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12797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独具时代特色的朝阳地名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01-05 阅读:586 次

来源:北京史地民俗学会

 地名是人们赋予不同地域的专属名称,承载着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数以千计的朝阳地名中,有数十处独具当代特色,反映了七十年来朝阳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成为北京版图上一个个鲜明的“符号”。

 因企事业单位命名的地名

建国伊始,朝阳区被确定为工业生产基地,包括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由此企事业单位迅速增加,新辟了许多厂区、住宅区和道路,并由此派生出许多新地名。

化工路位于朝阳区南部,斜穿南磨房、王四营和十八里店等,东、西段为东南、西北走向,中段为南北走向,且呈“Z”形,修建于1958年,初为沙石路面,1965年铺设沥青路面,因东南段有多家化工生产企业,如北京炼焦厂、北京染料厂、北京玻璃厂等,故称“化工路”。

光华路位于朝阳西部,东起西大望路,西至建国门北大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成路,1982年改建成现状。因路中段北侧的光华染织厂而得名,该厂为国营大型企业。以后这一带建成居民小区,被称为“光华里”。

红霞路位于朝阳区中部偏北,临近酒仙桥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随着兴建住宅区开辟新路,时为住宅区无名通道。1981年以路侧建有红霞影院(今红霞影剧院),遂定名为“红霞路”。


霞光里位于朝阳区西部。东北与五里沟相邻,东南至霄云路。原为牛王庙和五里沟村的农田。1958年以后在此建成多个住宅区,1988年命名时,因其西北有“曙光里”(因曙光电机厂得名),故派生为“霞光里”。取曙光与霞光相对应意。

光辉里位于朝阳区中西部,曾名八王坟。这里曾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墓地,因他在清朝初期开国诸王的排序中列为“八王”,于是将他的墓地俗称为“八王坟”。因其地处郎家园以东,1965年改称“东郎家园”,1975年定今名。因其位于北京热电厂西侧,且住宅区内部分楼房属当时的国家广播电视部,故取义于发光生辉,得名“光辉里”。

健翔桥位于朝阳区西北,四环路与八达岭高速路交叉处,建于1989年,其得名与桥北侧原航天航空工业部的科研和生产单位有关。这些单位为使我国自己研制的航天航空器飞翔在蓝天上作出巨大贡献,为了表达对航天航空科研人员的崇高敬意,也祝愿我国的航天航空取得更大成就,特意将此桥命名为“健翔桥”,取“矫健翱翔于天空”之意,此后在该桥的西北部建成的小区被称为“健翔园”。


安翔里东临奥林匹克公园。早些年曾是苇子坑村的农田。1954年在此建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家属宿舍时,沿用苇子坑地名。1969年航空工业学校撤销改为国营长空机械厂,以生产航空机械为主,在此建设住宅区时,取“平安飞翔于长空”之意得名“安翔里”,而附近所建成的道路也被称为“安翔路”、“安翔北路”、“安翔南路”。

三元桥位于朝阳区西部,三环路东部角转弯处,初建时曾称牛王庙桥,建成于1984年。因临近水源八厂而得名,该厂位于三元桥南侧不远处,是北京市的大型供水企业,同时该桥位于三环路上,又是三条交通干道的交汇处,以“元”代替“源”字,得名“三元桥”。


在三环路上,有多个以企业名称命名的立交桥,如“京广桥”、“国贸桥”、“长虹桥”和“燕莎桥”等。当初修建这些立交桥时,临近的企业为建桥而出资捐助,为表彰其功绩,故用捐资企业名称的前两个字命名桥名。

 

因特殊纪念意义命名的地名

青年路位于朝阳区中部,北起东坝路,南至朝阳路,是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

历史上,青年路一带处于朝阳门外十余里的地方,民国时在朝阳门通往通州的道路上,即十里堡与太平庄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道,宽不过四五米,北至姚家园,大道旁有红门村、佟家坟,今天的青年路大致与这条大道并行,当时附近多为农田及岗丘。

《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载:“青年路位于朝阳区中部,平房乡和八里庄街道办事处辖域内。北起东坝路与原将台路南段相接,南至朝阳路,长3565米,宽7米。”“1959年10月区团委组织团员、青年参加修路的义务劳动,路修成之后,为表彰青年们的劳动成果,故定此名。”据当年参加修建该路的老人回忆:区团委发出义务修路的通知后,各单位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参加筑路劳动。当时没有多少大型机械,全靠铁锹挖土、小车推土,还有不少人是用筐抬土,劳动强度很大,不少人是利用休息日参加修路,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仍是很高涨,筑路速度很快,提前完成了修路任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据《首都文史精粹·朝阳卷》载:“团结湖”一词最早出现在1958年,有着北京市政府全盘规划城近郊区水系——疏淤导顺,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的历史背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这一带尚属农村,先后隶属星火人民公社六里屯大队沙筒子村生产队和高碑店人民公社小庄生产队、白家庄生产队,当时已兴建了大批排房宿舍。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1958年朝阳区政府组织党政机关、部队、工厂、学校和各界群众义务劳动,将这一带地势低洼,多年积水且长满蓬蒿,乱草丛生的水沟、填塘、窑坑和坟冢,彻底挖淤、填平,中心地带就是今天的团结湖环形湖区。

参加此项工程的相关人员于1958年8月底进驻,9月1日举行正式开挖仪式,国庆节前数日竣工,历时20余天。


在为“团结湖”命名的说法上,一直以来是说因纪念和发扬人民群众团结挖湖的精神而得名,甚至有的文史书籍也如此记述。其实不然,当时北京城近郊区都在落实清淤工作,哪一个施工工地不是团结奋斗,热火朝天地劳动着,为什么就这个水面叫“团结湖”呢?别的水面就不能叫?其实,当时的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修湖会议在施工前就已经定下了名字。四个新兴水面命名是:东城区的青年湖、西城区的人定湖、朝阳区的团结湖、海淀区的太平湖。湖名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民的人心所向,热爱新生活,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团结湖开挖初期,曾归东风人民公社六里屯大队管理,六十年代随着城市居民住宅中心不断向郊区延伸,团结湖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1972年始建团结湖住宅区,1978年逐渐从人民公社的农村称谓改称为城市居民街道办事处。

和平里北街位于朝阳区北部,跨朝阳和东城两区,东西走向,其得名是从“和平里”派生出的地名。这一带原是元大都城区的北部,明清及民国时期为北京城外的郊区,当时只有几十户人家,以后逐渐形成居民区。1954年这一带准备成立两个街道办事处,正好当年在北京召开了由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几十个国家参加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为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之情,特将这里新成立的两个街道之一命名为“和平里街道办事处”,另一个命名为渣子坡街道办事处。1958年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称为“和平里街道办事处”。此后这一带的街道、路面不断增加,逐步由“和平里”衍化出“和平里北街”、“和平里南街”、“和平里东街”、“和平里西街”等地名。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安华桥位于东城区和朝阳区交界处的北三环路上,建于1988年,因临近安华里而得名。此地元代为大都安贞门地区,清代为外馆和小黄庄村的农田。1982年始建住宅区,因地处明清时期的安定门外,同年9月取义于“安定中华”而称“安华里”。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