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802418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故事

南京地名故事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0-22 阅读:885 次

南京地名的几则民间传说

 

传说是指民间长期留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纯属是幻想的产物。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喜欢和传颂。下面笔者简介几则南京的民间传说。

吴冶城铸剑舍身祭炉

朝天宫古时称冶城。春秋晚期,吴王阖闾和他的儿子夫差都曾在此设置冶铸兵器之所,故世称冶城。据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 中记载,在这座冶城,曾发生过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

吴王阖闾访得吴中铸剑名手干将与莫邪夫妇俩,令其冶铸宝剑,以为护身之用。干将与莫邪来到冶城,采集“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为吴王铸剑。运来的薪柴煤炭堆积如山,遣使童男童女装炭、鼓橐。这样夜以继日冶炼了三个多月,仍不见炉中升起青黄之气,金英既不销,铁精也不熔。莫邪对干将说:“你擅铸剑,在吴中很有点名气,如今三个月过去了,剑还没有铸成,怎么向吴王交代呢?”干将不明白莫邪的意思。莫邪接着说:“听说利剑是神物所化,须得人气而后才成,看来要舍生祭炉才能成功啊!”干将恍然大悟,想起自己的师傅欧冶子为冶炼金银不化,后来师娘投身熔炉,金银才熔化成器的事。莫邪慨然说道:“师娘能舍身炼成神器,吾何尝不能效学呢?”于是莫邪沐浴净身,断发剪爪,呼唤童男童女300人,再鼓橐,使烈风,待炉火方炽,便跃身入炉,金铁顷刻销铄,炼成阴阳双剑。阳剑即雄剑,名为“干将”,有龟甲状纹饰;阴剑即雌剑,名为“莫邪”,有波浪形纹饰。干将把“干将”剑藏匿起来,以“莫邪”剑献给吴王。吴王以石试剑,应手而开。一分为二,裂面如削,心中大喜,视为至宝。后来他听说干将炼成的是雌雄双剑,匿其雄而献其雌,大怒,责令干将献出雄剑,否则“即当杀之不赦”。于是干将持剑入朝,其剑自匣中跃出化为青龙,干将乘龙直上云霄,成为“剑仙”。

仙鹤街仙鹤助母子

从前,靠城南新桥的地方,住着织户母子俩,他们靠一张破机子向东家领料织锦过日子。母子俩人勤手巧,但织好的锦几乎全部都要给东家,自己则连生活也糊不过来。

天上的七仙女知道母子俩的艰辛处境后,就派两只仙鹤去帮助他们。仙鹤飞到母子俩的家,绕机飞了几遭,从此,母子俩织锦,再也不用向东家领料了,上一卷经,就织得没个完。他俩心里好欢喜,日子也好过起来。东家看他们老是不来领料,但天天有锦出门,就跑到他们家看是怎么回事,母子俩便一五一十把仙鹤的事说了出来。东家顿时起了歹心,他趁母子俩不留意,一把扯住经,用劲拉到头,“扑扑扑”地猛然飞起了一对仙鹤,冲出窗户,一直钻到云彩里去了。从那以后,母子俩就只得依旧向东家领料织锦受剥削,依旧过着吃不饱饭的苦日子。

他们日夜思念着仙鹤,织锦时老觉得有一对仙鹤在眼前飞来飞去。一天,儿子在织锦,忽然,一对仙鹤停在云锦上,他连忙叫娘来看:“娘,仙鹤飞回来啦!”娘跟过来一看,哪里有什么真仙鹤啊,分明是儿子在云锦上织出了一对仙鹤。打这以后,他家织出来的云锦上都有一对白羽红顶的仙鹤,张着翅膀在云彩中飞,活灵活现,叫人越看越爱。从此,他家的云锦更出名了,他家住的地方,人们就叫仙鹤街。

泥马巷泥马渡赵构

泥马巷在中华路北段西。据《金陵琐志》称:“泥马巷,俗传宋高宗南渡遗迹。”

