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87971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工作研究

群马奔腾齐欢鸣 喜说南京“马地名”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2-21 阅读:2223 次


薛光

望旧岁银蛇起舞华夏增秀色,看今朝骏马驰骋九州尽春晖。一年一度春节又将来临,人们在农历马年即将欢度之际,自然而然会想到年兽中的马。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世人都知道,马勤恳忠实、任劳任怨,是人类“好朋友”、“好伙伴”,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少,饲养量也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山区和草原,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关于马的成语数量非常之多,传递精神正能量的就有马不停蹄、马到成功、一马当先、龙马精神、汗马功劳、老马识途、兵强马壮、厉兵秣马、金戈铁马、横枪跃马、千兵万马等等。这是因为,马是人们喜爱的六畜(马、牛、羊、鸡、狗、猪)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做出贡献,是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作为曾经从事职业地名工作的我,不由自主的联想起来,南京有没有与“马”相关的地名呢?仔细在十一个区的各类地名中检索了一下,发现南京与“马”有关的还真不少,粗略统计后,竟发现有八百余条之多,在南京十二生肖地名群中首屈一指、独占鳌头。马因广泛的用于南京的各类地名,从这一侧面充分反映了古都南京地名文化的五光十色和异彩纷呈。

经翻阅资料,以“马”字为首命名的地名有马首、马群、马厂、马场、马标、马营、马道街、马路街、马府街、马台街、马厂巷、马鞍山、马蹄岗、马房山、马洼子、马家凹、马埠墩、马槽坊、马家大塘、马新河路等;以“马”字为第二字命名的地名有石马、黄马、青马、走马巷、跑马巷、栓马巷、饮马巷、大马路、小马湾、叉马路、落马涧、白马山、白马营、司马庄、养马村、止马营、驻马坡、五马渡、下马坊、石马冲、泥马巷、戴马墅、红马群、金马路、神马路、天马路、跃马路、金马郦城、木马公寓、石马新寓、走马岭路等;以“马”字为第三字命名的地名有小涧马、东止马营、西止马营、模范马路、俞家马场、濮家马场等;以“马”字为第四字命名的地名有新模范马路、浦口大马路、浦口新马路等。这些“马地名”涉及的类别有路街巷、居民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行政企事业单位、自然村、山、河、湖、池塘、名胜古迹等名称,或与马的形状色彩有关,如马蹄岗、白马山等;或与养马牧马有关,如马凹、马场圩等;或与马姓人物有关,如马府街、俞家马场等;或与历史事件有关,如下马坊、驻马坡等。这些“马地名”的形成演变,既有简单的来历含义,也有久远的历史渊源。下面将十二条有文化内涵、典故丰厚和传说逸闻的“马地名”各做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马标:类别分别为居民区和街巷。位于珠江路东部,清时为骑兵驻地,名源于此。清军攻入南京城后,把明故宫及部分明皇城圈为清兵的营区及其军事首脑机关所在地,时称之为八旗兵驻防城,从此百姓不得入内。早在明朝时,此地就曾驻过骑兵部队,称为马军新营。清代划作驻防城后,仍驻扎骑兵。清朝末年,其军事编制单位分为镇、协、标、营等,相当于后来的师、旅、团、营,马标即是清代南京的骑兵团驻扎营地,故留有此名。到辛亥革命时,历经战火的驻防城已不存在,只在其北部留有“马标”的地名。另外,与马标一街之隔的地方称为炮标,是当年炮兵的驻扎营地。当下,类别为居民区马场的“马标”,是指黄埔路3号的南京军区干部家属住宅区;类别为街巷名称的“马标”,已于1982年拓宽时并入东延的珠江路后路名消失。

