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811824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城市地名

试谈“红色地名”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2-06 阅读:834 次


 

秦培丰

(郑州市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 会长)

 

    2016年 527日,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在京首次举办 “红色地名文化保护和弘扬研讨会”。

    “红色地名”的提法,对我来说是个新生事物。“红色”与“地名”如何联系在一起?我们知道,历史上除了非常时期的地名存在时间较短外,地名的存续时间少则几十年、几百年,多则上千年、几千年。因此,关于“红色地名”,我认为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何谓“红色地名”?

我认为,“红色地名”的研究尚处初始阶段。或者说刚刚起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什么是“红色地名”?这是首先要界定的概念性问题。 弄清这个概念,不但涉及时限问题,还涉及内涵问题、“红色”与“地名”的关联度等等问题。

先说“红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称之为红军,长征队伍中年龄较小者称为红小鬼,军人佩戴的是红五星、红领章,革命根据地称之为红色根据地,建立的政权称之为红色政权,党的旗帜是红色的称之为红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将“地、富、反、坏、右”称之为“黑五类”,将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称之为“黑修养”等等, 以与“红”相区别、相对立。 “文化大革命”中广大青少年学生称为红小()兵;将毛主席比喻为“红太阳”,毛主席语录本称之为“红宝书”。改革开放后,到革命圣地旅游称为红色旅游,荣毅仁被称为“红色资本家”,有的商人称为“红顶商人”,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中介称为“红顶中介”,歌颂党和祖国的歌称为红歌,革命中功勋卓著的高级干部的后代称之为“红二代”。等等,不一而足。总之,无论是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红”赋予了新的、更多的含义。

再说“地名”。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地名的起源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创造语言的上古时代。原始先民在共同的劳动、生息、繁衍等群居活动中,彼此需要交流,由此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是地名发端的先决条件。原始先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对地理环境逐渐有了认识和选择,便为所处的地理环境中的地理实体以语言的形式进行标识,这就是地名的发端。可见,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并且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地名的“古”与“老”,且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形影不离、相伴始终。同时我们又从地名的演变和发展的轨迹看出,地名又是明显地带有反映着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和烙印的。因此,我们将地名称之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复说“文化”。李立国部长在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中强调:“地名要讲文化……”。语言和文字本身既是文化,又都是文化的载体。就与地名关系而言,语言则早于地名,是地名的发端;而文字则晚于地名,是语言之于地名的“物化”。“文化”一词涵义的外延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从哲学上讲,既指物质的,又指精神的;从形态上讲,既指有形的,又指无形的;从表里关系上讲,既指外在的,又指内在的;从心理体验上讲,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从地理和民俗上讲,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不一致性、差异性、区域性……总之,文化体现和渗透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承认,伴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日趋繁荣、文明程度提升,社会分工会愈来愈细。但是,如何把“红色”、“地名”、“文化”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去加以保护和弘扬,是地名文化要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一个新的、重大的课题。加强对“红色地名”的研究,既有现实意义,又具有历史意义。

我认为,除却“红”的其它义项,“红色地名”的含义,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反封建、反殖民、反法西斯统治斗争的历程中,以及在新民民主主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生的、有价值的、有纪念意义的重要事件与地名有紧密联系的结合体。

    二、关于“红色”与“地名”的关系问题

关于“红色”与“地名”的关系问题 ,这是首先需要认真思考和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某一地名而言,是因“地”而“红”,还是因“红” (多与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有关)而成就了“地名”(如提高了地名的知名度,或更名替代了原有地名),还是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大家知道,一是具体的某个地名可能已存在几百年,也有可能已存在上千年。这个“地”与“红”是怎样的时间关系?二是要弄清是否凡是与“红”有关的“地”是否都属于“红色地名”的问题。一个政党、一个团体、一个单位、一个人等等,从辩证的角度来讲,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只是对象不同,形成的成败得失的经验程度不同而已。尤其是具体到一个人,他可能会背叛自己的初衷,走到他当初选择的反面。因此,能否将凡是与“红”有关的人和事,只要与地名相关联都一概称之为“红色地名”?确定这个问题,既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三是即使与正面的人和事相关的地名,是否均可称之为“红色地名”?这关系到“红”与相关的人和事关联或重要的程度问题。即“红”与相关的人和事,在当时或对以后影响程度和在历史进程中所处地位的问题,或可说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历史评价中所处的“层级”问题,这涉及所对应的地名是否可以纳入“红色地名”的问题。总之,这个问题关系到解决泛“红色地名”倾向性的问题。

  三、关于“红色地名”的界定问题

   怎样来界定“红色地名”?怎样来给“红色地名”定“性”和定“量”?这关乎“红色地名”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和弘扬的问题。在此,只提出个人的意见,或仅提出问题和设想。以供有识之士或专业人士来研判。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地名的界定

