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606452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文化> 地名故事

南京地名故事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3-05 阅读:1282 次



迎驾桥与骂驾桥

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外江内河纵横于城内外,为方便交通古时的南京人就建造了很多桥梁,且桥名多为当地地名而取,如中华门外秦淮河上的长干桥就依河岸上的长干里而名,水西门外三山桥也是傍着水西门的古名三山门来命名的。然而在南京市东郊和城南却有两座桥因皇帝而名,一座在灵谷寺,为迎接清朝皇帝乾隆游览而突击建造,名叫“迎驾桥”;另一座桥在白鹭洲公园西边,是骂明太祖朱元璋而名,叫“骂驾桥”。两桥的桥名都有圣上驾到的“驾”字,其名下都有一段民间传说。

“迎驾桥”坐落在南京东郊风景区灵谷寺庙前,此桥虽造型简陋名不见经传,可是因为当年圣上驾到建造而颇具历史古迹。相传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寻访,一日到达南京欲览古刹灵谷寺,可当时此地河溪绕流、坡坎不平路难行,当地府衙闻知皇帝行程,立即组织工匠开山筑路伐木架桥,新辟通道直抵古刹。当圣上一行来到灵谷寺,寺内和尚早已立拜桥边恭候相迎。乾隆见众僧列队迎驾,又观寺内外青松翠柏,龙颜大悦下旨笔墨伺候,欣然提笔御书:“灵谷深松”四个大字。后来乾隆留下的墨宝不仅被镌刻坚碑立于灵谷寺旁,而且专为圣上驾到突击建造的那座木桥还被命名为“迎驾桥”。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座年久失修的木桥早已朽毁,但现今经过返修的水泥木纹桥仍叫老名“迎驾桥”。

“骂驾桥”曾经横跨在白鹭洲公园的西门口处,当年(即明朝洪武年间)是座砖砌的石拱桥,现在早已损毁踪迹无存,可是别看它当年是座不起眼的小桥,却和明太祖朱元璋有着不同寻常的关联。

传说朱元璋在元朝末年当吴王时,曾率军队在江西鄱阳湖一带与陈友谅进行水战,有一次朱元璋被陈的部将陈英杰水军所围,对方于阵前高声叫骂,要朱的残军败将献出朱元璋,即免同船人一死。此时朱元璋的战船上只有七八名臣子,大家焦急万分。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名叫韩成的臣子献计:“臣愿代死,以报主上厚恩,敢请主公将自己的衣服与臣调换冒名顶替去也。”朱元璋甚感不安地扶着韩成说:“我怎么忍心让你代我去死呢?”这边君臣在犹豫不决,那边敌船却越逼越近,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与韩成更换了君臣官服,并含泪问韩:“你有何遗愿?”韩成说:“我一身只为国,没什么私念,只是希望主公凯旋后能供养我的老母和妻子终身。”朱元璋挥泪应允并将韩成送出战船舱外,舱外众军士齐喊:“朱元璋已献出!”韩成假装吴王朱元璋高喊:“只要放了我的部下,我情愿投水自尽。”说完跳湖而溺。陈友谅部将被韩成落水时的官服所迷惑,真以为朱元璋投水自尽,就放过了身穿臣服的真身朱元璋及其随船军士,就这样,韩成以自己的替死救出了朱元璋。

之后朱元璋重整军马并越战越强,最后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身为皇帝的朱元璋日理万机百事待兴,却把自己对韩成的诺言给遗忘了。一日,朱元璋一行车马路过城南的一座小桥,见一妇人身穿重孝坐在桥面上,挡住了龙辇的去路,并含沙射影地谩骂当今皇帝忘恩负义。朱元璋急命人问其何故,于是那妇人就把自己儿子韩成之死重新向朱元璋提起,朱听后深感惭愧,便追封韩成为高阳侯,并重赏其母及家人。至此以后,当地老百姓就将那座小桥悄悄地叫做“骂驾桥”并流传下来,几百年后时过境迁,虽桥毁却故事依在,后人们仍习惯地称呼小桥原址旁的街巷为“骂驾桥”,并延续至今。

