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5067378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保护传统地名 完善信息数据库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1-07 阅读:422 次

来源:东南早报网

(网图,请作者联系早报以便支付稿酬。)

■早报记者 张素萍

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理应加以保护。然而,随着城市发展,泉州新地名大量涌现,原地名逐渐消失,新建楼盘和新开发小区地名“大、洋、怪、重”等现象突出。

今年市两会上,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员会提交《关于我市地名文化建设的建议》,呼吁保护泉州传统地名,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健全规范地名长效机制。

洋地名比比皆是 地名乱象较为突出

【基本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工业区、街道里巷、建筑物层出不穷,有些地方对地名文化理念理解不够透彻,保护措施不得力,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新地名大量涌现,而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原地名却逐渐消失。

与此同时,新建楼盘“西化之风”严重,地名“大、洋、怪、重”等现象突出。“以目前泉州的楼盘名称为例,有些小区明明很普通,名字里非要扯上‘国际’‘世界’等字号,听上去好生了不得。”市民王女士向记者抱怨。

新开发楼盘或小区命名天花乱坠,古怪的洋地名比比皆是,比如随意用“巴黎”“曼哈顿”“新加坡”等。此外,有些新楼盘对外名称与当时获批地块名称不一致,有些公交车站点直接用附近商店命名,缺乏辨识度……当前,泉州一些地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地名重名、洋地名、怪地名现象比较突出,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 健全规范长效机制

【委员建议】

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员会认为,地名不规范现象的出现,与泉州地名管理尚未形成一套审批和监管制度有关。为此建议——

保护泉州传统地名。开展地名文化资源调查,通过实地调查、资料考证、座谈论证等方法,全面查清地名文化资源情况,深入挖掘、系统整理、综合利用地名文化遗产调查资料,建立地名文化资源信息系统;制定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和重点,逐步建立市、县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分级分类分批开展古城(都)、古县、古镇、古村落、古街巷地名等重点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坚持保护为主,防止乱改地名,决不能让大量地名文化遗产无端消失。

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存在的“大、洋、怪、重”不规范地名,对公共标志牌中的不规范地名予以修改或更换,对证照上的地名地址信息予以变更。对不符合地名命名原则、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规范地名,要督促相关单位或产权人进行更名,对有地无名的要及时进行命名,一地多名的要确定一个标准名称。对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擅自命名、更名的,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补办命名、更名审批手续。

健全规范地名长效机制。一方面,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地名文化资源的调查、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推进地名法治建设,加快修订《地名管理条例》,健全地名法规标准,建立地名命名、更名、注销和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加强沟通协作和信息资源共享。地名文化保护工作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应发挥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地名管理联席会议等机构作用,动员群众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同时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完善泉州地名信息数据库建设。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