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822223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峥嵘岁月欲说当年好英气红色革命红色战斗红色遗迹——瑞金镶嵌着众多红色地名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5-07 阅读:484 次

来源:江西地名研究

瑞金市是享誉中外的红色国都,共和国摇篮。因此遗留了众多的革命旧居、旧址和纪念建筑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5处。由于当年中央机关在瑞金几次迁移,瑞金形成了叶坪、沙洲坝、云石山3个旧址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坪

叶坪在瑞金城东北5公里处,因叶氏在此定居得名。叶坪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31年至1933年中共中央驻此。叶坪革命旧址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以及红军烈士纪念塔、纪念亭、博生堡、公略亭、红军检阅台等。此外,还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原是谢氏宗祠,建于明代,砖木结构,分前后二厅,中间为天井。1931年在此召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内部以木板隔成15间,作为各部(委)的办公室。中央苏区中央局旧址原为私宅,建于1922年,土木结构,分前后厅,中间为天井,厅左右各有侧房。办公厅后的草坪有红军检阅台,原为竹木搭的便台,1933年改为土木结构,长征后被毁,1955年按原貌恢复。大革坪中心的红军烈士纪念塔,高达13米,塔身犹如一颗紧弦待发的炮弹,象征着苏维埃共和国是靠工农武装在炮火中打出来的。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铺砌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与烈士塔形成了一幅完整的构图,表达了苏区人民对先烈的无比崇敬和怀念。“红军烈士塔”1933年8月1日动工,1934年2月2日举行揭幕典礼。草坪东的博生堡,高约10余米,为纪念宁都起义的领导人赵博生而建,门首“博生堡”为朱德所题。草坪北的“公略亭”系彭德怀所题,为纪念著名红军将领黄公略而建。博生堡及公略亭同在1933年8月动工,1934年1月底落成。

图片

沙洲坝

沙洲坝在瑞金城西南5公里。1933年4月至1934年7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办公,分住在周围的元太屋、老茶亭、乌石砻、下肖、枣子排等村。现存旧址有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共临时中央局、少共中央局、全总执行局等旧居及中央大礼堂。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旧居在元太屋,建于1876年,为旧式祠堂,土木结构,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间为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一间。毛泽东、徐特立、谢觉哉等领导人住此。中央大礼堂在老茶亭村,建于1933年,土木结构,面积约1530平方米,内有固定戏台,四周开17门,辟百页大窗,上下两层可容纳2000多人,正门上方嵌红油漆涂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国徽图案。左侧建有“回”字形防空洞。中央军委旧址在乌石砻,建于1922年,原为私宅,土木结构二层楼房,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有天井,左右有厢房。朱德、周恩来、刘伯承、叶剑英等领导人住此。中央局旧址在下肖村,建于1879年,原为私宅,面积1138平方米,分上下厅、前后正栋、左右横屋,共有5个天井、32个房间。厅堂主体为砖木结构,其余部分为土木结构。各厅堂之间有巷廊相通,属典型的江南“一堂两横式”建筑。少共中央局旧址在下肖村,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为祠堂,土木结构,二层楼房,由正厅、左巷廊和厅房组成。全总执行局旧址建于清光绪年间,原为私宅,土木结构,由32间房和三条洞水组成。刘少奇、陈云等领导人住此。除此,还有红井(沙洲坝前水塘边,井旁立碑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列宁小学旧址等。

图片

沙洲坝红井

沙洲坝红井是当年党和苏维埃政府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历史见证。当年的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吃水也非常困难。那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以后,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元太屋办公和居住。他发现这里的群众喝的是池塘里的脏水,便把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挂在心上,只要一有空,他就同警卫员小吴商量如何为群众挖井的事。1933年9月的一天早上,毛泽东带着小吴拿着锄头、铁锹来到池塘边找水源,被一早起来的老表看见了,于是毛委员领头挖井的事立刻传遍了沙洲坝。不一会儿工夫,一大群老乡来到了挖井现场。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没几天工夫,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挖好了。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泽东又亲自下井底铺沙石,垫木炭。在毛委员的带领下,中央各机关掀起了开挖水井的热潮。从此,沙洲坝人民结束了饮用脏塘水的历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离开瑞金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为了阻止人民群众对党、对毛主席和红军的思念,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填掉这口井,当地群众为此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敌人白天填井,群众夜晚又把井挖开,就这样填了又挖,挖了又填,反复多次,沙洲坝人民终于取得了胜利。1950年,沙洲坝人民为了迎接毛委员派来的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将毛委员带领军民开挖的这口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把这口井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上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以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图片

云石山

云石山在瑞金西18公里处,是一个高不足百米,方圆不足千米的独立小山。该山由裸露于地表的石灰石构成,远看如云似霞,故名云石山。云石山奇山怪石、树木苍翠,毛泽东、张闻天曾

在这里居住。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10月10日,苏区中央党政军机关率领中央红军主力撤离瑞金,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因此,云石山被誉为“长征第一山”。

云石山乡以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央政府长征出发地云石山命名,位于瑞金市西部,素有“瑞金西大门”之称。云石山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红色土地,1934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中央政府、政治局、中央军委曾一度由沙洲坝迁入云石山古寺办公。

云石山上的云山古寺,是一幢江南建筑风格的庭院式普通民房,1934年7月至10月间,云山古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驻地,毛泽东同志曾经在这里办公和住宿。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从这里起步的。云石山革命旧址群主要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中共中央局旧址、朱德同志旧居等。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率红军突围转移,开始了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瑞金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还留下了其它革命旧址,有大柏地的“弹洞壁”、洋溪祠堂的中央党校、红军大学、及“长征第一桥”武阳桥等。

图片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