被鸳鸯湖一带的风光吸引,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直至天色渐晚,明月高悬。

放眼望去,秋烟横抚湖面划出层层涟漪,时有鸳鸯嬉戏。小舟荡漾处渔歌高亢,那泛舟之人,似乎想用歌声与高悬天边的明月一比高下!在当时以苦寒著称的东北边地,能有缘目睹如此灵动、醉人的山水地貌、人文景致,是老人意料外的惊喜。此情此景,好似一幅江南胜地的秋湖渔歌图,勾起陈循对江西泰州、对亲人故旧的思念、对以往的种种美好的回忆。也拂去了老人连日以来踏察北疆,巡视边关山隘的疲惫。于是,诗兴大发,随口诵出绝句一首:“湖上横秋烟,鸳鸯时出没。中有泛舟人,高歌弄明月”。这首诗被后人辑入《铁岭县志》传颂至今。“鸳(鸯)湖”之名亦被人们所熟知。

名留古寺丰碑人

陈循不仅述景存诗,传承铁岭地名文化,还是辽东名留古寺丰碑第一人。

陈循(1385—1464)字德遵,号芳洲居士,江西泰和人(今江西吉安市泰和县)。明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第一,授编修。宣德初入直南宫进侍讲学士。正统年间入文渊阁。景泰年间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是明朝第一个官至一品的文状元,有中华宰相之称。著名文学家。有《芳洲集》《芳洲年谱》等著述存世。如此声名显赫的明廷重臣、老臣,因何被充军戍边,进而与铁岭“鸳鸯湖”结缘的呢?背景故事,着实令人惊心动魄。

陈循经历了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曾为明英宗、景宗两位皇帝倚重的近臣之一。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也先,率兵对明王朝发动进攻。年轻皇帝英宗,在宦官王振的煽动下率军亲征,陈循等一部分老臣被留下守护京城。在之后的怀来战役中,英宗帝被俘,明军全军覆没。此战史称“土木堡战役”。

  是年八月,面对朝中无主、也先挟持英宗即将攻入京城的困境,原留守京师的王公大臣们分作两派,争执不休。一派主张另立新君,寻找对策与也先作战。保卫明廷,保卫北京;另一派则主张放弃北京迁往南京另辟新都,陈循“立铮阻也”,并与江渊等老臣选择支持了前者。景宗朱祁钰即位后,支持于谦等部署军队,击退也先部取得了胜利。此战史称“北京保卫战”。

景泰八年(1457),景宗病倒。曾被也先俘虏后放还的英宗朱祁镇得以重登皇位。英宗听信徐有贞、石亨等人的诬陷,下令杀掉曾为保卫明廷、保卫北京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于谦、王文等六人。陈循、江渊等多位老臣被冠以“知情逆谋、党附”罪,各领刑仗一百,发铁岭充军戍边。史称“夺门之变”。

1458年,陈循来到铁岭,时年已73岁。1464年获释为民返乡。

在铁岭的六年里,陈循不辞辛苦,几乎走遍辽东边塞的山水关隘。铁岭卫、开原三万卫、汎河千户所等军事边堡、为防御蒙古贵族、女真等部落入境侵扰劫掠所设置的边墙、兵营等,到处都有他的足迹。他撰写的《铁岭圆通寺碑记》《开原崇寿寺塔碑记》、龙首山、红崖咀等地的地名述景诗;还有《东行百咏集句》等等。这些诗文著述,堪称研究、考证、传承辽东铁岭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地域山川文化等最为真实可信的史料。


                                                                                              陈循书影_20210506_193801,郝浴铁岭城书影_20210506_192540


                                                                                郝浴诗作《铁岭城》原载康熙年间《铁岭县志》

清顺治年间,因得罪吴三桂而被谪戍铁岭的清廷御史、创建铁岭银冈书院、有“开辽北文化之先河”之誉的教育家郝浴,曾赋诗为陈循点了个大大的赞:

敕放归田八十翁,中华宰相起辽东。

名留古寺丰碑上,事在前朝天顺中”。

(清郝浴《铁岭城》四首之四)

参考文献:《奉天通志》《铁岭县志》《辽宁古诗选》等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