相传北宋朝康王赵构曾作为人质拘于金营,后得徽、钦二帝血诏和原雁门关总兵崔孝的救助逃出,不久在商丘即皇帝位重建了宋朝廷(史称南宋)。金兵大举南侵,赵构向南奔逃。当他逃到建康(今南京)附近,金兀朮已追赶上,并射倒了康王的坐骑。正危急时,只见林中走出一个老汉,方巾道服,一手牵着马,一手拿着鞭,叫“主公快上马”。康王便接鞭跳上马飞奔到夹江(今上新河西),举目一望,只见前有茫茫大水,后有金兀朮紧追,急得他大叫:“天丧我也!”忽见那马四蹄并举,背着康王跳入江中。康王骑在马上,紧闭眼睛,只听哗哗水响。不久那马过江上岸,又行了一程,来到一茂林处,将康王耸下地来,往林中去了。康王跟着进林,见一座古庙,庙门匾额上五个金字写着“崔府君神庙”。康王进庙,见一匹湿淋淋的泥马,颜色和骑来的一样,暗想“渡我过江的,难道就是此马?”不觉失声道:“马是泥的,沾了水,怎么不坏?”言毕,只听一声响,那马即化了。康王走上殿,合掌道:“我赵构深荷神力保佑,若复得宋室江山,定与你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后,金兵退回北方,赵构下令修缮建康“泥马庙”。几经沧桑,“泥马庙”废,街坊出现,人们一直叫这里为“泥马巷”。

止马营原为芝麻营

相传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后,兵部侍郎之子朱紫贵在水西门偶遇画家何上清和妻子肖梅娘,顿起歹心,妄图霸占梅娘,便逼何上清以其妻去抵债。在此之时,石婆庵老尼来请何画一幅观音大士像。愿以20两银子报酬还债。何以妻子为模特儿,画了一幅送子观音像。朱紫贵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利用朱元璋生性猜忌,抢走了何的画稿,进行诬陷,朱皇帝见画稿上的大脚女人怀抱一个西瓜,疑为嘲弄马娘娘,命锦衣卫在何家屋檐下插上芝麻秸,作为捉人的标记。马娘娘认为开国之日,乱杀无辜,会失民心。因此对朱元璋进行规劝,而朱决心已下:“除非你把钟山搬到石头城,否则绝不准请。”无奈马娘娘便扮为民妇,前往何家夜访,了解到何画中的女人怀抱的圆物是未画成的童子头,冤情大白。她同时在何家附近发现一捆芝麻秸,于是和随从在各家的屋下都插上它,以假乱真。天亮时,锦衣卫前去捉人时,见许多家屋檐下都有芝麻秸,要统统抓走。马娘娘见事祸及满街,乃主动投案,结果又闹出了一出“审皇后”的笑剧。在马娘娘进谏下,朱元璋省悟,画师得救。后来,居民为铭记马娘娘恩德,将这条街巷改名为“芝麻营”,后又演变为今天的“止马营”了。

另一传说是,由于这地方靠近朝天宫,朝天宫进口处立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马”的大石碑(至今犹存),示意人们到此必须下马。因此这地方就被称之为“止马营”了。

上新河曾是伤心河

元朝末年,朱元璋攻下集庆(今南京),改称应天府,建立政权。传说,有一天,他带着朱棣来到紫金山上,得意地对朱棣说:“你看紫禁城好不好?”朱棣答道:“好是好,就是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轰到后门口(即后宰门)。”朱元璋听了,大为扫兴。回家的路上,顺手在路边树上摘了个橘子,剥了皮,去了筋,递给朱棣吃。朱棣回到后宫,把这事对马娘娘说了。马娘娘说,你父王给你叫橘子,意思是要剥你的皮,抽你的筋,你还是赶快逃吧。于是母子俩连夜逃出宫城,来到江心洲附近一条新开的河边,分别时,母子抱头痛哭,眼泪掉到江里,河水都发出了悲泣之声。因此人们就叫河为‘伤心河’,后因谐音而念成‘上新河’!”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