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4765867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传承保护> 传承保护

老地名是古都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资源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2-06 阅读:1590 次


——以“南京十佳老地名”为例的分析

 

胡阿祥

(南京市行政区划地名协会地名专家组副组长、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

   

南京,2470多年的建城史,450多年的建都史,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第四大古都,南方第一的大古都,山水城林交融密合的现代都市——在这样一座城市中行走,真的仿佛漫游在地名的海洋里,穿行在地名的蛛网中。

现代生活离不开地名,没有地名,城市乃至乡村的生活将是一片混沌;然而地名又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它也映射着人类社会的过去与现在。地名是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自古至今,那些曾经使用或正在使用的地名,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命名的、公认的;反过来,地名又成为人类社会各种信息的载体。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名是真实而且珍贵的文献资料,是鲜活而且广泛的文化符号。

作为文献资料与文化符号,老地名往往特别值得品味;对于有着悠久历史、复杂变迁、丰富文化的城市,老地名更是蕴涵着可以回味无穷的各样信息。南京老地名正是这样!那形成于不同时代而当今尚在使用的南京老地名,数量上既成千上万,类别上亦丰富多彩;如果我们把南京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等等比作一部厚重的百科全书的话,那南京老地名就是构成这部百科全书的长短不一、层次各别的辞条。

下面就让我们浏览一下南京这部百科全书,而把目光稍久停留在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南京老地名辞条上……

何谓“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南京老地名辞条”?我们不妨回望2004年的头几个月。那几个月里,南京社会上掀起了一轮轮的地名评选热潮。

先是116日,历时半个月的“2002-2003年度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结果揭晓,充满现代气息、义美音响的十条地名当选:爱涛丽舍、翠岛花城、百里香舍、枫桥雅筑、会贤居、儒林雅居、桃花源居、西城映象花园、云锦美地花园、宏图大厦。

有意思的是,由南京市地名办公室与南京市行政区划地名学会主办、《南京日报》与南京市公证处协办、市民参与的这次“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引发出的却是众多南京市民的老地名情结。随着南京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在新地名大量涌现的同时,是越来越多老地名的并合以至废弃。这些并合以至废弃的老地名,是那样地让人怀念!于是130日,南京主流媒体之一的《金陵晚报》顺应民意,发起了评选“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活动。较之“南京十佳新地名”的评选,“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评选活动,反响异乎寻常地热烈,讨论异乎寻常地深入。及211日,评选出了得票最多的“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唱经楼、安乐寺、邀笛步、百猫坊、杏花村、子午路、凤凰台、仁孝里、吉祥街、赤石矶。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结束,南京人被勾起的“老地名情结”愈发浓厚了起来:“消失的老地名已经成了永远的遗憾,但南京还有更多没有消失的老地名,它们的故事、典故更多!”在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下,《金陵晚报》与南京市行政区划地名学会联合,39日再度推出“南京十佳老地名”评选活动。及417日,八位资深地名专家在众多市民投票的基础上,从得票最多的前20条地名中,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决出“南京十佳老地名”如下: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路、虎踞关。

所谓一叶知秋,窥斑见豹,笔者以为,“南京十佳老地名”即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南京老地名”,有着广泛、形象、到位的象征意义与指示作用,并能引起我们对南京地名以及老地名文化、新地名命名的诸多思考。

    一、历史沧桑的南京——乌衣巷

乌衣巷位居南京十佳老地名之首,这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事。

乌衣巷得名于孙吴时代,当时此处驻军穿黑色制服,因称乌衣营;巷由此得名。今天的乌衣巷长约里许,在夫子庙文德桥附近,西与钞库街、大石坝街交接,东通白鹭洲公园;至于古代尤其是六朝隋唐时代的乌衣巷,则具体位置与规模大小,迄今都没有确切的说法。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名称算不上优美、位置与规模一直存有争议的乌衣巷,却得到了市民和专家如此一致的认可,原因何在呢?我们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有趣的现象。

