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33215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掌故

“珠穆朗玛峰”的得名及其他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12-15 阅读:1195 次

来源: 地名笔谈


2002年11月,鉴于外国某些媒体一面坚持以“额菲尔士峰”称谓世界第一高峰,一面说什么“中国正在发起一场‘重新命名’珠穆朗玛峰的运动”,中央有关方面亟需关于“珠穆朗玛峰”得名及拼写问题的对外宣传口径。在国家地名工作部门几经辗转,此事最终由我承办,而留给我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夜。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我国西藏与邻国尼泊尔边界上,其海拔高度经我国自1966年起多次测定,其中1975年8848.13米,2005年8844.43米,2020年8848.86米,均无愧地球“第三极”的美誉。由于地理、历史原因,其名称问题关系古今中外,复杂程度可想而知。经查证我国地图、地名学前辈曾世英的记述等历史资料,并咨询曾参加中、尼边界谈判的测绘界老专家杜志平,其生成、演变的脉络大致如下——

自清代以来,我国一直以藏语称谓这座雄奇的世界巅峰:其汉字译写形式在清康熙五十九年(1721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上写作“朱母朗马阿林”,专名在30年后的“乾隆十三排地图”上改写为“珠穆朗玛”,通名“阿林(山)”来自满语。在西藏的佛教经典中,“珠穆”意为女神,其名曰“朗桑玛”,新中国初期曾将“珠穆朗玛”的藏语含义解释为“圣母之水”。在我国出版的尼泊尔地图上,该山峰的尼泊尔名称“萨加玛塔”(Sagarmatha)峰,与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分别标注于国界线两侧。


在古今中国地图上

至于西方国家所谓的“额菲尔士峰”(Everest  Mount),早期曾译作“挨佛拉斯峰”“埃佛勒斯峰”,近代出自喜马拉雅山南侧的我国另一邻国、曾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查曾世英《关于地名的正名——由额菲尔士峰谈到第二松花江及其他》(载《地名知识》1992年第3期)一文记述:“回忆30年代阅读印度测量局一本英文年鉴(原书名及年份追忆不起),其中提到该局的内业工作者算出该峰的突出高度时,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并立即向局长报告(查在1852年)。后来印度测量局为了纪念该局前局长,乃以他的姓氏命名为Mt.Everest。

起初,由于参与绘制《皇舆全览图》的法国神甫如实报道,欧洲大陆地理学者仍使用他们已知珠穆朗玛峰的当地称谓。“但英国的皇家地理学会利用它在国际间的影响,于1858年决定采用印度测量局的说法,并广为宣传而闻名于世。我人不察,乃在坊间流行的地图或其他刊物上,依据英文译作额菲尔士峰或埃佛勒斯峰。”从此,冠以英国人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姓氏的世界第一高峰之名,尽管迟于当地“珠穆朗玛峰”之称百余年,却堂而皇之“移植”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

例如,作为“《申报》60周年纪念”,我国最早的现代地图集——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编纂的《中华民国新地图》及其缩印本《中国分省新图》,于1933年8月由上海申报馆初版。在其西藏图幅的中、尼边界上,喜马拉雅山脉中段那座标高8840米的山峰被冠名为英文的汉字译写形式——“挨佛拉斯峰”;雅鲁藏布江北岸相同走向的山脉,即外国人所谓的“外喜马拉雅山”,则已标注为我国当地称谓的“冈底斯山”。


曾世英与林超

曾世英回忆,新中国诞生之初的“1951年,暨南大学王鞠侯教授在《开明少年》发表《大小高低》一文,对此高峰主张正名,引起《人民日报》编辑胡仲持的注意”。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提议、著名地理学家林超教授查阅故宫档案及外文资料考证核实,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署于1952年5月8日发布通报,将“额菲尔士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同时将“外喜马拉雅山”正名为“冈底斯山”,清除英国殖民主义在西藏地名的遗迹。

在我国当代,“珠穆朗玛峰”的罗马化拼写形式为:Qomolangma Feng,专有名称“珠穆朗玛”采用藏语的汉字音译转写,通用名称“峰”采用汉语拼音。其依据有二:原国家测绘总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76年6月修订施行的《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国务院于1978年9月26日批转有关部门《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

时过境迁,“弹指一挥间”。今天的国人已不大了解“珠穆朗玛峰”这段历史,甚至误以为被我国废弃的“额菲尔士峰”属国际通用名称,在国内仍可与“珠穆朗玛峰”并列或括注。时值我国正式以“珠穆朗玛峰”称谓世界第一高峰68周年,确有必要旧话重提、以史为鉴,既驳斥外来不同用心的奇谈怪论,也与同胞一道在地名领域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