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8329824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工作研究

群龙聚会“闹”金陵 叙说南京“龙地名”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2-14 阅读:5439 次

 

薛光

 

玉兔回宫永羡人间春色舞,金龙献岁喜看神州展宏图。2012123日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一,也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盛大佳节——春节。文化部公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七大传统节日推荐名单中,春节列居头位(其它是: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按照我国历法,兔年过后是龙年。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已超过五千年历史。龙在十二生肖中排序第五,它与的共同之处既是有形的,绘画构图中的龙形态各异,有的翻江倒海,有的腾云驾雾,有的呼风唤雨,有的呼啸盘旋,颜色分为青、赤、白、黑、黄五种;迥异之处它却又是无形的,并不存在于大自然界中,唯有龙的照片无法将其真实面目还原出来。龙,虽是想象的、虚拟的,却是万兽之首,神通广大且无所不能,成为人们心目中超凡能力的信仰神灵和至高无上的祥瑞之物,地位之高使任何动物也无法与之平起平坐、分庭抗礼,它深深根植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中,是维系各族人民情感的纽带,海内外华人无一不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称华夏是“龙的故乡”、“龙的国度”。这是因为中国的龙,具有图腾崇拜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尊奉和敬仰的守护神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龙,在封建社会还视为皇权帝王的象征,谓之“真龙天子”,有着很强的征服力。中国的龙文化源远流长,人们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顺理成章成为中华民族的徽记和标志。有媒体报道,龙年中出生“小龙子”、“小龙女”将成为一个新的生育高峰期,不难想象届时他(她)们就学、求职、相亲、购房时,将会遇到何等激烈的竞争场面,因与本文无关,另当别论了。

关于龙年,作为一名仍在散发余热的“老地名”,因职业特性和惯性思维,立马联想到南京地区有没有“龙地名”?究竟有多少“龙地名”?怀着强烈的愿望和急迫的心情,笔者利用项目编制的空挡期,倾心竭力的在资料堆里翻阅查找起来。十数日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发现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不仅让我大为诧异,而且难以置信的收集到了321条。结果表明,南京的11个市辖区、2个市辖县均有“龙地名”,几乎涵盖了地名的所有类别,包括道路(公路、大道、路、街、巷)、居民区、片村、自然镇、自然村、街道办事处、建制镇、村委会、居委会、建筑物(高层建筑、大型建筑、综合性建筑、桥梁)、渡口、游览地、古迹、地片、山、山洞、河流、湖泊(水潭)、水库、沙洲等。凡此表明,新、老地名中的“龙地名”,都充分显示了“龙”在南京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不解之缘,与“龙”为伍,沾点“龙气”,已经成为人们的美好祈愿和深厚情结,传递着属于这个时代奋发激昂的强大力量,对中华文明有着不可言喻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但非常意外、堪称蹊跷的是,不经意间还发现了六合区和江宁区各有一条“龙华路”(六合区“龙华路”2005年命名,江宁区“龙华路”2007年命名),在两年期间就出现重名现象,这在地名管理中应是绝对禁忌和不该发生的事情。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因掌握资料有限和情况不断变化,某些已废弃或兼并的名气不大的“龙地名”,如行政村、自然村、小街小巷、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等并未收入进来,难以面面俱到,疏漏之处、顾此失彼、考据空白等现象亦在所难免。下面按照地名的不同类别和行政区域的习惯顺序列表展示,以方便读者了解和阅览。

一、以“龙”为首字命名的有:

序号

名称

类别

位置

来历含义与备注

1

龙藏大道

大道

雨花台区,东北起绕城公路汽渡线,西南至凤汇大道中段

2005年以蕴含“龙凤呈祥”之意而命名。

2

龙眠大道

大道

江宁区方山街办境内大学城,北起天元东路,南至解溪

2004年命名,详情见“相关链接1.

3

龙山大道

大道

江宁区横溪街办西阳社区,宁丹公路至龙山

2007年以邻近龙山村而命名。

4

龙蟠里

北起广州路,西南至虎踞路,紧邻乌龙潭公园

详情见“相关链接2.”。

5

龙蟠路

西北起自中央门立交桥,东南至北京东路东端接龙蟠中路

与城西虎踞路遥遥相对。曾名韶山路。1986年更名为“龙蟠路”,反映出南京龙蟠虎踞的雄姿,显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6

