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76102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工作研究

坚持“三维联动”做深地名文章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7-29 阅读:600 次

浙江省舟山市地名办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从发展、创新、传承三个维度,充分发挥地名工作在实施国家战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传承特色文化、加快“四个舟山”和“海上花园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实施为导向 ,做好“地名+ 发展”文章。

一是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依法科学合理调整乡镇(街道)行政区划,探索建立与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行政区划设置。自新区行政体制改革以来,全市依法调整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如定海区乡镇(街道)从16个减至12个,普陀区乡镇(街道)从13个减至9个,通过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针对新城区域原临城街道和甬东、勾山管理区域不平衡、职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2017年析分原临城街道为临城和千岛两个街道,使两个街道在管辖面积、人口分布上达到基本平衡,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城镇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二是规范地名管理,提升新区城市品质。全面推进地名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修订出台《舟山市地名管理办法》,通过明确城市区域功能定位,使地名管理提前介入,实现地名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加强地名命名更名管理,从实际出发,既充分挖掘海岛人文历史资源,又融入新的时代内涵,对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部分道路命名时,采词 “综保”“通关”“自贸”“通港”,突出国家海洋战略主题;在社区、村名称的命名更名上,本着“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积极向上”原则,保留了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古村落和古地名,守住了海岛文化的“根”和“魂”。此外,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持续开展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2019年清理整治不按规定使用标准地名20处,对近1600个公交站点名称进行全面梳理,命名更名224条。

三是加强地名文化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积极开展与丝路建设有关的地名文化研究,在参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规划》过程中,详细制定了《丝绸之路地名考释》《海上丝绸之路地名考释》等服务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地名文化建设项目。主动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浙江段地名”研究工作,对浙江省沿海的宁波、舟山、温州、台州、杭州、嘉兴6个地市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地名进行深入考证与研究,出版了《海上丝绸之路浙江段地名考释》。提供以地名为核心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全方位做好地图和地图集的编纂工作,服务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江海服务联运中心建设。2019年5月,市政府举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地图集》暨地名文化成果发布会,成为地名工作服务新区建设的又一亮点。


开展地名文化下基层活动


近年来出版的图书

二、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动力,做好“地名+创新”文章。

一是首创标准地名使用验收改革。舟山市创新建筑工程“竣工测验合一”标准地名使用验收改革,从源头加强新增地名规范工作。利用网络政务、数据共享、电子证照三个平台,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以“一份提示、事前告知,一组照片、申请受理,一天批复、出件推送”快捷审批模式,全程实现电子化,无需上门领取纸质意见。自标准地名使用验收改革实施以来,标准地名的使用和监督得到有效加强,社会效益显著。

二是探索“地名”一件事改革。舟山市创新“流程+审批+服务”工作机制,精简材料和优化流程,整合六个地名审批服务事项为“地名”一件事,通过“六合一”,切实使地名审批向 “办得快”“办得好”“跑零次”转变。地名标志验、地名应用通过网上流转,推送到不动产登记机构、测绘等部门,真正做到了一次申报,全流程服务;地名核准、门楼牌编制及门牌证出具,审批时限从10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工作日,申报材料从7份缩减为4份,申报次数从2次变为1次;门牌制作、门牌安装从被动式变为追踪式服务,从跑2次变为“跑零次”。

三是加快推进“智慧地名”建设。舟山市是全省较早开始地名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地市之一,并率先将地名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纳入“数字城市” 应用项目,实现地名数字化管理,政府部门间实现共通共享。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地名地址库建设及应用,启动智慧民政专业地图APP、普陀山二维码地名标志牌公共服务系统研发,逐步实现“数字地名”向“智慧地名”跨越。


三、以保护弘扬海岛地名文化为核心,做好“地名+传承”文章。

一是广泛开展海岛地名文化知识普及。首先,讲好地名故事。开设“寻找有趣的地名故事”“舟山老地名”等专栏,发布了140多期地名宣传微课——“王教授的课”,开展的海上丝路与海岛地名文化宣讲项目被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列为“公益性地名活动”项目,被省社科联评为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项目。其次,编好地名书籍。先后编著出版了全国第一本海岛地名文化研究专著——《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坐标》以及《群岛老街巷记忆》《海岛鲜为人知的那些事》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地名文化专著,既打响了海岛地名文化品牌,又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再次,拍好地名影像。近年来,多次举办地名摄影大赛,共拍摄了近20部关于地名文化的电视新闻片、专题片、纪录片和访谈片。

二是扎实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舟山市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要求,把便民利民作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积极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国家、省标准地名词典舟山篇编纂工作得到了国家总编纂组的充分肯定。全市建立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涉及553处。2018年,全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顺利通过国务院地名普查办督查组验收。 

三是积极培育海岛地名文化传承人才。以地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建立了一支以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全国民政行业领军人才为核心的高素质、多层次的地名工作队伍。鼓励支持地名工作者开展地名文化研究,为其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学术交流和评奖命名提供机会。在办好原有“舟山市地名学研究会”基础上,成立“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工作室”,汇聚相关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地名文化研究,在社科界树立了地名文化的学术地位。


开展地名文化陪留学生过大年活动

原载于《中国民政》2020年第10期。作者徐爱华,浙江省舟山市民政局局长。笔谈小组搜集整理,如文字识别录入偶有差错,请见谅。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本文图片由王建富提供。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