上述两桥虽然名不见经传,却因“圣上驾到”的“驾”字留下了桥名。“骂驾桥”虽年代久远损毁无存,但其留下的地名也是南京老街巷的人文掌故。虽然“迎驾桥”桥小简陋而不为人所知,但其身处风景名胜区,也为景区增添了有趣的民间故事。 (《金陵晚报》2018年06月15日)

迈皋桥的故事

几百年前,迈皋桥这地方有一民女与秀才相爱,秀才与她离别时说:“等有机会,一定娶你为妻”。然而这秀才一去无踪影。民女得了相思病,加上肚中孩子大了,羞得不知怎么办,不久死了。打这以后,街上卖蒸儿糕的老板,每天发现一个女的到他店里买蒸儿糕,每天数钱时发现钱少,便跟踪那女子,来到一个坟地,却找不到女子下落,后找来几个胆大的人刨开坟堆,撬开棺材,见一女人睡在棺材里,旁有一白胖男孩,便抱给隔壁好心老太收养。男孩长大后,考中状元,升了官,常来看望这个老太,常去母亲坟上悼念。后来老太死了,状元为了纪念老太和母亲,在原来石板桥旁立一牌坊,并将桥修成拱形,起名“买糕桥”,随着时间的推移,“买糕桥”演变成现在的“迈皋桥”了。


仙鹤门的故事

说的是明朝朱元璋当朝时,内城和外城的城门是里十三、外十八,一把门栓往外插。当时的仙鹤门就是外十八的一个城门。

这个门的名字是怎么得的呢?是这样的。从前,此地有个山,山的形状像仙鹤,山的走向呢是南北走向,南北是仙鹤的两只翅膀,中间处是仙鹤的肚子,山上有一个道观,就坐落其上,形状像个仙鹤的头。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仙鹤山,就是现在的仙鹤观所在地。那时候观里头住着一个老道士,在道观的南面约一里处有一个门,这个门旁还放看一块大青石。青石面呢,有卖肉的案板那么大,上面刻的字和图案有红黄蓝黑等好几种颜色,这个石面上,还有一个大虾子。据说这个青石是一个“变宝肥子”,这个门是“进宝门子”,每年过年时,初一早上,总有一只仙鹤飞来,这只仙鹤啊,在这个门口叫两声,飞到仙鹤观叫两声,而后又飞门上叫两声,这是个吉祥的日子,每年总有吉祥之物来到这个门上。人们就将这个门叫做仙鹤门。后来皇帝到此处查问民情时,听百姓这样说,就将这里的城门定为仙鹤门了。



江 乘

  摄山镇有个江乘自然村,相传在宋朝的时候叫“江城”,当时方腊起义造反,为躲避官府捉拿,曾一度逃到摄山江城。不久,朝廷官员追来到江城一带查问:“这地方是不是江城,方腊住哪?”当地姓方的人一看是官府的人,不能照实讲,便说:“这地方不是江城而是江乘,本地没有一个姓方的,全是姓赖的。”江城村的百姓也都异口同声把江城叫成江乘,使方腊躲过一劫。后来这里姓方的,全部把自己的姓改为“赖”姓。直到现在村上姓赖的还占多数。

 

花东庵

  摄山镇东花村在过去有个花东庵。传说当时在这里有一位周小姐与李公子从小订了娃娃亲,不想李公子暴病而死,周小姐成了望门寡,过去好女不嫁二夫,坚守不嫁。李家父母为之感动,将周小姐接了过去,问小姐要什么,李小姐说:“我什么都不要,该我命苦,我想出家当师姑(即尼姑)”。公婆决定给她找个僻静的地方出家,于是就在东花这个地方找到一个大洞,洞里有几十平方米,象个大厅,据说洞里还有个岔洞,直通镇江。公婆在洞口附近给儿媳盖了几间房子,立了块“忠贞守节”的大石碑,还给了她四十庙花粉田。周小姐苦心修行直到老死。后来由宝华山的主持派人看望,因为庵前有花粉田,庵旁又有洞,便将庵命名为“花洞庵”。年代久了,被人们叫成“花东庵了”。