龙蟠中路

北起北京东路东端接龙蟠路,南至节制闸路接龙蟠南路

1997年命名。由原小营路、西华巷、通济门大街、通济门外大街、七里街等街巷拓宽整合而成。是龙蟠路的延伸段,以龙蟠加方位而命名。

7

龙蟠南路

北起节制闸路接龙蟠中路,南至雨花广场接机场连接线

1997年命名。是龙蟠中路的延伸段,以龙蟠加方位而命名。

8

龙江路

南京西站西侧,西起江边路,东至热河路

1981年拓建。长江下关港区段,早在宋代,属龙湾之地,为天然良港。明朝政府设主管机构,经营港务,称龙江关。至清代以来亦习称此名。该路以邻近古代龙江关而得名。

9

龙江桥北

南京西站北,东接兴安路

因地处龙江桥北端而得名。

10

龙宫路

中山门外,南起龙家庄(已废),北至美龄宫南侧

1996年以起讫点龙家庄至美龄宫两地名中取“龙”、“宫”二字而命名。

11

龙堤路

南起大校场路,北至中和桥路

2004年以该路临近响水河河堤且紧靠龙苑社区而命名。

12

龙园北路

河西地区,西起江东北路,西至龙园南路

1993年以位于龙江花园城北面而命名。

13

龙园南路

河西地区,西起江东北路,东至龙园东路

1993年以位于龙江花园城南面而命名。

14

龙园东路

河西地区,北起定淮门大街,南至龙园南路

1993年以位于龙江花园城东面而命名。

15

龙园西路

河西地区,北起定淮门大街,南至龙园南路

1993年以位于龙江花园城西面而命名。

16

龙园中路

河西地区,西起江东北路,折南至龙园南路

1993年以位于龙江花园城中部而命名。

17

龙树路

河西地区,龙江花园城内碧树园东侧,北起龙园中路中段,向南折西至龙翔街

2003年命名。

18

龙云璐

河西地区,龙江花园城内,西起龙园西路,向东折东南穿龙园中路、龙树路,折东至龙园东路

2003年命名。

19

龙飞路

东北起凤舞路,西南至大江路

2005年命名,蕴含“龙凤呈祥”之意。

20

龙泰路

浦口区,南起浦泗公路,北至盘锦路

2007年以连接龙王山风景区和泰山工业园两地名中取“龙”、“泰”二字而命名。

21

龙盘路

浦口区,南起104国道花旗营段,北至永宁镇原板桥村界

2009年以该路途径地片名龙盘而命名。

22

龙港路

浦口区桥林街办境内

20115月以起讫点龙山至七坝港两地名中取“龙”、“港”二字而命名。

23

龙山北路

浦口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侧,东起宁六公路,西至原宁六公路

命名时间和来历含义不详。

24

龙沿路

栖霞区龙潭街办境内,汤隆路至蛋鸡场

2003年命名。

25

龙厂路

栖霞区龙潭街办境内

1921年建,以邻近中国水泥股份公司龙潭厂而得名。

26

龙厂路二巷

栖霞区龙潭街办境内

以邻近龙厂路加序数而得名。

27

龙吟路

雨花台区经济开发区内,南起凤集大道,北至规划5号路

2008年以蕴含“开发区像龙在高空吟诵,如诗如画的美景”之意而命名。

28

龙盛路

雨花台区雨花经济开发区内,龙腾北路、龙腾南路东面

2008年以蕴含“开发区蒸蒸日上、吉祥如意”之意而命名。

29

龙腾北路

雨花台区雨花经济开发区内,南起三鸿路,北至规划5号路

2008年以蕴含“开发区像龙一样腾飞”之意加方位而命名。

30

龙腾南路

雨花台区雨花经济开发区内,北起三鸿路,南至规划7号路

2008年以蕴含“开发区像龙一样腾飞”之意加方位而命名。

31

龙西路

江宁区东山街办西北部,西起机场高速公路,东至岔路口

为龙潭至西善桥公路的一段,取两地名中的“龙”、“西”二字组合而成。

32

龙王路

江宁区禄口街办上穆社区,西起甘村甸,东至内官庄

2007年以原址有一龙王庙而命名。

33

龙泉路

江宁区汤山街办高新技术产业园,西起中林路,东至恒润路

2010年命名。蕴含“龙腾虎跃”之意。

34

龙尚路

江宁区汤山街办龙尚村

2007年以该路途径龙尚村而命名。

35

龙堰路

江宁区淳化街办开发园区

2010年以原址西段老地名龙堰塘而命名。

36

龙坊路

江宁区江宁街办境内

2007年以起讫点黄龙岘至牌坊两自然村中取“龙”、“坊”二字而命名。

37

龙秣路

江宁区湖熟街办晶明村,汤铜路至友谊桥

2007年命名。

38

龙秦路

江宁区湖熟街办原双新社区

2007年命名。

39

龙葛路

江宁区湖熟街办万安村,汤铜路至葛桥

2007年命名。

40

龙库路

江宁区横溪街办境内,丹向至许高

2007年以邻近龙库自然村而命名。

41

龙陆路

江宁区横溪街办境内,东起西沙路,东至陆郎

2010年取龙山、陆郎首字组合而命名。

42

龙华路

江宁区横溪街办西阳社区,龙山大道至驾校

2007年命名。

43

龙华路

六合区境内,东起宁六公路,西至时代大道

2005年以龙腾虎跃之意而命名。

44

龙海路

六合区境内,南起泰山路,北至园林东路

20113月以邻近龙海新加坡花园城而命名。

45

龙津路

六合区雄州街办,北起延安广场,南至雄州广场

以该路途径龙津桥而得名。

46

龙群路

六合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起龙池,西至龙须湖路

2009年以原龙池村群众拆迁集中居住于此而命名。

47

龙瑞路

六合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起龙华路,北至滁河南岸

2005年以龙池的祥瑞之气而命名。

48

龙兴路

六合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起农场河,北至龙华路

2005年以“龙池之水源远流长,开发区兴旺发达”之意而命名。

49

龙扬路

六合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起宁六公路,西至龙须湖路

2005年以“龙池之水源远流长,开发区各项事业展翅飞翔”之意而命名。

50

龙中路

六合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起雄州南路,东至规划中的白果南路

2009年以邻近龙池中学而命名。

51

龙中西路

六合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起雄州南路,西至时代大道

2009年以邻近龙池中学加方位而命名。

52

龙须湖路

六合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起槽坊河,北至滁河南岸

2005年以龙池溪流“源远流长”之意而命名。

53

龙华东路

六合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起雍六公路,西止宁六公路

2005年命名。

54

龙华西路

六合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起时代大道,西至龙须湖路

2005年命名。

55

龙口路

六合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起雄州南路,西至浦六路

2006年以龙池东南传说中的龙口方向而命名。

56

龙山路

六合区马集镇境内

2006年以该路途径龙山自然村而得名。

57

龙门街

夫子庙东侧

详情见“相关链接3.

58

龙门街西

夫子庙东侧

因位于龙门街之西而得名。

59

龙腾街

河西地区,北起定淮门大街,南至龙园中路

2003年命名。

60

龙津街

河西地区,东起龙腾街,西至龙园东路

2003年命名。

61

龙飞街

河西地区,二十九中学龙江校区西侧,北起龙园中路,南至龙园南路

2003年命名。

62

龙翔街

河西地区,二十九中龙江校区东、北侧,西起龙飞街,向东折南至龙园南路

2003年命名。

63

龙潭街

龙潭街办境内

1953年以位于原龙潭镇上而得名。

64

龙潭北街

龙潭街办境内

原名北街,因位于龙潭街北侧,1953年更今名。

65

龙池街

六合区雄州街办西南部,东接清真街,西至旭光村桥口

以此街通往龙池,故名。

66

龙泉巷

中华门内东北部,南起剪子巷,北至马道街

相传此巷曾有一井,朱元璋探望沈万三,路过此巷后,井水从此不再干涸,后被人称之龙泉井,以井名巷。

67

龙仓巷

东起金川河,西至将军庙(巷)

此巷因古代曾有大粮仓,规模似一条长龙而得名。龙仓,即大仓之意。

68

龙虎巷

浦口区顶山街办南门镇

因明代龙虎卫驻扎至此而得名。

69

龙王庙

洪武南路南段东侧,东起火瓦巷,西至西方巷

旧时巷内曾有龙王庙,巷以庙名。

70

龙池庵

东起南祖师庵,西至察哈尔路

清代以庵庙得巷名。原呈十字形,南起久安里,北至中山北路,东至南祖师庵,西至八字山后。2003年调整为现状。曾名龙池巷。

71

龙悦山庄

居民区

玄武大道东段南侧,蒋王庙街北侧

1994年命名。

72

龙苑新寓

居民区

光华门外,中和桥东南,大明路与响水河之间

1996年命名。

73

龙翔雅苑

居民区

龙蟠南路东侧,永乐路南侧

2001年命名。

74

龙翔鸣翠苑

居民区

龙翔雅苑南侧,宁芜铁路东侧

2004年以小区竹林成片,风起叶响,鸟儿啼鸣之意境而命名。

75

龙蟠花苑

居民区

秦虹路北侧,西邻秦淮区政府

2001年以地近龙蟠南路,且建筑优美、绿化率高而命名。

76

龙蟠花苑南园

居民区

文安街西侧,秦虹路南侧

2003年以位于龙蟠花苑南面而命名。

77

龙江花园城

居民区

草场门外,秦淮河西岸

1993年命名。河西地区的长江南京三汊河段江边,曾有天然良港龙江港和明代燕王朱棣用于接待蕃王、外国使节、商人的龙江驿,故“龙江”一名日后成为这地区的代名词,加之其为大型居民区,故以此为名。