从时间上看,这应是“红色地名”产生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抵御外侮、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时期。此期在许多地方,比如:井冈山、延安、遵义、瓦窑堡、南昌、瑞金、西柏坡、平型关、赤水、六盘山、志丹县、韶山等发生过重大的、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这些地名能否称之为红色地名?我认为,是当之无愧的。尽管这些地名古已有之,但这些地名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联。正是在这些地方发生了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联的大事件,这些地名的知名度才得以大幅度地提高。甚至使这些地名名声大震、妇孺皆知。

(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地名的界定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地名工作出现了新的面貌:(1)消除歧视,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如将迪化改为乌鲁木齐等。(2)在促进睦邻友好方面,如将镇南关改为友谊关等。(3)在经济发展方面,如大庆贡献巨大。(4)在改革开放方面,深圳、浦东等站立潮头。(5)在重大行政管理方面,设立了海南省和重庆直辖市。(6)在经济改革方面,小靳庄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及示范作用。这些屈指可数、大名鼎鼎、名闻遐迩的地名无不与国家进步、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紧密相联。这些地名也应列入红色地名之列。

 (三)关于辛亥革命时期相关地名界定问题

毛泽东主席在总结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经验时指出: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我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江总书记曾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三大法宝之一。不但不会削弱,还要加强。那么,提到作为“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就不能不提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革命。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苏联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老大哥。今天我们八大民主党派中的民革,党章中仍然明确要坚持孙中山继续革命、不断进步的革命思想。党的统战理论明确指出,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信仰方面是一致的。那么,以“中山”作为专名命名的道路、公园、城市等地名以及南京市中山陵等建筑物如何对待?能否归到“红色地名”之范畴?这也是一个尚待研究和要解决的问题。

(四) 关于红色地名的时限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那么,红色地名从时间上说,是否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其上限呢?我认为,应以共产党人活动时限为其上限。共产党成立是共产党人活动到一定阶段,条件达到成熟时才成立的。成立既是一种仪式,也是一个组织诞生的标志。有鉴于此,红色地名的时限应适当向前推移。“三个代表”理论内涵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由此得出结论,凡与共产党组织或共产党代表性人物有关的重要事件,并与地名组成结合体,均可称其为“红色地名”。

 (五) 关于红色地名的“层级”问题

“红色地名”的层级问题,通俗一点说就是一个定“性”和定“量”的问题。譬如:红军长征途中的路线串联起来的地名从定性上说,可以统称之为“红色地名”。或者从广义上讲是“红色地名”。但是,红军长征途中所经过的村、寨、乡、镇等是很多的。有的并没有发生过什么重要的事件,只是经过而已,或只是住了一宿,等等。这样的地名算不算“红色地名”?显然不能算。那么,象平型关这样的地名算不算“红色地名”?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这就是一个定性和定量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处理好泛“红色地名”倾向化的问题。

 (六) 关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有关地名的界定问题

大家知道,国共两党合作共有两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战,都是发生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平型关大捷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役,台儿庄大战是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战役。这两大战役都是为国家而战,都是为民族而战。从史料上看,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国共两党结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并且领导抗日统一战线的是中国共产党。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和70周年时,党和政府对国民党抗日将领颁发有纪念证章,对国民党阵亡将士追认为烈士。那么,这两个地名,是否都可归为“红色地名”之列?类似的地名又该怎样来定性?

(七) 关于其它地名界定问题

    现举以下两例:

1、关于北京名称问题。北平名称最早出现于1368年,而北京名称最早出现于1427年,北平早于北京近60年。民国时于1928620日又改为北平市。19377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10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北平和平解放后, 19499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因此,1928620日到1949927日这段时间,称北京为北平是准确的。因为此段时间,北京这个名称实际上并未得到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承认,北平的名称在此阶段仍在延用。

2、关于重庆名称问题。重庆即《双十协定》的签署地。时间是19451010日。在国共两党关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与这两个地名有关的事件都发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那么,这两个地名属于“红色地名”吗?尤其是重庆这个地名,曾是国民党的临时首都,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对国共两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是本人对“红色地名”不成熟的见解、观点和思考。由于对“红色地名”缺乏认识和研究,本文只提出了有关“红色地名”的一些问题,并无回答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红色地名”从研究的角度看似一个业务问题,实质上很多涉及政治立场问题。“红色地名”作为一个新课题,它不是地名研究机构、地名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的相关学科共同努力所能完成的。“红色地名”的研究需要政策方面的“顶层设计”来加强指导。这是因为,地名也属于上层建筑。从地名的演变和发展规律来看,地名在某些方面也体现着统治者的意志。研究“红色地名”,就必然要与中国共产党史结合起来,与国民党史结合起来,与中国革命史结合起来,与中国近、现、当代史结合起来……。因此,研究“红色地名”,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