 

龙 安

  龙潭镇过去叫过龙安镇。相传乾隆下江南上宝华山,每次都驻跸龙潭行宫。有一次他听说当地名为“龙潭”,心里很不高兴,心想,龙潭、龙潭,龙入潭就不能抬头,于是就叫改成“龙安”,取平平安安的意思。有一次,乾隆在龙潭澡堂洗澡,觉得水蛮好的,还给澡堂题了幅对子:句曲无二水,龙安第一泉。后来龙潭人便称那个澡堂为“龙安池”。乾隆死后,人们叫不惯“龙安”,就又重叫“龙潭”。

 

江百后

  栖霞山下有个戴家库村,当地人习惯称这里叫“江百后”。相传很久以前,当地有个姓江的财主,人称“江百万”,后来被封侯,人们就称他为“江百侯”了。江百侯这人心地善良,村上不论谁家缺吃少穿他都要帮助。有一天,皇家队伍过此,遭了大雨,路滑难走,带队将军很着急,找到江百侯,要借些钉鞋、雨伞。江百侯问将军:“有多少兵,要借多少?”将军说:“有多少借多少”,江百侯出于热心说:“你有多少兵,我就有多少钉鞋、雨伞!”将军听了暗暗吃一惊。江百侯果然不是戏言,让兵士们都穿上钉鞋、打上雨伞。昧良心的将军嫉妒他的财富,在皇帝面前谎奏一本,说江百侯有谋反之心,于是江百侯的家被抄了,不过老百姓还是记住了他,将江百侯作为地名传了下来,后来音被读走了,成了“江百后”。

 

薛家村

  燕子矶镇有个薛家村,百把户人家,却没有一户姓薛的。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姓薛的逃难夫妇,从北方到此开荒垦地,几十年过后薛家兴旺了,住地被称为薛家村。有一天,来了三个阴阳先生,阴阳先生说:“此地丁财两旺可以,但要出显贵人物却不成”。薛老问何以见得,阴阳先生说:“薛村中的小河,无关无卡直通长江,将村中的地气全都带走了,无水无气何能成雪(薛)”。阳阳先生建议薛老在小河的拐弯中建造一座青石拱桥,取名“寒桥”,意谓留住寒气,使水成雪(薛)。薛老照阴阳先生的话办了,果然,薛村后来更加兴旺,成为一个大村。明初,刘基巡视外城,见薛家村是一块灵地,日后必出人杰,对朱家王朝不利,便令在寒桥不远处的河边造一座火神庙和土锅桥,这样有锅有火,寒气就消,雪(薛)也就化了。因此,薛家村人慢慢换了姓,最后只剩下一个村名,没出什么能人。

 

迈皋桥

  几百年前,迈皋桥这地方有一民女与秀才相爱,秀才与她离别时说:“等有机会,一定娶你为妻”。然而这秀才一去无踪影。民女得了相思病,加上肚中孩子大了,羞得不知怎么办,不久死了。打这以后,街上卖蒸儿糕的老板,每天发现一个女的到他店里买蒸儿糕,每天数钱时发现钱少,便跟踪那女子,来到一个坟地,却找不到女子下落,后找来几个胆大的人刨开坟堆,撬开棺材,见一女人睡在棺材里,旁有一白胖男孩,便抱给隔壁好心老太收养。男孩长大后,考中状元,升了官,常来看望这个老太,常去母亲坟上悼念。后来老太死了,状元为了纪念老太和母亲,在原来石板桥旁立一牌坊,并将桥修成拱形,起名“买糕桥”,随着时间的推移,“买糕桥”演变成现在的“迈皋桥”了。