78

龙凤花园

居民区

草场门外,龙江花园城南

1994年命名,蕴含“龙凤呈祥”之意。

79

龙凤玫瑰园

居民区

凤凰西街南侧,北圩路东侧

2006年命名,蕴含“龙凤呈祥”之意。

80

龙盘锦城

居民区

建邺区,集庆门大街与燕山路交会处西南侧

2010年命名。此居民区多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职工家属区,南京被军内外誉为“哺将育英”之城、“龙盘虎踞”之地,河西地区将为南京新城中心,有着良好的发展锦绣前景,故名。

81

龙潭新村

居民区

栖霞区,龙潭火车站北侧

1981年建,以龙潭而得名。

82

龙景花园

居民区

栖霞区,龙景路北侧

2005年以邻近龙景路而命名。

83

龙岸花园

居民区

栖霞区,三江河西侧,龙港大道东侧,龙潭路北侧

20117月以位于龙潭街办、东临三江河畔而命名。

84

龙泉坊

居民区

雨花台区,春晖路南侧,饮溪坊西侧

2003年命名。为春江新城内部组团之一。

85

龙福山庄北苑

居民区

雨花南路北侧,西云村南侧

2003年命名。

86

龙福山庄南苑

居民区

雨花南路南侧,市自来水公司水表厂东侧

2003年命名。

87

龙池新寓

居民区

江宁区东山街办庄排路

2003年命名。

88

双龙湖山庄

居民区

江宁区东山街办境内,南至双龙湖,北、西至汤山林场

2009年以面迎双龙湖、背靠诸座山丘而命名。

89

龙湖文馨苑

居民区

江宁区同仁医院北侧,文心街东侧

2006年以北邻九龙湖景观带而命名。

90

龙庭水岸家园

居民区

江宁区秣陵街办境内

2009年命名。因紧靠龙眠大道,中部一条宽阔水面把小区分为东西两岸,使每户都能享受大自然的田园生活,故名。

91

龙池翠洲花园

居民区

六合区龙池东侧,环城北路南侧

2004年以临近龙池加绿色景观而命名。

92

龙池湖滨花园

居民区

六合区东至华欧大道,南至浦六路

2007年以紧邻龙池而命名。

93

龙达佳苑

居民区

六合区延安路西侧,方州路南侧

2006年命名,蕴含“小区住户兴隆发达”之意。

94

龙庭世家

居民区

六合区雄州南路北侧,龙口路西北侧

2006年命名。

95

龙湖半岛花园

居民区

六合区龙池街办境内

原名华欧友好城,2009年以地处龙池湖畔,由滁河包围,三面环水,状若半岛更今名。

96

龙海新加坡花园城

居民区

六合区仕金路

名称来历含义不详。

97

龙山新村

居民区

溧水县城永阳镇分龙岗路南侧,永新路东西两侧

2001年以邻近龙山桥而命名。

98

龙塘

片村

浦口区乌江镇林山村东部

境内有长塘,状似龙形,村民习称该地片为龙塘,以地片名村,为几个自然村的总名称。

99

龙潭圩

片村

栖霞区龙潭街办北部

以圩堤名村,为龙潭、兴隆、龙梅、三官、洲田和临江6个自然村的总名称。

100

龙山

自然镇

浦口区星甸镇境内

以位于龙洞山而得名(性质为自然镇)。曾为龙山乡驻地。

101

龙都镇

自然镇

江宁区湖熟街办境内

元代谓泉都市,以地多泉井而得名。清称镇,后因传说曾有九龙聚此改名龙都。曾为龙都乡、公社和镇的驻地。

102

双龙

自然村

建邺区双闸街办境内

清代有庙,房柱上刻有两条大龙,故名双龙庙。村因庙名。

103

龙坞

自然村

栖霞区栖霞街办境内

宋代此村池塘通东山河,相传曾停泊过龙船而得名龙坞,后以此名村。

104

龙洲圩

自然村

栖霞区龙潭街办龙潭村北部

该地系沙洲,约形成于明代,状如长龙,以圩名村。

105

龙窝

自然村

栖霞区龙潭街办龙潭村西北部

相传明代有长龙经此,龙尾在村口扫荡出一个水塘,后因以名村。

106

龙窝

自然村

浦口区顶山街办境内

1954年此地有龙卷风经过,形成窝状,后因以名村。

107

龙西新村

自然村

浦口区星甸镇境内

1970年新建后以原属龙西村委会而命名。

108

龙王首

自然村

建邺区双闸街办境内

由双龙村分出,因地处原大胜乡之首,故称龙王首。

109

龙山窦

自然村

浦口区星甸镇境内(原龙山乡原龙井东村,现已撤并),老山南麓

清代即有此村,因窦性居此而得名,沿用至今。

110

龙潭沟

自然村

浦口区乌江镇林蒲居委会

1931年该地破圩,被洪水冲出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沟,因像长龙一样,俗称龙潭沟,建村之后,以沟名村。

111

龙庄

自然村

江宁区江宁街办星辉村境内

相传清代此处土地曾为一龙姓大户所有,兼收租庄房,人称龙家庄,建国后简称今名。

112

龙王庙

自然村

江宁区汤山街办龙尚村境内

据《侯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即有此村。以邻近村西龙王庙而得名。

113

龙埠塘东

自然村

江宁区谷里街办境内

相传清代建村时,因在一形似碾米工具砻篰(音:lónɡbù)的水塘边,人称此村名叫砻篰塘,后村分为东西两部分,此村在东,故称砻篰塘东。若干年后,村民将“砻篰”讹为“龙埠”成今名。

114

龙埠塘西

自然村

江宁区谷里街办境内

相传清代建村时,因在一形似碾米工具砻篰(音:lónɡbù)的水塘边,人称此村名叫砻篰塘,后村分为东西两部分,此村在西,故称砻篰塘西。若干年后,村民将“砻篰”讹为“龙埠”成今名。

115

龙王

自然村

江宁区横溪街办境内

相传清代此处有龙王庙,后以庙名村。

116

龙安桥

自然村

江宁区横溪街办境内

《毕谱》载,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即有此村。此处有桥,以与西边凤凰村称龙安桥,以桥名村。