一座城市总有一座城市的味道,这种味道,往往凝聚在一些千古传颂的诗句中。以江苏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为例,提到扬州,人们立刻想到的诗句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提到苏州,总会浮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象;而提到南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则是唐朝刘禹锡那首著名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由此可见,乌衣巷无论是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的心目中,都已经成为南京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乌衣巷》诗,更是南京历史的画龙点睛之笔。

南京历史的最大特点,就是起伏兴衰十分明显。一般来说,统一时代南京地位下落,分裂时代南京地位上升。中国历史上多南北对峙,而南京为南方的首善之区,是南方最重要的都城。又中国历史长期以来,北胜过南,这就决定了南京的悲惨命运:建都南京者,多是最终灭亡的偏安王朝;南京是辉煌总遭遇北方毁抹的一个地位尴尬的都城。然则南京历史的这种沧桑感,于《乌衣巷》诗中得到了具象的体现:昔日居住着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世家大族的乌衣巷,昔日都城建康的交通要津朱雀桥,如今却别是一番情景:野草开花,点染出曾经的繁华之地朱雀桥畔的荒芜;夕阳斜晖,映衬着过去的富贵之乡乌衣巷里的寂寥。那正在就巢的无知飞燕,怎能晓得华堂易为民居的人世变迁!此诗之妙,在乎句句是景,而又借眼于燕,故托兴玄远,用笔极曲,感慨无穷!

要之,《乌衣巷》诗及其标志性地名乌衣巷,典型地折射出了南京历史的沧桑巨变,因而得到了身在古都、心总怀旧的南京市民与专家的强烈共鸣与特别认同。

    二、地理形胜的南京——龙蟠里、虎踞关

龙蟠里,北起广州路,南至虎踞路;虎踞关,南起广州路,北接西康路。这两条地名的专名,都来源于相传是诸葛亮说过的一句话:“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钟阜即今紫金山,紫金山逶迤似蟠龙,匍伏于南京城东;石头约当今清凉山,清凉山蹲踞若猛虎,雄立在南京城西。钟阜石头,龙蟠虎踞,南京所以成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正是凭依着优越的地理形胜。

在冷兵器时代,国都的选择往往非常看重地理形胜。拥有龙蟠虎踞之势的南京,可谓“山川形胜,气象雄伟”:其西、北有号为“天堑”的长江;西又有清凉山上的军事堡垒石头城,控扼着古秦淮入长江之口;北又有历来重兵把守的幕府山;南有宽深都远过现在的秦淮河;东有天然的屏障钟山。以这些山水为代表,南京诚为山环水抱、进可以战、退足以守的“帝王之宅”。一代伟人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也说:南京的“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最丰富区域之中心。”以此,南京建城史漫长,南京建都史悠久;而“龙蟠虎踞”也因此成为南京的习称、别名。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有“虎踞龙盘今胜昔”的豪迈诗句;南京各类地名中,龙蟠、虎踞被广泛运用;新的南京城市旅游形象标识,也是红底白质、似一方印章的“龙蟠虎踞”图案。

要之,相传出自半人半神的诸葛亮之口、又恰当描述了南京作为风水胜地的“龙蟠虎踞”(从风水四象观念来说,东青龙、西白虎,钟阜龙蟠、石头虎踞与此正合;又南朱雀、北玄武,朱雀桥、玄武湖正在古代南京的南北),长久以来极得南京人的珍爱,而龙蟠里、虎踞关两条一对小地名,也因此进入了“南京十佳老地名”的行列,并共同象征着地理形胜的南京。

    三、性情浪漫的南京——桃叶渡、长干里、莫愁路

南京是沧桑古都,南京是形胜之地;在这人文沧桑与地理形胜的城市里,一代代的人逝去了或迁走了,一代代的人又新生了或移来了。有人就有故事、就有感情。南京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城市,朱自清的美文《南京》说:“逛南京象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南京又是一个特重感情的城市,南京城市的旅游形象口号就是“博爱之都”;南京还是一个故事里饱含感情的城市,比如桃叶渡体现的浪漫、长干里体现的意象、莫愁路体现的心态……