 

黄鳝尾

  燕子矶镇新生圩,过去叫“黄鳝尾”。传说很久以前,这个地方有个黄鳝精,身体又长又大,头枕镇江,身体卧在黄天荡,尾在新生圩,经常在长江一带兴风作浪,凡船从黄鳝精的地方过,船上人就要准备好食品,还要烧香磕头,放鞭炮,保佑他们人船平安。后来,张天师降伏了黄鳝精,从此黄鳝精不敢兴风作浪,岁岁平安。之后,人们仍把新生圩叫作“黄鳝尾”。  

 

棺材塘

  摄山镇上前村的西面,上岗庙和陈家窑之间有个水塘,人们称它为棺材塘。民国39年(1940),一队日本兵从下蜀、龙潭到南京城里去,沿路抓了二三十个民夫为他们挑运抢劫来的东西,到上前村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民夫们又累又饿,不知道前途如何,想趁天黑逃跑。他们发现右边是个山洼子,就趁机逃跑了。鬼子兵端着枪往山洼子里去找,逃跑的民夫还是统统被抓回来,鬼子架起机枪扫射,无辜民夫通通被打死,尸体全部堆在山洼子里。日本鬼子走后,村民们将民夫尸体掩埋在土坎中,成了一个大坟堆,后来尸体烂掉,坟堆陷下去变成了一个水塘,遂被人们称作“棺材塘”。

 

候子洞的传说

  南京城北的幕府山,东起燕子矶,西到上元门,沿山共有十二洞。紧靠上元门的山下有个洞叫“候子洞”,现在称“猴子洞”。一字之差,虽属谐音,但其中有着一段辛酸的往事。

  很早以前,镇江有个寡妇带着个孩子,靠祖传的两亩薄地为生,后来,竟被一户富豪占为祖坟地。几年后,寡妇的儿子成了身强力壮的后生。富户怕后生找他报仇,便点火烧了自家一间破屋,报官府诬陷后生。知县收了富户的贿赂,不问青红皂白,发配后生充军。充军又不准走官道,令他从法海洞里进去。传说这洞与南京的猴子洞相通,在洞里耍经过六六三十六难关,象蟒蛇关、冷龙关、恶虎关……才能幸免生还。两个解差押着后生进了洞,约莫向里走了三四里路,就故意落在后面,让后生自己往前走。

  儿子充军后,母亲伤心透了,她相信儿子不会犯法的,可找哪个讲理呢?她盼儿子早日回家,等啊,等啊,等得青丝变成了白发。后来她只好拄着拐杖,从镇江走到幕府山,实在走不动了,就住到一个山洞里。她在洞里天天眼巴巴地望着路上的行人,盼望能看到儿子。最后,她没能盼到儿子,却饿死在山洞里。幕府山下的乡亲们掩埋了这位久盼儿子的老太太。人们被她的想子、盼子、等候儿子的真情所感动,就把这个山洞叫做“候子洞”。随着时间的变化,名字也叫白了,变成了今天的“猴子洞”了。

 

刀枪河的传说

  据说在宋朝末年,金兀术侵犯中原,二路元帅韩世忠同金兀术两军对垒。金兀术兵败被困在黄天荡里。当时,黄天荡就靠镇江过来龙潭、栖霞这一带。金兀术的人马很多,因为被困久了,无法突围,后来他就想出逃,叫当地的百姓献计献策。有一天晚上,有位老者献计,他说:“你旱地被困,为什么不从水上走呢?此地紧挨长江。”金兀术说:“长江不通唉。”老者说:“你的士兵不能用刀枪挖河吗?挖成一条河,把长江水引进来,就可以从水路逃走了,他们在水路没有防备的。”就这样,金兀术当时采取了老者的计策,连夜发动士兵用刀枪挖一条河,这条河挖成后,金兀术沿河逃掉了。这条河便是刀枪河,现在叫便民河。

 

