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大会》第二期|地名在脚下 传统留心间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1-26 阅读:2106 次
来源: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官方网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期精彩抢先看
守护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展望更加多彩灿烂的未来!
——题记
”
名从主人,
物从中国。
在中国这片拥有悠久历史的土地上,
地名是最凝练的表达方式之一,
它的身后,
承载着五千年岁月的重量。
在五十六个民族、
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中,
地名是最特别的观察窗口,
它的存在,
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本期《中国地名大会》,
聚焦地名背后的传统,
你可能不知道,
你从小生活的地方原来有这么特别的来历,
你路过的一个短短的地名,
背后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河南荥阳、黑龙江穆棱、浙江丽水、安徽亳州,
这些地名你都知道怎么读吗?
这些在发音上“不走寻常路”的地名,
保留了古代原汁原味的发音。
(浙江丽水)
“蜀”字的由来,
原来和蚕有关?
看过这期节目后的四川同学们,
介绍完家乡的骄傲——国宝大熊猫后,
别忘了和大家科普一下“蜀”字的来历:
它在甲骨文中,
本就是“葵中蚕”的意思。
我国的语言文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经历了多次演变,
而这一个个地名,
恰好成为研究中华语言文字的“活化石”。
(四川成都)
不仅是语言文字,
地名还和时令节气、经典书籍、
五行八卦等等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一个个地名,
像串联起传统生活和文化的百科全书,
从中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人的衣食住行,
还能感知到祖先们独具智慧的生活方式。
(唐古拉山)
舂陵、营浦、桂阳、观阳,
哪个地名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有关?
米脂、粟山、稻城、嘉兴,
其中的哪一个地名又因中国人的主食之一
——水稻而得名?
唐古拉山、乌兰察布、艾丁湖、墨脱,
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的地名,
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
让我们卖个关子,
请大家在节目中寻找答案。
(浙江嘉兴)
除了有趣的地名,本期的选手中,
既有年龄最小的选手、
——9岁的桂林男孩阳昊阳,
又有年龄最大的选手、
74岁的南京老人吴泽湘,
两位相差近65岁的选手身上,
闪烁着同一种可贵的品质:
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地名大会,
不论年龄,不分职业,
只要你有一颗热爱中华文化、
学习地名知识的心,
这个舞台永远向你敞开。
本期节目中的特别出题人、选手,
又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意外和惊喜?
你听过一生只演一个人的“刘三姐”吗?
你见过年仅6岁的博物馆讲解员吗?
你见过90后的“美女木匠”吗?
你相信有人不仅收藏邮票,
还能背出每枚邮票上的发行日期和编号吗?
四个出题人、选手从自身兴趣出发,
练就了一身身“神奇”的本领,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
完成了对传统的致敬和发扬。
本期节目“硝烟四起”,
众多选手中,
有谁能走到最后?
上一期脱颖而出的曹玉骞,
能否捍卫单场冠军的地位?
34级地名天梯,
又会迎来怎样的挑战者?
他是否能够成功登顶?
今天19:00档 CCTV-4,
明天22:30档CCTV-1,
让我们一起守护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
展望更加多彩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