117

龙虎营

自然村

六合区雄州街办境内

系明清时期毛田驻兵的卫所之一,名龙虎营,后成村落,以此名村。

118

龙墩

自然村

六合区横梁街办境内

清朝光绪年间,王姓从浙江温州迁此定居,该处有一土墩,向西有条小路,弯曲似龙,故称龙墩,以此名村。

119

龙塘周

自然村

六合区竹镇镇境内

清朝咸丰末年,周姓从扬州逃荒到此落户,相传一天忽见一龙窜入塘内,水塘由此得名龙塘,因周姓定居塘畔,故名龙塘周。

120

龙世中心

高层建筑

中山路西侧,广州路北侧

2005年以开发单位南京龙世宝业房地产开放有限公司的专名“龙世”而命名。

121

龙吟广场

高层建筑

山西路广场西,祁家桥与人和街交会处

命名时间和来历含义不详。

122

龙吟大厦

高层建筑

洪武路南段东侧,闺奁营西端南侧

该大厦是农业银行的办公大楼,2000年以“农银”的谐音“龙吟”而命名。

123

龙台国际大厦

高层建筑

大行宫铜井巷北侧

2005年以江宁龙台房地产开放有限公司的专名“龙台”而命名。

124

龙江体育馆

大型建筑

草场门大街南侧,行健路南段西侧

以位于河西龙江地区而得名。

125

龙湖湾商业街

综合性建筑

江宁区东方龙湖湾

2006年命名,为东方龙湖湾内部组团之一。

126

龙潭街道办事处

街办

栖霞区东北部

1949年分属句容、江宁两县,1958年建龙潭公社,1961年从龙潭公社析置龙潭镇,2002年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均以境内著名的水潭龙潭而得名。

127

龙池街道办事处

街办

六合区中部偏南

1956年撤区并乡,成立龙池乡,1958年更名为龙池公社,1983年复名龙池乡,后更今名,均以以境内著名的湖泊龙池而得名。

128

龙袍镇

六合区南部

1949年为龙袍乡,1958年与瓜埠等4乡合置红光公社,1959年析置龙袍公社,1966年更名八一公社,1982年复名龙袍公社,1983年复置龙袍乡,1998年撤乡设置龙袍镇。以境内古黄天荡中的狭长沙洲,鳞光闪烁,状若“龙袍”而得名。

129

龙王庙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白下区洪武路街办境内

 

130

龙苑新寓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秦淮区红花街办境内

 

131

龙翔雅苑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秦淮区红花街办境内

 

132

龙潭街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栖霞区龙潭街办境内

 

133

龙潭村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栖霞区龙潭街办境内

因邻近原龙潭镇得名龙潭村委会,后更今名,

134

龙福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雨花台区赛虹桥街办境内

 

135

龙津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六合区雄州街办境内

 

136

龙池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六合区龙池街办境内

1958年建立,以位于龙池地界而得名龙池大队,1983年更名为龙池村委会,后更今名。

137

龙虎巷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浦口区顶山街办境内

 

138

龙山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浦口区星甸镇境内

 

139

龙井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浦口区星甸镇境内

 

140

龙西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江宁区东山街办境内

 

141

龙都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江宁区湖熟街办境内

以驻地龙都(自然镇)而得名。

142

龙华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

浦口区星甸镇境内

 

143

龙尚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

江宁区汤山街办境内

原为龙泉、北尚庄2村委会,2001年两村合并,各取“龙”、“尚”二字而得名。

144

龙虎营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

六合区雄州街办境内

 

145

龙潭大桥

桥梁

龙潭街办便民河上

1937年建,以邻近龙潭而得名。

146

龙江桥

桥梁

南京西站西侧,龙江路上

下关建港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属龙江湾之地,明代有龙江关。原桥1894年建,以“龙江”名之。曾更名黑洋桥、新联桥,后复今名。

147

龙凤桥

桥梁

河西地区龙凤花园北侧,横跨里圩河

2003年以邻近龙凤花园而命名。

148

龙津桥

桥梁

六合区雄州街办中部

1958年建,1982命名为龙津桥。

149

龙虎桥

桥梁

六合区雄州街办东南3公里处,横跨龙虎河

1976年建,因跨龙虎河而得名。

150

龙潭码头

码头

龙潭街办龙潭村

建于1985年。曾名治江口码头,后更今名。

151

龙潭水库

水库

江宁区江宁街办境内

以邻近龙潭而得名。

152

龙山水库

水库

江宁区横溪街办境内

以邻近龙山而得名。

153

龙王庙水库

水库

江宁区汤山街办境内

以邻近龙王庙而得名。

154

龙泉寺水库

水库

雨花台区铁心桥街办境内

1954年建,以邻近龙泉寺而得名。

155

龙山渠

水渠

栖霞区尧化街办境内

1957年建,因起于乌龙山、乌龙村而得名。

156

龙光门

城门

今水西门广场一带

名已废。《云渎桥道小志》载:“水西门古谓龙光门”。

157

龙光西门

城门

今水西门广场一带

名已废。南唐至宋、元期间,水西门称之为龙光西门。

158

龙江宝船厂遗址公园

游览地

草场门大街西段北侧,漓江路东侧

详情见“相关链接4.”。

159

龙王山风景区

游览地

浦口区龙山北路

因位于龙王山而得名。

160

龙泉寺

古迹

牛首山之北,铁心桥街办西南部

详情见“相关链接5.

161

龙盘

地片

浦口区104国道花旗营段北侧,永宁镇、盘城街办、泰山街办交界处

2005年以地处龙王山风景区和盘城镇(现为盘城街办)各取首字组合而命名。

162

龙膊子

太平门外东侧

紫金山曾名钟山,远远望去,像一条盘旋的巨龙,故有“钟山龙盘”之说,此地系钟山西麓余脉,地形弯弯曲曲,状似龙的一条“脚膊子”而得名,以昔多称“龙脖子”,实为谐音讹误,应当为其正名。

163

龙尾坡

太平门外

钟山的东峰小茅山看作“龙头”,居中的北高峰看作“龙脊”,西峰天保山则是“龙腰”,而从太平门入城隆起的山岗富贵山一般称作“龙尾坡”,系钟山的一条余脉。

164

龙小山

栖霞区龙潭街办境内

原名锥子山。1949年在山腰建龙潭小学,遂改名龙小山。

165

龙王山

栖霞区西岗街办境内

清代乾隆年间山上曾建有龙王庙,故名。曾名张山。

166

龙洞山

浦口区星甸镇境内

因山西侧有当地村民俗称的龙洞,故名。

167

龙山

江宁区横溪街办境内

因山势狭长,状若游龙,故名。长约25公里,主峰在西南段,海拔125米。

168

龙王殿

江宁区横溪街办境内

为天马山山峰之一。此山怪石突兀,形似殿宇,旧时为向天上龙王求雨之所,因名。

169

龙吉山

江宁区秣陵街办西北部,北连静龙山,东南至凤凰山铁矿

古称龙脊山,后因谐音语讹成今名。山体狭长,高75米。

170

龙王台

六合区竹镇镇境内,送驾村南部

据传,明朝末年,朱元璋之子领兵经此,曾立墩四望,后其子登基,此山遂被当地村民称为龙王台。

171

龙耳洞

山洞

江宁区汤山街办境内,青龙山北麓

旧传,此洞状似龙耳,因名。

172

龙江

上关、下关一带江面

龙江,主要是指长江南京下关港区这一段江面。早在宋代,此地属龙湾之地,为天然良港。明朝政府在此设主管机构,经营港务,称之为“龙江关”。因居上关(今上新河镇)的下游,清代将龙江关改名为下关。龙江路就是以邻近古代龙江关而得名。景名“龙江夜雨”为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指的就是下关龙江岸边夜听落雨之声的地方。

173

龙虎河

河流

六合区雄州街办东南部

 

174

龙池

湖泊

六合区龙池街办境内

详情见“相关链接6.