    马群:类别为地片。现泛指栖霞区马群街道的驻地马群街周边一带广阔地域。马群一名存在两种说法,大体意思相近,都是为了发展和管理养马业,依靠马匹征战沙场、巩固国防和维持统治。一说是,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重视马政,要求民间广为养马,设有专门机构管理,并制定“牧马法”,规定每十匹马设群头一人,每五十匹马设群长一人,当时南京这里到处是一群一群的马,故得名马群。另一说是,明朝此地因周围圈养军马,是明代孝陵卫军马集中的地方,后设牧马管理机构马群(马监)于此,牧养战马和皇家御马,并按毛色分养大批番人贡马,后成小街市,建国后称马群街,简称马群,且至当地今仍留有青马、黄马及五旗等地名。马群作为政区地名,曾历经马群公社、马群乡、马群镇,直至马群街道名称的演变。

马道街:类别为街巷。位于秦淮区,在城南中华门内北边,东接小心桥东街,西接大油坊巷,与剪子巷平行。相传明初,富民沈万三居住此街,为了便于朝见明太祖朱元璋,专为自己修了一条马道,市民称之为“马道街”。沈万三名富,字仲蓉。“万三”并非其名,明朝洪武初年,把民户分为哥、畸、郎、官、秀五等,秀为最上等,秀等中的巨富称为“万户三秀”,所以沈富得了“沈万三”的雅号。民谚有要想穷了沈万三,除非海干龙叫唤,可见他的富裕程度。沈万三原为吴兴人,明太祖朱元璋迁移富翁充实京师——南京后,沈就居住于此。今马道街5号、7号、9号即为其旧居,目前尚存楠木大厅和精美刻砖。沈万三在钟山脚下、玄武湖畔另外还有一座美丽的别墅。后朱元璋怀疑沈万三富可敌国,有谋反之心,便将其充军云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并将这座豪宅改为明朝刑部的“天牢”。太平天国时期,此处曾一度做过官衙和赞王府。

马府街:类别为街巷。位于秦淮区,东起长白街,西至太平南路。原名阑干桥。明初三宝太监、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府邸在此,因郑和本姓马,世称马府,后将阑干桥(巷)易名马府街。郑和故居“马府”,经历代变迁,早已无存,不过明清两代,郑和后人皆族居马府街。1985年在郑和当年府第遗址──太平公园内修建郑和纪念馆时,掘出一批瓷片,其中碗底有楷书“马”字,太平公园遂更名郑和公园。郑和本姓马,云南回族人。明洪武初年,朱元璋义子沐英在镇压云南少数民族时,将郑和俘获,送给朱元璋当侍童,因聪明伶俐,明太祖将他转赐给燕王朱棣。朱棣喜欢他,赐姓名由己自取。郑和早年是朱棣伴读,深得宠信。朱棣夺取皇位后,将他擢升为内宫太监。郑和信佛,人们便用佛语尊称他为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出使东南亚各国,最远处到达非洲东海岸,使这些地区的二三十个国家与明朝建立了外交关系。

下马坊类别为古迹。位于玄武区,孝陵卫北面,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北门。古代在宫禁陵墓或庙宇寺院前建立牌楼,乘车骑马的人到此,必须下来步行,叫下马坊。600多年前,“孝陵卫”是大明帝国一支精锐部队的番号,其地位不亚于京城内的皇家卫队。当年孝陵卫是皇家禁地,近6000名精锐士兵驻扎于此,文武百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这样的庄严与肃穆只有一个原因,这里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孝陵的入口。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两柱冲天式石雕牌坊,高9米,宽6米,额上横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即指示文武各级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以保持陵区的肃穆和对陵寝的尊崇,违者以大不敬论处。下马坊设于明洪武26年(1393),牌坊体型伟岸,雕刻精细,书体公正,是明代初期石刻建筑的精品。下马坊是明孝陵的一部分,2007年建成下马坊遗址公园,所有与下马坊有关的文物都聚集于此,中断了多年的下马坊至大金门神道再次恢复,保证了明孝陵陵寝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驻马坡:类别为古迹。位于鼓楼区,清凉山公园东坡,东邻虎踞关(路)。驻马坡相传为诸葛武侯()出使东吴时与孙权在此驻马论形势的地方。据唐代许嵩所撰《建康实录》中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备乃使诸葛亮诣()权,权乃使周瑜、程晋将兵二万随亮与备拒()操。《实录》又引《吴录》说:“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观秣陵山阜,日:‘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此后历代方志大都有诸葛亮出使东吴,在石头山(清凉山)驻马论形势之说,“龙盘虎踞”遂成了南京的一个代名词。清人陈文述曾以《诸葛武侯驻马坡》为题,写了一首诗:“石头城上翠孱颜,虎踞龙盘在此间,形胜旧传三国志,风云长护六朝山。登高感慨谁知己,揽辔澄清亦等闲。天遣艰难走西蜀,峨嵋万里隔秦关。”1984年,在公园的斜坡上,镶嵌着由著名书画大师刘海粟书写的驻马坡石刻,每字高1.5米、宽1米,红漆涂抹,镶嵌在翠林绿草丛中。

