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26941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工作研究

地名规划在中国的兴起与普及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2-07 阅读:530 次

来源:地名笔谈


2012年8月,由相关单位代表9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以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巡视员刘保全为团长、我为副团长,在美国纽约出席为期半个月的第十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所提交的中国地名规划建设、中国地名文化建设两个专题报告,前者由我(在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分管该项业务)执笔撰稿,并受会议发言时间所限而准备两个版本:提供与会代表参阅的“书面报告全本”,用作会议发言的“现场报告简本”。


图片作者出席会议的现场环境  


稿1:书面报告全本

图片


地名是地理实体(地域、地物)的首要标志,其现实意义是人类的交际工具,用于区别地方,也是其他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其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地方历史痕迹的遗存,又是当地文化特色的结晶。

在中国,地名规划概念的提出已有20多年。起初,它只是来自某个地方的一种构想,在某个城市新区或旧城改造区做着新奇的尝试;如今,它已成为中央政府倡导的地名工作主要模式,遍及大小城镇乃至一切需要集团式产生新地名的场所。

社会需求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无论旧城区改造或新城区扩展,还是建设独立新城,无不需要编制完善的城市总体规划,也随之需要设计一套系统的地名群体与新城区相匹配。

按现代化标准改造的旧城区,原有地名数量不够,也有些不再适用,全面调整包括有些保留、有些更换、有些整合;向农村扩展的新城区,特别是独立新城,需要专门设计完整的地名系统;其他在城市全境进行地名规划,则是作为未来地理实体命名、更名的依据。历史地名、地名标志等专项规划,相关内容应与区域规划保持一致。

地名规划还有以专项地名工作为对象的,如“地名标志设置规划”;或是以某类地名为对象的,如“历史地名选用规划”,主要内容为:①深入调查、全面采集历史地名;②研究其历史价值并分级、分类;③确定未来选用的优先次序、应用环境。

——地名规划是对特定区域地名群体的全面调整或完整设计。

突出特点通过地名规划,将实现区域内地名整体标准化的“系统性”,新生地理实体提前定名的“预见性”,统筹与地名变动相关各因素的“主动性”。由此,城市地理实体的命名与更名,从孤立、被动的随机举措变成有备无患的科学行为。

由于地名规划中的命名方案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完全在国家地名法规与技术规范掌控下操作,所以新地名一经问世便符合地名的国家标准化要求: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简捷实用,无不良含义或歧义,避免同类地名重复。

当物质文明达到较高程度,人类便会追求精神文明。在一个古老或新兴城市,地名不仅是直观的标识符号,而且蕴涵当地特有的历史与文化:建筑、风俗、物产、事件、人物、古迹……从一个侧面烘托城市的文化品位。

——地名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当前与未来地名走向的专题规划。

原则要领规划一个城市的全套地名,首先应领会城市总体规划,对其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以城市的功能分区为单元,以纵横相间的街道名称为骨架,附着以天然或人工的山丘、河流、湖泊、岛屿、园林、古迹等名称,以及更为密集的社会公用设施名称:住宅、学校、医院、商店、旅馆、剧院、车站、机场等。

拟定命名方案有“名副其实、规范有序、彰显文化、雅俗共赏、好找易记”五项原则,其首、尾两项尤为重要:前者指所拟新地名要与该地理实体的性质、状态、用途相符合;实现后者的途径是尽量发挥明显景观的标志功能和联想作用。

实际操作尚需因地制宜,如:风格讲求独特,命名素材以土生土长为好;地名适当古为今用,今昔方位、规模大致对应;本区命名照顾邻区,重在主干道与标志景观;通用名分层次不强求一致,照顾当地传统习惯;专用名尽量取自明显地物,加大相互区别度;用词与实地情况相符,避免出现方言歧义。

——地名规划是地名工作全部理论、资料、经验与个人才干的综合运用。

民族文化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与文明古国,有56个民族和多样的语言文字,地名的复杂与深邃成为必然。在这里,古老达千年以上的地名很多,有的出自族群、人物,有的出自地貌、方位,有的出自典故、事件,有的出自名胜、物产……

每个地方的历史与文化只属于自己,是不会重复且不能抄袭的。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承载地域文化的功能。能否通过地名群体展现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能否准确、鲜明地与其他城市相区别,已成为地名规划成败的关键。

一个地方但凡历史悠久,便可能同时拥有多种文化,如土著文化、移民文化、殖民地文化……在中国,地名规划固然会适当照顾当地的文化多元性,但其主体必然是“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用属于自己的地名突出民族文化。

——地名规划是以地名群体解读当地的历史文化并预见未来。

制约机制在中国,地名规划均由地方政府主导,遵循现行地名管理法规及技术规范,受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制作者与当地规划部门、相关专家和市民共同参与。它既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商业行为,完成后将由地方政府批准实施。