175

龙潭

水潭

栖霞区龙潭街办境内

早在汉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史料已有记载。明代弘治三年(1490)《句容县志》载:“蟠龙山之背有水潭,名龙潭”蟠龙山即今青龙山、黄龙山、龙小山等,据此推测“龙潭”一名,是根据当时地形定名的。历史上龙潭曾属句容、江宁县,1953年划归南京市栖霞区。

176

龙恩洲

沙洲

南京城西南方,长江中的沙洲,即江心洲街办全境

此名已废,即今江心洲,详情见“相关链接7.”。

二、以“龙”第二字命名的有:

序号

名称

类别

位置

来历含义与备注

1

麒龙公路

公路

南京市区东南部,江宁区东北部

建于1935年,以起讫点麒麟门至龙潭镇各取首字而得名。

2

桥龙公路

公路

浦口区境内

建于1987年,以起讫点原桥林镇至原龙山乡各取首字而得名。

3

双龙大道

大道

主段江宁区境内,北起绕城公路,南至殷巷

以邻近原双龙街而得名。

4

青龙大道

大道

江宁区淳化街办青龙社区

2007年以通往青龙工业园而命名。

5

黑龙江路

中央路北段西侧,东起中央路,西至钟阜路

1929年修建,以黑龙江省命名。

6

银龙路

白下区银龙花园东侧,北起石杨路,南至光高路

2006年以邻近银龙花园而命名。

7

云龙山路

河西地区,北起梦都大街,南至嘉陵江路

2005年命名。

8

乌龙山路

栖霞区新港开发区,西起惠新路,东至新港大道南端

以邻近乌龙山而得名。

9

九龙山路

栖霞区栖霞街办境内,北起疏港大道,南至312国道

2007年以邻近九龙山而命名。

10

云龙路

江宁区禄口街办空港工业园,楚风路至神舟路

2010年以禄口传统民间艺术舞“云龙”之名而命名,亦象征客机如同“云中之龙”在翱翔。

11

石龙路

江宁区科学园,环形路,定林路北侧至定林路东南侧

20118月以境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龙池”而命名。

12

祖龙路

江宁区科学园,东起格致西路,西至定林路

20118月以该路尽头方山风景区“祖龙顶”景点而命名。

13

隐龙路

江宁区秣陵街办境内,北起佛城西路,南至康平街

2003年以邻近隐龙山而命名。

14

公龙路

江宁区谷里街办境内,公塘头至龙埠塘

2007年以起讫点公塘头、龙埠塘两地名各取首字而得名。

15

湖龙路

江宁区湖熟街办境内,灵顺路至咸周公路

2007年命名。

16

火龙山路

江宁区淳化街办索墅居委会境内

2007年以邻近火龙山电站而得名。

17

九龙湖路

江宁区境内,南起诚信大道,北至清水亭西路

2007年由高亭街更今名。

18

藏龙路

江宁区汤山街办孟墓社区,东起马新河路,西至插花桥

2009年以邻近藏龙寺而命名。

19

梅龙路

江宁区淳化街办开发园区,东起汤铜路,西至梅龙湖

2010年以邻近梅龙湖而命名,寓意淳华“经济象龙一样腾飞,前景象梅花一样绽放”。

20

青龙路

江宁区淳化街办索墅社区境内

2007年以终点青龙村而命名。

21

双龙路

江宁区禄口街办上穆社区,本山庵至甘村甸

2007年以双龙巷典故而命名。

22

兴龙路

江宁区横溪街办境内,U型路,两端连接阴山路

2010年命名。

23

白龙桥路

江宁开发区,西起白龙桥,东至双龙大道

20115月以该路有白龙桥而命名。

24

牧龙路

江宁滨江开发区内

201110月由原宁远路更今名。

25

聚龙路

浦口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东起扬子专用线,西至永中路

2009年以该路两侧多为龙头企业聚集之处而命名。

26

西龙路

六合区程桥街办境内,北起编钟路,南至文苑路

2009年以邻近西龙自然村而命名。

27

环龙池路

六合区经济开发区,西起华欧大道(龙池边),向东折西再至华欧大道

2009年以因环龙池南、东、北三面而命名。

28

九龙路

六合区境内,原大厂区南京钢铁厂西部

1988年以邻近九龙洼而命名。

29

回龙子路

六合区境内,原大厂区新华路北侧

1988年命名。

30

分龙岗路

溧水县永阳镇,西起分龙岗西路,东至秦淮路

原名龙山路,2001年更今名。

31

分龙岗西路

溧水县永阳镇,西起通济街,东至分龙岗路

原名龙山路,2001年更今名。

32

回龙街

东起下浮桥,西至西关头

相传明朝修建城墙时,朱元璋亲临视察,因西关头不能通行,仍由此街折回返宫,此事成为世人美谈而得名。

33

白龙江东街

河西地区,东起西城路,西至江东中路

2004年以嘉陵江的支流白龙江加方位而命名。白龙江跨甘肃、四川两省。

34

白龙江西街

河西地区,东起江东中路,西至乐山路

35

青龙街

六合区金牛湖街办(原八百桥镇)境内

2008年以原八百桥镇古名青龙镇而命名。

36

青龙南街

六合区金牛湖街办(原八百桥镇)境内

2008年以原八百桥镇古名青龙镇加方位而命名。

37

青龙市场街

六合区金牛湖街办(原八百桥镇)境内,南起招贤东路,北至金江路(青龙综合贸易市场)

2008年以原八百桥镇古名青龙镇加贸易市场而命名。

38

转龙巷

秦淮区江宁路西侧,南起中营,北至剪子巷

相传明朝皇帝朱元璋坐车外出视察,曾在此被岩石挡住去路,马车绕道而行,巷名由此而得。

39

双龙巷

鼓楼广场东南,东起丹凤街,西至中山路

相传南朝皇帝刘裕兄弟诞生于此。古人称皇帝“龙”,故名双龙巷。

40

虹龙巷

鼓楼区境内,虹桥至龙仓巷

2009年以起讫点虹桥、龙仓巷两地名首字而命名。

41

回龙桥

镇江路南端,东起校门口,西至晚市

巷以桥名。

42

银龙花园

居民区

绕城公路东南侧,蒋家街西南侧

2003年以先期开发的金龙花园相对应而命名银龙花园。

43

银龙东苑

居民区

白下区,银龙花园东侧,西至银龙路,东至双麒路,北至石杨路,南至运粮河

2010年命名。为五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之一,因位于银龙花园附近,故以“银龙”为系列命名。

