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10663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毛主席说:“庐山的山名由来众说不一”,毛主席为何关心地名由来?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3-02 阅读:452 次

来源:今日头条

毛主席每到一地都关心询问地名由来。1959年6月30日,毛泽东上庐山,早上在美庐见书架上摆上了书籍,但无《庐山志》,便问秘书,能否借一部给他看看。当天,毛泽东看了1934年吴宗慈的《庐山志》,下午又要求把《续志》送去。过几天,邵式平对大家说,毛主席很关心庐山的历史。他看志书时,还特意在某些句段画上一些符号。有一次他还对工作人员说:“庐山的山名由来,众说不一。有人说是周文王时,由匡俗兄弟在山中结庐而居。周文王时去访,只见空空草庐一座。又有人说是周威烈王去访,也是人去庐存。这两者传说相隔数百年,后人以讹传讹。我们现在就不能这样办,对历史的态度要严肃,不能含糊嘛。”




毛泽东又转身对周小舟等同志说:“你们是秀才,请你们查一查研究一下。……这部续志很好,对现代历史有参考价值,蒋介石的庐山谈话会都记录下来了。当时梁实秋有意迟到,名单最后是梁实秋,此人在会后2天迟迟登山。他虽然是资产阶级学者,也有爱国的一面,在学术上有才华。对人要一分为二嘛!我欢迎他进步的一面。此人现在哪里?”

在场人答:“抗战中他在重庆,1949年去了台湾。”

主席长叹了一声,又说:“朱熹曾在南康郡(星子县)走马上任,当地属官们轿前迎接,他下轿就问:《南康志》带来没有?搞得大家措手不及,面面相觑。这就是‘下轿伊始问志书’的传说,至今广为流传。朱熹这个典故流传后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和“以志呈阅’就成了后人的惯例。今天你们也应懂得以史为鉴,才能办好事。”[《江西方志》1989年第4期。]




关于庐山一名的由来,庐山市因庐山得名,而庐山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而得名。据《读史方舆纪要》庐山:“殷周时,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曰庐山。”《庐山记略》:“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际,隐豚潜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岭,时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又说,以西周方辅先生的存庐得名。《读史方舆纪要》庐山:“相传周武王时,有方辅先生于此山得道仙去,惟庐存,因名。”另据今人研究,“庐”系古越语地名,意为山麓。


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毛主席治国理政的习惯和方法:“下轿伊始问志书”,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对历史的态度要严肃认真,不能以讹传讹;到一地就问地名由来,从地名可以了解地方文化和地方文脉,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