摄山宫窑村的传说

  传说洪武年间,朱洪武定都金陵后就着手营造城墙,想以此来保住他的江山。为了确保建造城墙的质量和速度,朱洪武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建窑烧青砖,而且还特地在金陵城四十里开外的地方建造一座官窑。

  这座官窑可大呢!它共有七十二个窑洞,洞跟洞紧挨着。这座大官窑不仅出砖量大,而且烧出来的青砖特别好,深得皇上的重视。当时朱洪武把这座大官窑看成是建造城墙的最主要的出砖窑。这样一来。这座官窑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可是,名声越大这座官窑承担的烧砖任务也就更重了,民工们成天蹲在窑洞里,累得筋疲力尽,忙得连喘气的机会也没有。民工们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在土坯的肚子里揣上一把稻草,这样的土坯做起来省力些,烧成砖的时间也缩短些。可是用这样的土坯烧成的砖是空心砖。这种砖不耐用,一掉在地上就碎,和以前烧的青砖相比自然大不一样了。这种空心砖建造的城墙无法保证质量。后来造城墙的瓦匠只得把空心砖送给朱洪武看,朱洪武把砖砸开,发现砖肚子里尽是烧焦的稻草灰,就大发雷霞,说官窑的民工犯了欺君之罪,并传旨:“把官窑中烧砖的民工全部杀掉!

    再说官窑中的民工们听到皇帝要杀他们的消息后,就连夜逃的逃,跑的跑。打那以后,这座大官窑再也没有人去烧砖了,天长日久,窑也倒塌了,只留下了一点遗迹。现在的摄山乡官窑村就是由此而来的。

 

衡阳寺大,还是栖霞寺大?

  大家都知道栖霞山有个栖霞寺,知道衡阳寺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衡阳寺,现在已经没有了。那么,庙到哪里去了呢?给衡阳村建了工厂。如果间衡阳寺与栖霞寺哪一个大?那么,一般人都会说栖霞寺大。不过,也有人说衡阳寺大!为什么呢?这里头有个来历:传说清朝的时候,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私访,路过衡阳寺,因为他非常喜欢游玩,就走了进去。一进门,看到弥勒佛笑哈哈的,当家大师对皇帝说:“佛望佛笑。”皇帝掉过头来问当家大师:“佛不是也望你笑吗?”当家大师说:“佛笑小僧今生没修道。”皇帝笑笑,看这位和尚很有才学,随口就问了两句俗语:“你知道这人世间,肥不过什么?瘦不过什么?”当家大师说:“肥不过春雨,瘦不过秋霜。”皇帝非常高兴,说:“长老所言极是,这春雨、秋霜可谓天地之元气,日月之精华也!”皇帝又点点头问:“此地叫什么庙?”当家师说:“此地叫衡阳庙。”皇帝开口说:“孤家封它为衡阳寺。”从此后,远近百姓就叫衡阳寺了。

  乾隆皇帝又访到栖霞寺,见到栖霞寺的大和尚问道:“你知道这人世间,肥不过什么?瘦不过什么?”严大和尚说:“肥不过绵羊尾,瘦不过磅蟹腿。”皇帝听后摇摇头,不满意地说:“此乃食物,境界不高,何登大雅之堂也!”

  过后,乾隆皇帝把两个寺一比较,提笔写下了“衡阳寺小当为大”几个字。

 

太子洲的传说

  我们花园乡的太子洲,应该称为带子洲。据说明朝年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因儿子说了句“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轰进南京城”一直懊恼在心,担心有朝一日江山会坏在他手里,便决心让军师刘基设法害死自己的儿子。

  一天,朱元璋召来军师刘基说:“孤视子天资有异,迟早必坏我大明江山。”军师刘基多聪明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哪朝哪代不是这回事,是你有心要害太子,也不是我煽风点火要你这样做,既然如此,我何不相助呢。实际上刘基早就察觉皇上迟早一天会害太子,只是当着不知道这回事。当时军师刘基献计道:“我主万岁,若害太子,万岁可借巡视之机行事。”朱元璋听了连连赞同,暗暗佩服他聪明,此计既可遮人耳目,又可为自己除去心病。