44

银龙南苑

居民区

白下区,银龙花园南侧,西至绕城公路,东至银龙路,北至运粮河,南至西桐路

2010年命名。为五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之一,因位于银龙花园附近,故以“银龙”为系列命名。

45

银龙翠苑

居民区

白下区,银龙南苑南侧,西至绕城公路,东至双麒路,北至西桐路

2010年命名。为五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之一,因位于银龙花园附近,故以“银龙”为系列命名。

46

银龙雅苑

居民区

白下区,银龙南苑西侧,西至友谊河路,东至绕城公路,北至运粮河,南至西桐路

2010年命名。为五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之一,因位于银龙花园附近,故以“银龙”为系列命名。

47

银龙鑫苑

居民区

白下区,银龙东苑东侧,西至双麒路,东至白下区高新开发区,北至石杨路

2010年命名。为五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之一,因位于银龙花园附近,故以“银龙”为系列命名。

48

九龙新村

居民区

秦淮区红花街办境内

原名马家圩,1984年更今名。

49

九龙新寓

居民区

大明路大明花园东侧

2000年以位于九龙社区境内而命名。

50

九龙雅苑

居民区

大明路西侧,大明西路北侧

2002年命名。

51

九龙盛世园

居民区

秦虹路北侧,大明路西侧

2003年以因地处原九龙村所在地而命名。

52

港龙园

居民区

河西地区,龙江花园城内北部

1993年命名。

53

腾龙里

居民区

河西地区,龙江花园城内南部

1994年命名。

54

紫龙阁

居民区

河西地区,燕山路东侧,松花江西街南侧

2005年命名。

55

泰龙家园

居民区

郁金香路南侧,君子兰花园东侧

2003年命名。

56

卢龙山庄

居民区

下关区城河南路东侧,建宁路北侧

2006年以邻近狮子山的原名卢龙山而命名。

57

明龙雅居

居民区

东至公园新寓,西至龙蟠中路

2008年以该项目明故宫遗址范围内,又紧邻龙蟠中路,故名。

58

金龙花园

居民区

友谊河西侧,光华路南侧

2000年命名。

59

金龙蟠家苑

居民区

龙蟠中路东侧,明御河北侧

2003年命名。

60

辰龙广场

居民区

江东北路西侧,东宝花园北侧

2004年以辰龙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专名而命名。

61

辰龙绿苑东园

居民区

清凉门大街西段南侧

2007年命名。

62

辰龙绿苑西园

居民区

清凉门大街西段南侧

2007年命名。

63

辰龙雅苑

居民区

河西地区,沅江路与银城街交会处东北侧

2009年命名。

64

辰龙紫苑

居民区

河西地区,嫩江路东侧

2009年命名。

65

盘龙山庄

居民区

浦口区盘城街办江北村境内

2005年以位于小龙山麓而命名。

66

祥龙公寓

居民区

栖霞区仙林地区,南京中医药大学西侧,蛇山路北侧

2003年命名。

67

仙龙湾山庄

居民区

栖霞区仙林地区,仙隐南路西侧,灵山北路北侧,仙林大道南侧

2009年以命名,因该小区位于仙林地区,取仙林之“仙”字;西边土城头蜿蜒曲折,象长龙盘旋,也似一座港湾,隐喻“龙湾”之意,组合成“仙龙湾”之名。

68

隐龙坊

居民区

雨花台区,饮溪坊南侧,江阳路西侧

2003年命名。为春江新城内部组团之一。

69

双龙嘉园

居民区

雨花台区,宁芜铁路北侧,绕城公路北侧,机场路东侧

2010年以该居民区地处农花村取其谐音“龙华”命名为龙华嘉园。因该项目邻近双龙街(已废),为保护老地名,突出指位性,20115月更今名。

70

云龙阁

居民区

江宁区百家湖南岸,文化名园组团之一

2003年命名。

71

腾龙阁

居民区

江宁区百家湖南岸,文化名园组团之一

2003年命名。

72

聚龙阁

居民区

江宁区百家湖南岸,文化名园组团之一

2003年命名。

73

恒龙园

居民区

江宁区秣陵街办境内,北至将军山,西至法官学院

2007年以紧邻将军山龙脉主峰而命名。

74

润龙锦园

居民区

江宁区秣陵街办境内,东至殷华路,南至殷富路

2010年以蕴含“龙蟠之地、润泽百姓”而命名。

75

养龙山庄

居民区

江宁区汤山街办境内,汤泉湖西侧,东山山麓

1994年命名。

76

天龙湾花园

居民区

江宁区秦淮路南侧,天秀湾花园西侧

2006年命名。

77

鑫龙花苑

居民区

六合区程桥街办境内

2007年命名。

78

九龙洼

居民区

六合区境内,原大厂区九龙路两侧

相传明朝朱元璋曾路过此处,指近处九座山丘如九龙戏珠,且此地较低,遂命名九龙洼。后以此名居民区。

79

青龙门

居民区

高淳县淳溪镇居委会境内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邻近青龙桥而得名。

80

牧龙镇

自然镇

江宁区江宁街办牧龙村境内

宋《建康志》载,此处有河曾有香木漂浮其上,土人迎之以建亭,故曰木龙亭。后曰牧龙亭。清朝形成集镇后,以此称牧龙镇,沿用至今。

81

蟠龙

自然村

雨花台区西善桥街办古遗井村

相传宋初赵匡胤带兵在此作战后,修建蟠龙庙以作纪念。村以庙名。

82

冯龙

自然村

建邺区红旗村境内

村以冯家闸与龙王庙首字而得名。

83

西龙

自然村

江宁区青龙社区境内

据传清代即有此村,因邻近西龙山而得名。

84

独龙坝

自然村

江宁区江宁街办荷花村境内

此处原有一条带状土坝埂,蜿蜒似龙,村以埂名。

85

黄龙岘

自然村

江宁区江宁街办牌坊村境内

1954年以原花园乡塌江农户迁此建村,因靠黄龙岘山而得名。

86

上龙库

自然村

江宁区横溪街办许高村境内

相传此地为“龙地”,因土地肥沃,盛产稻麦似粮仓,人称“龙库”,此村居上,故名。

87

中龙库

自然村

江宁区横溪街办西岗社区境内

相传此地为“龙地”,因土地肥沃,盛产稻麦似粮仓,人称“龙库”,此村居中,故名。

88

下龙库

自然村

江宁区横溪街办西岗社区境内

相传此地为“龙地”,因土地肥沃,盛产稻麦似粮仓,人称“龙库”,此村居下,故名。

89

青龙埂

自然村

江宁区横溪街办云台村境内

《毕谱》记载,清朝顺治二年即有此村。相传村庄靠近一条塘埂,野草碧绿蔓生,形似青龙,称青龙埂,村以埂名。

90

青龙尾

自然村

浦口区桥林街办滨江社区境内

该村因位于原青龙自然村(已废)南端,状如龙尾,故名。

91

坡龙

自然村

浦口区星甸镇万隆村境内

清末,村建于山口坡地,附近有斩龙桥,故村取名坡龙,沿用至今。

92

元龙

自然村

浦口区定山林场

此村曾有元龙寺,村以寺名。

93

青龙尾村

自然村

栖霞区八卦州街办光明村委会境内

1929年建村取今名。

94

银龙南苑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白下区光华路街办境内

 