止马营:类别为街巷。位于秦淮区,朝天宫西侧。朝天宫西坊有下马碑,刻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马”12字,俗称“止马碑”。明洪武时,朝天宫是祭祀天地和演练礼仪的庄严之所在,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必须下马步行,故而得名。关于止马营,民间还有个传说。相传兵部侍郎之子朱紫贵偶遇画家何上清及妻肖梅娘,朱顿起歹心,妄图霸占梅娘。朱紫贵利用皇帝生性猜忌,抢了何的画稿进行诬陷。朱元璋见画上的大脚女人怀抱西瓜,疑为嘲弄马皇后,下令次日凌晨捉拿画师。事先朱让人在何家屋檐插上芝麻秸,作为标记。得知消息后,马娘娘扮为民妇,前往何家夜访,了解到画中女人怀抱之物是未画成的童子头,冤情大白。她为使何家不受冤枉,即让随从在各家屋檐下都插上,以假乱真。天亮时士兵前去捉人,见多家屋檐下都有芝麻秸,要统统抓走。马娘娘见事不妙,乃主动投案。在马皇后进谏下,朱醒悟,画师得救。居民为铭记马娘娘恩德,便将此街改名“芝麻营”,后因近音误读演变为“止马营”了。

五马渡:类别为渡口。位于栖霞区,幕燕滨江风貌区幕府山北麓的江边。据《六朝事迹类编》等书记载,五马渡是幕府山前的一个渡口,相传东晋末年“八王之乱”后,七王惨死,东海王司马越总揽了朝政。为防内乱,他下令在京的诸王回到各自的封地。于是琅琊王司马睿、彭城王司马纮、弋阳王司马漾、南顿王司马宗和汝南王司马佑便都从幕府山下江边渡江,其中司马睿所乘坐骑顿时化龙飞去,成为其称帝前之吉兆。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正式建都,创建西晋王朝。此渡口遂被称为五王渡,也叫五马渡。近年来,随幕燕滨江风貌区的建设,此地已建一个集南京自然风貌、历史人文景观、大江风韵,融亲水观江、健身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五马渡广场,由化龙丽地主题广场等组成。其中化龙丽地为著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临近长江边高达16米的五匹奔马铸铜雕塑,栩栩如生地竖立在广场中央。五马渡广场的建成,恢复再现了金陵四十八景化龙丽地的历史典故,传承了幕燕地区的历史文脉。

马路街:类别为街巷。位于秦淮区,南起五福巷,北至常府街。马路街之名,早在南京修筑马路之前就有了,故清朝的《炳烛里谈》称,马路街之名的出现,是南京有马路的预兆。所谓马路,古指可以供马驰行的大路。据《金陵通纪》记载:南京开驻马路始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第一条马路从下关经仪凤门到碑亭巷宽不过30英尺,只能供东洋车、轻马车通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马路修到龙王庙,二十七年(1901)通贡院、大功坊和内桥,二十九年通中正街(今白下路)、旱西门。因社会历史的变迁、城市格局的变化、道路街巷的整合,这条马路早已被分割为多段,位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只剩此路段仍称“马路街”了,其余各段均各易名称。创建于1951年的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四五四医院就坐落在马路街1号。