  于是,皇帝朱元璋和太子在军师刘基的陪同下,巡视了江南各地。太子随同父王一路巡视,一路游山玩水,好不开心,他哪里知道父王要趁巡视之机害死自己呢?巡视了江南各地,军师刘基向朱洪武奏道:“万岁已巡视了江南各地,何不再乘兴去江北各地巡视?一来可更多地掌握民情,二来万民也会称颂万岁是当朝明君。”军师刘基的启奏,正中朱元璋的心怀,他知道军师刘基用计的时候到了。“从何处渡江?”刘基回禀道:“此地不远处有个三江口渡口,可以从那儿渡江。

  到了三江口渡口,君臣几人上船后,船象离弦的箭,不一会儿到了江中心。不知是天意还是什么缘故,突然间狂风大作,江浪掀起儿丈高,船颠得左右直摇晃,只听一声惨叫,太子就掉下江了,其实这就是朱元璋暗地推的。太子掉下江后,龙袍和玉带顺着南北不同的方向远远地漂浮在江浪上,龙袍漂到江北六合县的一个乡,就是因此而得名的龙袍乡;玉带漂到了江南花园乡,成了今天的带子洲。带子洲为什么又叫太子洲呢?一种说法是因为太子的玉带漂到了这个地方,故称带子洲;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太子当时就掉在这个地方,故称太子洲;第三种说法是因“带”、“太”语音相近,时间长了,人们便将“带”子传成了“太”子,这就是太子洲的由来。

 

仙鹤门的传说

  说的是明朝朱元璋当朝时,内城和外城的城门是里十三、外十八,一把门栓往外插。当时的仙鹤门就是外十八的一个城门。

这个门的名字是怎么得的呢?是这样的。从前,此地有个山,山的形状像仙鹤,山的走向呢是南北走向,南北是仙鹤的两只翅膀,中间处是仙鹤的肚子,山上有一个道观,就坐落其上,形状像个仙鹤的头。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仙鹤山,就是现在的仙鹤观所在地。那时候观里头住着一个老道士,在道观的南面约一里处有一个门,这个门旁还放看一块大青石。青石面呢,有卖肉的案板那么大,上面刻的字和图案有红黄蓝黑等好几种颜色,这个石面上,还有一个大虾子。据说这个青石是一个“变宝肥子”,这个门是“进宝门子”,每年过年时,初一早上,总有一只仙鹤飞来,这只仙鹤啊,在这个门口叫两声,飞到仙鹤观叫两声,而后又飞门上叫两声,这是个吉祥的日子,每年总有吉祥之物来到这个门上。人们就将这个门叫做仙鹤门。后来皇帝到此处查问民情时,听百姓这样说,就将这里的城门定为仙鹤门了。


南京浦口地名故事

瓢儿井

       位于沿江街道赵庄山脚下。传说西楚霸王项羽垓下兵败后,被汉刘邦手下大将韩信追赶至此时,因口渴难熬、四顾无水,遂手执战枪刺地而得水。本地人因用葫芦瓢即能由井中取水,故称其为“瓢儿井”。

点将台

    位于红石山上。楚汉相争时,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有大功的淮阴候韩信,在此与楚霸王项羽相遇。项羽自恃英勇无比“力拔山兮气盖世”,要与韩信决战。当时,韩信兵少将弱,不是项羽的对手。如何退敌呢?只有智取。韩信便登上了浦子山巅的一个平台说:“我这里有千军万马,你岂是我的对手?”项羽不信,说:“视此弹丸之地,焉能伏有重兵,只有眼见为实。”于是韩信手摇令旗,指挥一队队将士从项羽阵前列队走过,绕后山西北而去。韩信的兵马源源不断,竟走了三天三夜,吓得项羽不战而退。原来韩信的兵马绕后山西北而去,又循环而来,如此走了三天三夜。这正是霸王有勇无谋之处。

