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983613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工作研究

慎将“建邺区”更名为“建业区”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1-31 阅读:2103 次


薛光

 

前几年就耳闻有人提出要将“建邺区”更名为“建业区”的呼声,近来这种声音再度响起(指市政协委员赵建中于1029日在市《政协信息》第289期提出此建议,为考虑影响,隐去建议者姓名)。本人分析后认为:此建议虽有合理成分,但不合情,更不合法,据此提出更改现有地名甚为不妥、大可不必,一旦更改,不但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且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后果不堪设想,应当慎重行事。理由如下:

一、现有地名应保持其稳定性的原则

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条指出“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建邺区”一名,作为南京市区的行政区域名称,是1955年由原第五区改称“建邺区”的,至今使用了已有56的历史,在南京可谓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情深意浓、不可磨灭。由于“建邺”是南京历史上的一个古政区名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复活了一条历史文脉相承的老地名,如同建邺路、建邺路桥、金陵路、白下路、江宁路、建康路、秣陵路、应天大街等一样。如若更名为“建业区”,无疑抛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带来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原“建邺区”几十万人口的仅此一项身份证的更换就要耗费大量巨资!谁来买单,还是问题。这还不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各界的其他方方面面,限于篇幅,不再举例。好端端的“建邺区”名称已风平浪静公开使用了几十年,为何一定要更名呢?地名管理的宗旨,就是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地名管理法规的各项规定,着力推行地名标准化、规范化的进程,遏制随意命名更名的盲目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让公众切身利益受到任何侵害。

二、“建邺区”不符合地名更名的原则

虽然“建邺”一名比“建业”出现年代晚、存在时间短、略含贬义、字形生僻等不利因素,但无关大局、无伤大雅,因它并不违反国家地名管理法规关于地名更名的有关规定,也不会影响它今后继续使用。《条例》第五条明确指出:“地名的更名应遵循下列规定: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防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以及其它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必须更名。”显而易见,“建邺区”并不符合必须更名的范围和条件,且在南京已有根深蒂固的基础。《条例》第五条同时还指出:“不明显属于上述范围的、 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这就表明地名更改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和慎重的大事,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群众性都很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头脑发热引发冲动。而“建业”一词虽然也是南京的历史政区名称之一,带有“建功立业”之意,但实为“建立帝王大业”,只是被当今人重新演绎了一种说法而已。由于“建邺”命名使用在前,加之地名同音,故一俟“建邺区”改为“建业区”,而建邺路、建邺路桥仍用原名,反而混淆视听,不易分辨,误导市民,弄巧成拙,带来不必要的困惑,造成地名新的混乱。孰是孰非,三思而行,千万不可轻举妄动。

三、“建邺区”更名后带来的其他影响

“建邺区”更名问题,不仅关系到地名的稳定性和违背地名法规的问题,还将产生下列负面影响,这也是需要审慎考虑的:

一是,其他类似地名是否易名。假若“邺”字去掉右耳朵,将“业”字成为“建业区”的话,那么有人再提出将“建”字左边加上单人旁,使“建康路”变成了“健康路”,不是也很好吗?含义符合大众心态,理由也很充分,特别是解决了外地人看不懂“建康”而会误认为“建”是错别字的情况,难道就能以此将这条道路更名吗?这显然是不懂南京渊源历史造成的曲解。

二是,关乎到季市长的声誉问题。由于现任南京市长名唤“季建业”,完全可以相信季市长本人一定不会提出更改后与自己名字相同的地名,假若“建业区”一旦“闪亮登场”,市民会不会颇有微词,发出有人专爱拍市领导人马屁的质疑之声,尽量避嫌也是职能部门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如若上报,我想:市政府定会面临一个艰难的决定。

说白了,地名就是一个语言文字符号,只要不与现行的地名管理法规明显相悖,就没有必要在更名问题上挖空心思、大做文章。全国有些地方地名更名失败的事例已屡见不鲜,恳望南京不要在此问题上付出沉重代价,该给更名热好好吃几粒“退烧药”了。“建邺区”作为现有政区名称维持现状、固定不变,不仅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20101125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