桃叶渡,南京城南秦淮河边的一处古渡,位于今淮清桥南、贡院街东端。渡名得自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爱妾桃叶。相传王献之每每在此迎送桃叶,“缘于笃爱”,又为桃叶作有几首《桃叶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风流才子王献之,婀娜佳人桃叶,加上淮水渡口歌送逸事、红花绿叶绝好景致,演至后来,不仅王献之与桃叶的浪漫故事千百年来被传为美谈,桃花桃叶也成为才子佳人、离愁别绪的象征符号。又东晋以后,吟咏桃叶渡的诗词频出,而桃叶之渡也连带着秦淮之水,共同营造出读书声与丝竹声相闻、才子与佳人相映的秦淮文化之特征,从而使得沉重沧桑的南京,增添了一笔浪漫、涂抹了一色亮丽。

较之桃叶渡少些风流而多些纯情的,是长干里。干,是南京古代地方话用字,意为山陇之间的长条形地貌。长干里在今南京中华门外长干桥南;古代的长干里则范围较广,秦淮河以南、雨花台以北都称长干里。长干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南京城市史开始于公元前472年范蠡率领着越国士兵所筑的越城,越城在长干里的范围之内;今南京市区内最早的繁华居民区,亦即长干里;又孙吴时江南第一寺“建初寺”也在长干里。而使长干里闻名遐迩的,则是被称为“李白最柔情的诗句”的《长干行》,其中最动人的段落云:“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女主人公多么幸福的童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亲昵嬉戏,又呈现着多么纯洁无邪的美好意象!使得长干里之美好意象更加丰富的,还有唐人崔颢等描述长干船家生活的《长干曲》,以及南京旧时“长干折柳”的习俗。船家以舟为屋、以贩为业,易生漂泊之感、离别之恨;又古代人们送朋友南出城区,送到长干为止,再折一根柳枝相赠,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如此,长干船家、长干折柳以及乐府旧题“长干行”等等,反复出现在骚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强化着长干所代表的丰富意象。

莫愁路,北接汉中路,南至水西门广场。路开于1930年,因通向莫愁湖而取名莫愁路。莫愁湖名称来自莫愁女,而莫愁女的故事历来众说纷纭,有南朝刘宋的石城(今湖北钟祥市)莫愁:“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双桨,催送莫愁来”,有南朝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中的洛阳莫愁:“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云云。能够肯定的是,北宋时莫愁故事已转到了南京,如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词中有“莫愁艇子曾系”句,这大概是因为南京古也有“石城”之称,所以彼莫愁(石城即今钟祥莫愁)成了此莫愁(石城即今南京莫愁),此莫愁又是“洛阳女儿”下嫁到江东(今南京)卢家的,于是矛盾被化解了。及至明清,莫愁湖不仅号为“金陵第一名胜”、“南京第一湖”,而且有了卢莫愁旧居郁金堂,围绕莫愁的故事也越发凄美了起来:莫愁身在富贵人家,心却在贫苦百姓,时时帮助穷人,丈夫戍边后因不堪卢家公婆的欺凌,投湖自尽,云云。然则无论莫愁的故事怎样演变,美丽勤劳的莫愁及其凄美传说、南京著名的菩萨皇帝梁武帝萧衍及其悲惨结局、南京城市的沉重历史及其秀美山水,种种因素的强烈对比与巧妙结合,终于使得莫愁女其人、莫愁湖其名在南京生根、成长,并深得南京人的珍爱,也许,“莫愁”所蕴含的有愁但不要愁、化愁为不愁,正是南京这座屡仆屡起的城市的文化写照,是古都新城中的南京人失落感与宽容心的微妙反映。

风流而浪漫、纯洁又多情、化愁为不愁,若桃叶渡、长干里、莫愁路等等老地名,使南京成为了极具味道的城市,使南京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记忆与真实的文化写照!