衡量一个地名规划是否成功,首要尺度是它能否独具特色,与其他城市不发生雷同;如果这一地名规划放在别处也能使用,那它就是失败的。所以说,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挖掘得越深远、掌握得越全面、运用得越贴切,地名规划的成功率就越高。

然而,即便地名规划已经发布,地名的稳定也会是相对的。造成规划后地名少量变动的主要原因有:城市总体规划的定期修订,命名所依据的地理实体发生更动,社会的人文地理观念变迁。因此,地名规划不可能一劳永逸,应根据当地的需要及时修订。

——地名规划是相关各方群体智慧与当地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实践联合国倡导的地名标准化过程中,中国的地名规划是一个创举,它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得到不间断的发展与完善。

图片作者带队承担郑(州)东新区地名规划


稿2:现场报告简本

图片


中国地名规划简介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无论旧城区改造或新城区扩展,还是建设独立新城,都需要设计一套系统的地名群体相匹配。近10年来,中国在中等以上城市开展了地名规划,主要做法如下:

制约机制在中国,地名规划均由地方政府主导,遵循现行地名管理法规及技术规范,受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制作者与当地规划部门、相关专家和市民共同参与。它既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商业行为,完成后将由地方政府批准实施。

三大特点地名规划的三个突出特点是:由区域内全部地名整体实现标准化而体现的“系统性”;由区域内各类新生地理实体预先定名而体现的“预见性”;由规划阶段统筹与地名变动相关联各种因素而体现的“主动性”。经过全面规划,城市地理实体命名与更名从孤立、被动的随机举措转变为有备无患的科学行为。

基本原则拟定新地名一般遵循五项原则,即:名副其实、规范有序、彰显文化、雅俗共赏、好找易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项:第一为“名副其实”,即所拟新地名要与该地理实体的性质、状态、用途相符合;第二为“好找易记”,方法是在命名时尽量发挥地域明显景物的标志功能和联想作用。

因地制宜按现代化标准改造的旧城区,原有地名数量不够,也有些不再适用,全面调整包括有些保留、有些更换、有些整合;向农村扩展的新城区,特别是独立新城,需要专门设计完整的地名系统;其他在城市全境进行地名规划,则是作为未来地理实体命名、更名的依据。历史地名、地名标志等专项规划,相关内容应与区域规划保持一致。

操作要领规划一个城市的全套地名,首先应领会城市总体规划,对其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以城市的功能分区为单元,以纵横相间的街道名称为骨架,附着以天然或人工的山丘、河流、湖泊、岛屿、园林、古迹等名称,以及更为密集的社会公用设施名称:住宅、学校、医院、商店、旅馆、剧院、车站、机场等。

注意事项编制地名规划,还要处理好若干具体问题,如:风格讲求独特,命名素材以土生土长为好;时间上古今和谐,空间上本区与邻区照应;古今地名量材使用,突出主干道等重点;通用名分层次不强求一致,照顾当地传统习惯;专用名尽量取自明显地物,加大相互区别度;用词与实地情况相符,避免出现方言歧义。

定期更新即便地名规划已经发布,地名的稳定也会是相对的。造成规划后地名少量变动的主要原因有:城市总体规划的定期修订,命名所依据的地理实体发生更动,社会的人文地理观念变迁。因此,地名规划不可能一劳永逸,应根据需要及时修订。

图片作者领衔评审城市地名规划


      附  记

2012年8月,第十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举行。在中国代表团成员宣读《中国地名规划简介》后,依照会议惯例,有来自非洲、欧洲的两位代表相继提问。我为此感到高兴一是这个源于中国的地名工作新事物被他们听懂了;二是能提出较深层次问题表明他们的关注之心。

——博茨瓦纳代表(图1左下)提问:除地名部门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人员参与你们的地名规划?他们分别充当什么角色?

在刚才宣读的现场报告简本中,这个原有适当阐述的问题被省略,不料这位机敏的黑人女士却把它“拣”了回来。

我轻松地答道:中国的地名规划,由当地政府主导(包括审批),地名部门实施,规划部门协助,相关专家评审,市民参与意见。

 ——荷兰代表提问:你们规划地名的五项原则(即“名副其实、规范有序、彰显文化、雅俗共赏、好找易记”),是不容易完全做到的,相互之间发生冲突怎么办?

老实说,这是我事先虽有考虑,两个文本也有所阐述,但并未准备临场面对的深层次问题。此时骤然换个角度“兵临城下”,多亏有30年的地名工作经验“垫底”。

我沉着作答:第一条“名副其实”与第五条“好找易记”,是衡量地名规划质量的基本标准,也是其他各项原则的基础与前提,在不能兼备时首先保证这两条原则。

最后,会议主席照例询问提问者:“你对中国代表的回答满意吗?”两代表皆表示“满意”。

图片作者参与培训全国地名规划队伍


- THE END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