    泥马巷:类别为街巷。位于秦淮区,东起绒庄街,西至评事街。相传此是“泥马渡康王”遗址。北宋年间,金兵攻破开封,俘徽宗、钦宗二帝后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其间,宋徽宗九子康王赵构被拘。之后他带着徽宗、钦宗的血诏逃出金营,敌兵尾追不放。赵逃到建康江边时,坐骑被射死。在束手待缚之际,忽见一牵马老道走来。道人将赵扶上马,让他赶快过江。此时江流汹涌,无舟可渡,而金兵将至。他往马屁股上狠抽三鞭,马便跃入江里。说来也怪,马在江中如履平地,瞬间上了岸,而金兵则被江阻拦。赵构舒气之际,突然马一蹶蹄,将他掀倒跑掉。赵构想,没马如何赶路呢?于是走进林中找马。马未找到,却发现一座庙,庙门书“崔富君庙”四字。赵构进去一看,庙主崔富君酷似送马道人,而他手中的泥塑马,浑身上下湿透,马屁股上三条血鞭痕迹犹在。康王见到救命的人和马竟是神灵,顿时转忧为喜。赵构当上皇帝后,重修此庙并赐“泥马庙”三字。如今该庙早已无存,但这泥马巷之名,却保存了下来。

石马冲:类别为古迹。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上坊村。南朝陈霸先的万安陵就在这里。石马冲一名最早见于清初顾炎武的《肇域志》:“石兽尚存,今呼‘石马冲’。”可见,“石马冲”之名,是因万安陵之石马而得名。但万安陵前石兽中并没有石马,只有石麒麟、石天禄,想是乡民俗称的石马而已。陈霸先(503-559),字国兴,浙江吴兴人,出身寒微。从军后,官职步步提升,先后当上始兴太守、徐州刺史。公元555年,与王僧辩拥立梁元帝子萧方智为帝。此时,王僧辩又想立梁武帝侄子萧渊明来建康作皇帝。陈霸先苦劝王僧辩,王不听劝,陈遂杀王,迎萧方智复位,并自任国相,被封陈王。没多久,废除萧方智,自立为帝,国号陈。由于陈霸先手段残忍,将王僧辩父子同时杀戮。隋灭陈时,被王僧辩另一个在外地的儿子王颁为报杀父之仇,掘开万安陵,破棺焚尸,事后向隋文帝请罪。隋文帝见木已成舟,只好安慰一番,又下令要好好保护陵墓。陈霸先万安陵现存天禄、麒麟各一个,有翼无角,张口垂舌,须拂胸际,纹饰简练,造型朴实,长、高君二米有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落马涧:类别为河流。位于雨花台西北部,初名南涧,源于邓府山,向北流入秦淮河。相传南朝刘宋时,在南涧发生了刀光剑影的一幕,在《南史》上有所记载。宋文帝刘义隆在位三十年,史称元嘉之治。他整顿吏治,稳定时局,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宋元嘉三十年(453年),宋文帝被太子刘劭谋害。其三皇子刘骏当时正镇守外地,闻讯父皇被杀,垂涕上阵,进取建康(今南京)讨伐刘劭,其部将柳元景在南郊新亭大败刘劭,劭军溃败下来,退至南涧,人马争渡,结果坠落涧中,不计其数。一时间涧水被阻塞而断流。后人据此典故称南涧为落马涧。宋朝名家王安石曾题《南涧》诗一首:小涧何年跃马蹄,白沙翠竹净无泥。石桥流水行人过,野渡斜阳倦鸟啼。这首诗刻于石上,立在涧边。现落马涧已无踪迹寻觅。

                                                

                                                2014120

 

备注:发表于2013年第4期《南京行政区划与地名》。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