饮马池

   位于江浦街道华山村北西华山。在西华山北麓,有一石塘相传为项羽饮马之处。

高  望

    位于浦乌公路高望车站西北山坡。即今江浦街道高旺村。相传楚汉相争后期,项羽垓下之战大败后逃至此地,登高观望汉兵远近,后人为纪念项羽,取该地名为高望。由于年代久远,谐音取吉为“高旺”。

兰花塘

    位于浦乌公路兰花塘车站附近。项羽自高望西行十里许,即遇汉兵,人喊马嘶,堵击厮杀。虞姬取双剑,环顾于项羽左右,在混战中,虞姬不幸将头上所爱兰花簪,丢失于路塘。此后这里,年年春天,兰花朵朵,遍布于塘边路上,幽香四溢。故名“兰花塘”。

红绣鞋

    位于浦乌公路桥林街道地藏庵一带。传说虞姬脚穿红绣鞋,作战时将鞋丢落塘中,后此塘便盛产如虞姬脚穿红绣鞋般菱角。

失姬桥

    位于桥林街道。相传古时为“失姬桥”。楚汉时期,项羽虞姬相依为命,率残部由常山古道,一路击散拦阴之敌,至石碛河畔,下马休息,此时,虞姬已知到了穷途末路之时,于是借指敌情,乘项羽他顾时,即横剑自刎,传说虞姬墓,在石碛河畔。

胭脂井

    位于桥林街道。在桥林西街古桧庵后。此井为红色,后经年久日深,井水变为无色,传说有的时候,又会泛起红色水来,为虞姬自刎后的血衣丢放在井中之故。

魂落铺

    位于浦乌公路横路铺车站附近。即今这横路铺,今属桥林镇。传说项羽自失妻后,悲痛欲绝,当驰骓南行数里时,即踟蹰不前,于途中徘徊者再,项羽此时此地,已魂落魄散,故名“魂落铺”。

九头亡

   位于乌江九头王村西二里处。即今之九头王村,距桥林约八里。传说项羽至此,环顾四野,杀声震天,时汉骑前后冲至,项羽眦发指,驰骓奋战,怒杀汉军九骑之首。后人将此地,称之为“九头亡”。

勒马想

   位于乌江境内一条公路上。即今谐音称这为南边样(村名),距桥林十余里。传说项羽,值此草木皆兵之际,已临生死关头,停马途中,悲壮大呼:“此天之亡我也”。

驻马河

   位于乌江。在邑之南,与皖省和县接壤,系两省自然之疆界。渡口处,为项羽下鞍驻马之地,亦即古之乌江渡,亭长舣船待项羽处。

滚马滩

    位于乌江对岸。为长江南岸满渡口。传说项羽之乌骓,不忍杀,以赠亭长为之渡江,骓至南岸,见失其主,即就江滩狂滚而死,故名。

霸王庙

   现在位于乌江(属和县那一半镇上的凤凰山上)。为纪念项羽而建。

御祭庵

   位于乌江林蒲圩附近。

鬼门关

   位于汤泉街道新金社区。相传为韩信设计阻止项羽东逃,在此地用甘蔗书写“鬼门关”三字,后蚂蚁密布,项羽大惊说:“天之亡我也”。

晾甲庙

   位于星甸街道石窑社区。相传项羽逃至此地,大汗淋漓,脱下盔甲晾之。后人为纪念项羽而建庙。

下马石

   位于星甸街道珍珠庙村。相传项羽逃之此地,乌骓马踏下山头,今马蹄印尚存于石上。

霸王鞭

   位于永宁街道西葛街南巷口。铁质。相传为项羽赶马所用,至今尚有半截存于地表。

四马山

   位于星甸石桥。秦末楚汉相争时,项羽于此山列马队四面冲击,阵斩汉将获胜,故又名四溃山。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