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8348695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民政部对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126号(社会管理418号)提案答复的函(摘要)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9-26 阅读:672 次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
  近年来,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中对历史悠久地名保护不力,“洋地名”、“怪地名”层出不穷,一些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名无端消失,割断了城市的地名文脉,给民族文化传承造成了极大危害。其根本原因,是地名管理法制基础薄弱,管理体制不顺,地名管理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突出。
  我国现行《地名管理条例》于1986年出台,已经实施了近30年。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名工作面临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地名管理条例》条款简略、规定粗放、内容滞后、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影响了地名工作健康发展。
  为弥补《地名管理条例》滞后问题,民政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城镇建筑物名称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地名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要求各地加强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坚持“地名讲文化”的理念,切实保护历史悠久的地名。住房城乡建设部从保护城市文化角度出发,出台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规划保护条例》等制度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各地在城市规划编制中,尊重历史文化,体现城市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并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规划实施中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由于这些规定只是部门文件,缺乏上位法支持,得不到有效落实。同时,由于地名管理体制不顺,一些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淡薄等因素,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少不规范地名,地名更名随意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随着法治中国建设步伐的加快,运用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氛围逐渐形成,为修订《地名管理条例》,完善地名管理法制体系提供了契机。目前,民政部正在积极组织修订《地名管理条例》,制订《地名规划编制导则》等相关国家标准,着力完善地名管理法制体系,确保地名命名更名的科学性、规范性,从法律上避免出现随意命名更名的问题。同时,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民政部计划在全国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积极推进地名标准化,加强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随着地名管理法制体系的日臻完善,目前地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会得到逐步改变。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民 政 部
2015年7月13日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