95

银龙东苑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白下区光华路街办境内

 

96

银龙花园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白下区光华路街办境内

 

97

转龙巷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秦淮区夫子庙街办境内

 

98

九龙新寓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秦淮区红花街办境内

以地处九龙新寓而得名。

99

龙蟠里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鼓楼区华侨路街办境内

 

100

回龙桥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鼓楼区挹江门街办境内

 

101

青龙山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雨花台区雨花新村街办境内

 

102

建龙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雨花台区西善桥街办境内

 

103

青龙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江宁区淳化街办境内

以地处青龙山东南山麓而得名。

104

牧龙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江宁区江宁街办境内

由原牧龙村委会更今名。

105

九龙洼居民委员会

居委会

六合区卸甲甸街办境内

 

106

九龙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

浦口区汤泉街办境内东北部

以村境内曾有九龙庙而得名。

107

青龙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

六合区冶山镇境内

以境内兴隆山的谐音“青龙山”而得名。

108

白龙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

溧水县白马镇境内

 

109

九龙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

高淳县固城镇境内

以邻近九龙山而得名。

110

龙潭村民委员会

村委会

高淳县阳江镇境内

相传此处有一块龙地,旁边有一滩称龙潭,村委会以此得名。

111

双龙大道站

地铁站

宏运大道与双龙大道交会处南侧

2008年以邻近双龙大道而命名。为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地铁车站。

112

小龙湾站

地铁站

天元中路西段,秦淮河西侧

2008年命名。为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地铁车站。

113

双龙街立交桥

桥梁

宁溧公路与绕城公路交会处,原双龙街北侧

1994年命名。为互通式立交桥。

114

九龙桥

桥梁

通济门外,跨外秦淮河上,东水关公园内

为明初大石拱桥之一。相传上游有九条河流汇集于此,故名。因与通济门毗连,又称通济桥。

115

乌龙桥

桥梁

广州路西段南侧,省人民医院对面

相传最早建于晋代,其后复建多次,现乌龙桥建于2007年。以跨乌龙潭而得名。

116

银龙桥

桥梁

白下区,银龙路跨运粮河处

2006年以位于银龙路而命名。

117

御龙桥

桥梁

栖霞区栖霞街办南九乡河上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经此时建造,故名。

118

青龙桥

桥梁

六合区雄州街办东北部

1956年建,因跨青龙河而得名。

119

斩龙桥

桥梁

六合区马鞍镇境内

1909年建,相传明朝开国时,军师刘基斩杀土龙于此,故名。

120

接龙洲渡

渡口

六合区玉带镇东南部

为滁河渡口,因位于接龙洲而得名。

121

乌龙山

栖霞区尧化街办境内

相传唐代山上建有乌龙庙,山以庙名。

122

青龙山

栖霞区龙潭街办南

曾名蟠龙山。早年此山开采多为青石,且山体狭长似龙,人称青龙山,沿用至今。

123

黄龙山

栖霞区龙潭街办东

曾名蟠龙山。早年此山开采多为黄石,且山体狭长似龙,人称黄龙山,沿用至今。

124

青龙山

江宁区东北部

以山石坚而青,重峦叠嶂,故名。唐朝诗圣李白诗中“青龙见朝墩”,即指此山。又名青山。为宁镇山脉西端南列起点。主峰小茅山,海拔275米。

125

黄龙山

江宁区东山街办与麒麟街办交界处

因与青龙山相对而得名黄龙山,又名小青龙山。

126

静龙山

江宁区秣陵街办西北,东大山东南侧

旧志称禁龙山,后人因谐音语讹改今名。

127

白龙山

江宁区麒麟街办境内,西邻栖霞区马群街办

相传明朝年间,有白龙母亲埋葬于此山,故名。

128

小龙山

江宁区汤山街办境内

该处原有龙山两座,此山体量较小,故名小龙山。

129

长龙沟

江宁区汤山街办境内

旧传东汉某帝曾逃经此山,在山沟住过,人称藏龙沟,后因谐音语讹今名。

130

峡龙山

六合区横梁街办境内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王姓从浙江湖州逃荒至此定居,见两山之间一条大路弯曲似龙,直达一个土墩,随即取名峡龙墩,后改称峡龙山至今。

131

东龙山

六合区竹镇镇西北

因位于安徽省来安县西龙山之东,故名。

132

牧龙河

江宁区江宁街办境内

古为牧龙浦。旧传有香木漂浮其上,土人迎之以建亭,故曰木龙亭,河以为名木龙河。后人复“牧龙”二字改今名。

133

玉龙河

六合区境内,为玉带镇与龙袍镇界河

20116月由原划子口河更今名。

134

乌龙潭

水潭

广州路西段南侧

三国时,为南京水系入江的一段通道,原名清水大塘、芙蓉池。晋代传说潭中有四处泉眼,终年喷涌不息。某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四条乌龙环绕泉眼戏水。以后,每年乌龙准时出现,乌龙潭由此而得名。1982年建成乌龙潭公园,是一座集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古典文化园林。

135

双龙湖水库

水库

江宁区东山街办佘村社区

2003年由佘村水库更今名。

136

藏龙埝水库

水库

江宁区汤山街办境内

 

137

黄龙埝水库

水库

江宁区淳化街办境内

 

138

回龙坳水库

水库

江宁区禄口街办境内

 

139

乌龙港水库

水库

六合区竹镇镇境内

1956年建,焦山与韩山之间有一山洪沟,名乌龙港,水库跨此沟之上,故名。

三、以“龙”第三字命名的有:

序号

名称

类别

位置

来历含义与备注

1

阅景龙华公寓

居民区

浦口区南京工业大学西侧,海都别墅北侧

2004年以北依老山风景区,南可俯视滨江景观而命名。

2

阅景龙华国际公寓

居民区

鼓楼区江东北路西侧,滨江广场北侧,川江街南侧,

20118月以紧邻龙江宝船遗址公园,生态环境优美,分别建有2731323幢高层建筑,将建成河西地区高品质涉外楼盘而命名。

3

东方龙湖湾

综合性建筑群

江宁区风水路南侧,知行路东侧

2006年命名。

4

外五龙桥

桥梁

御道街中段明御河上

明代建,为明故宫遗迹之一。

5

内五龙桥

古迹

五朝门公园内

明代建,为明故宫遗迹之一。

四、以“龙”第四字命名的有:

序号

名称

类别

位置

来历含义与备注

1

汇金九龙商业街

综合性建筑

江宁区秣陵街办境内,诚信大道以北,殷巷小区以南,殷华街以西,双龙大道以东

2008年以紧邻双龙大道,靠近九龙湖,地处殷巷商业中心,财源滚滚而来之意而命名。

相关链接:

1.龙眠大道:龙眠大道的得名和方山的来历有联系。传说天上龙王爷生了九个儿子,长大后个个聪明能干但又调皮捣蛋,玉皇大帝一气之下之下就将九条小龙关进了一个玉匣子。某日,玉帝一不当心将匣子掉入了人间,于是玉匣就变成了江宁区现在的方山,九条小龙则成为方山四周的九条山沟。据说,2004年取名为龙眠大道,就含有九条龙子沉眠于此的意思。另外一层含义是,龙眠大道是江宁大学城的一条主要干道,这条大道附近分布着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交通技术学院、金陵神学院等多所高校,龙眠一词象征着这里的大学生们正在积聚知识、蓄势待发,隐喻莘莘学子,一旦毕业,走向社会,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这条路名有着很深的内涵。

2.龙蟠里:相传东汉建安年间,诸葛亮途经南京(时称秣陵),曾登上石头山,停下马来观察周边的地理形势,情不自禁赞曰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钟山即今紫金山,山势逶迤似蟠龙,匍匐于南京城东;石头即今清凉山,山体蹲踞若猛虎,雄峙在南京城西;巷处山丘蜿蜒之地,当时人们以诸葛亮的佳句命名为龙蟠里,以形容南京的地理形胜。附近的驻马坡、虎踞关、虎踞路以及城东的龙蟠路、龙蟠中路、龙蟠南路等地名,亦源于此。该巷长约一华里,却密布清代惜阴书院旧址(龙蟠里9号,含陶公祠、陶风楼和江南图书馆等。惜阴书院为清末南京著名的八大书院之一,由两江总督陶澍于清道光十八年所建,光绪年间改名江南图书馆,为南京市级文保单位)、方氏教忠祠(龙蟠里14号,为清代散文大家、桐城派鼻祖方苞所建,旧址新建有“开元新居”,居住着方苞嫡系后人)、魏源故居(龙蟠里20号、22号,为清末著名思想家魏源住所“小卷阿”,在此完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时观点)、曾公祠(“曾公”指曾国藩,晚清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散文“湘乡派”创立人,该祠旧城改造时被拆)和明汪文毅公祠、马端敏公祠、方望溪公祠、上元节孝祠等古迹遗址(均已废)。龙蟠里隔广州路与虎踞关(路)近在咫尺,相望呼应。

  3.龙门街:位于夫子庙北侧的贡院明远楼门前,南北走向。贡院是明清时期应天院试和江南乡试的地方。龙门街的来历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明清时期夫子庙贡院的门前阁楼重重,牌坊座座,江南举人都是在这座贡院里“考”出来的。到贡院去必须经过这些门楼、牌坊,昔日的文人学子把中举、中进士、中状元,进入宦海,视作“入龙门”、“跳龙门”,为图个吉利,人们遂称此为“龙门街”。另一说法是,此街之名,源自贡院第三重大门上高悬的“龙门”两字金色匾额。

    4.龙江宝船厂遗址公园:200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建,由东、中、西三片八区组成,总占地约280亩。园内建有瞭望台、大铜钟、大铁锚、郑和全身铜像、宝船厂遗址博物馆、600多年的水道船坞、200米长的碑廊、使节墙、仿古大木船、郑和航海线路图和镇园奇石“郑和下西洋”等景观,全面再现了当年明朝龙江宝船厂恢宏的气势和繁忙的造船场景,现已开发为一座融旅游、纪念、展览、休闲为一体的大型遗址性公园。

5.龙泉寺:龙泉寺在铁心桥街办高家库村的断臂崖峡谷深处,距中华门约7公里。始建于唐代。明朝末年重修,易名“通善寺”。清代嘉庆年间修缮该寺时改回原名。1995年对龙泉寺进行了全面修复。1996年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成为南京新的旅游胜地。主要景点有龙泉禅寺、地藏殿、断臂崖、观音洞、龙泉等。断臂崖前宽后窄,上尖下敞,形似一座佛龛。相传,南宋岳飞大战金兀术于牛首山,岳飞部下一员战将胳膊被金兵砍断,便躲进这崖洞里养伤,后被村民发现。为纪念这位抗金将领,当地百姓称这里为“断臂崖”,称此山为“断臂山”。观音洞供奉一尊石刻观音像。龙泉的泉水从岩石中渗出,汇集寺旁,成一小潭,水色透明。潭上有一石刻龙头,水从龙嘴淌出,故名“龙泉”。二字由民国元老邹鲁1937年所题,嵌在潭头石壁上。龙泉十二景分别为:幽静陶然、鹤林问贤、望云风高、观音佛窟、回龙探涧、断臂危崖、龙泉甘饮、神龟出岫、抗金故垒、古拙灵梅、石瀑奔流、紫气罩岚,为游历必经之处。

6.龙池:池水面积400亩,平均水深约5米,呈锅底状,相传至今从未干涸。六合县志载,“池内水清可鉴,渊邃莫测,泛舟池内,风涛骤起,相传神龙居之,因名龙池。”据说,龙池与古县城墙周长相等,同是九里十三步;还称灵岩山顶的宝塔之身能倒映池内。历代文人常游此地,流连吟咏,县志中搜集了以龙池为题的诗作十余首,其中有“料想中流深莫测,龙潜潭底抱珠眠”、“观鱼纵骑出南门,鼓瑟渔歌到处闻”等诗句,古时将“龙池举网”列为六合县十二景之一。池内多鱼,尤以鲜鲫独美。龙池鲫鱼以其头小、体肥、脊厚、肉嫩、味鲜见长,蜚声远近。龙池鲫鱼,古为历代皇宫钦点的贡品,现为招待国内外宾客之佳肴。

7. 龙恩洲:南京除了有“龙蟠虎踞”的典故之外,还有“龙腾虎踞”一说。这“龙腾”指的是,长江南京段像一条巨龙在奔腾。龙头是燕子矶,龙尾是三山矶,龙尾劈水而出,使龙身的南侧形成两股回流漩窝,泥沙被江水带到这两个窝里淤积下来,经过千年造化,淤泥渐渐高出水面,从而形成了两个江中之洲。当初的两个洲都是被芦苇、野花所覆盖,有白鹭、江鸥等水鸟在州上栖息。这样一个生机勃发的绿洲,简直如同长江之龙恩赐一般,于是人们便称上游的一个洲为龙恩洲;下游的一个洲则因形似八卦状,被称之为八卦洲。龙恩洲便是现在的江心洲。“龙恩洲”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版本:据说清朝时期,洲上的芦苇秋天变成芦柴后,都要送到南京一个叫秦涧泉状元的家里作柴禾,秦状元还在洲上建了花园,每到炎夏酷热时就登洲避暑。他说这个洲是真龙天子—皇帝恩赐给他的,所以叫它“龙恩洲”。

 

20111225

 

备注:本文发表于《南京行政区划与地名》2012年第1期。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