    四、市井百态的南京——夫子庙

芸芸众生,离不开衣食住行;士农工商,都需要吃喝玩乐。南京老地名中,贴近生活者比比皆是,综以观之,可以说老地名构成了一幅南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经济社会生活百业百态图。而最能集中体现南京之市井百态的地名,应该说就是由大雅而变成颇俗的夫子庙了。

论夫子庙之雅,则全国各地的夫子庙本来皆是祭祀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文圣儒宗孔丘的地方,南京当然也不例外。孔丘在古代被人们尊称为孔夫子,祭庙也因之被俗称为夫子庙。南京夫子庙坐落在文德桥东、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上,从北宋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当然夫子庙建筑本身,因为历经毁建,现存者时间并不长。宋元时代,这里是建康府学和集庆路学的所在;明初为国子学;清代为江宁、上元县学。

言夫子庙之俗,则以夫子庙为中心的一大片区域,从六朝时起,就是豪门世家聚居地;而宋元以降,夫子庙区域之所以出名,乃因其地既为繁华闹市,又歌楼客栈众多,既为典型的声色犬马消费之地,又是颇富文化底蕴的风雅温柔之乡。当其时也,十里秦淮桨声灯影,烟花粉黛文士吏役,三教九流市井百姓,在江南贡院与一水秦淮之间,演绎着城市生活的富贵繁华,上演着人间社会的喜怒哀乐,美好与丑恶同在,真情与假义并存,这是最生活化、最雅俗化、最复杂化的南京。时至今日,夫子庙作为旅游景区,地域范围不断扩大,虽然读书声已为喧闹声取代,饮宴小吃、丝竹画舫、元宵灯节、民间商业、市民娱乐,夫子庙仍然是新时代老南京的真实缩影,老南京人喜欢这里的真实化与平民化,文人学士欣赏这里的诗赋楹联,中外游客流连这里蕴涵的历史文化、呈现的灯红酒绿……

就地名文化来说,夫子庙也是南京老地名的难得标本。在夫子庙区域及其周边,老地名星罗棋布,贡院街、龙门街、文德桥、乌衣巷、利涉桥、桃叶渡、状元境、瞻园路、来燕路、槽坊园、四福街、教敷营、东牌楼、钞库街、长生祠、大石坝街、琵琶街、平江府路、大全福巷、白塔巷,如此等等,它们有历史,有故事,有歌谣,有风情。作为南京城南老地名的集中地之一,走进夫子庙区域,强烈的历史感觉与生动的文化体验,扑面而来。

夫子庙,“老南京”的代名词,闲适风雅的南京人的最爱,南京市井百态的地名象征!

    五、人文雅致的南京——成贤街

南京人的闲适风雅、风流浪漫、宽容洒脱、怀旧好古等等文化品位,与南京城市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厚重而平静的南京,今日是高等学府、科研机构林立,历史上也是崇文重教、尚贤好礼之邦。如果说今日的南京,老城南更富生活气息的话,那么城中一线尤其弥漫着浓浓的学风书香!在“南京十佳老地名”中,城中的成贤街高票当选,聚焦出好一个人文雅致的南京!

成贤街在南京市人民政府前,北起雪松挺拔的北京东路,南迄电脑一条街珠江路。这半段幽静半段热闹的成贤街,曾是多少学子的梦寐以求之地。成贤街得名于明朝国子监在此。曾有外地游客问笔者此处是否为国家监狱所在,这样的笑话却不会发生在南京人身上。所谓国子监,简单说就是明朝的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时人认为读书人进国子监培养后即可成为“贤人”,获得做官的资格,因此把国子监所在的街道称为“成贤街”。明朝时国子监的占地规模很大,选自全国各州县的学生、功臣贵戚与土司的子弟以及外国留学生,人数多时达到近万人,其盛况可见。而由明朝追溯上去,成贤街右的钦天山(今鸡笼山),六朝时代曾先后为皇家花园、佛教圣地、国家大学所在地;及乎今日,南京图书馆、东南大学、南京市文化局、南京出版社、南京市社科院等坐落于成贤街。这从古至今的文教区、宗教区,在山水风光与皇苑旧迹的映衬下,成为感触南京人文品位和文化雅致的优选之地。

    六、京都大气的南京——朝天宫、孝陵卫

南京山水形胜,此为建都的自然地理依据;南京历为都城,又孕育出或影响了沉重沧桑的历史、各具味道的人群、市井百态的生活、人文雅致的氛围。而在南京的种种文化资源中,贵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特殊政治文化身份,无疑是南京弘扬历史文化遗产、服务社会经济现实最重大、最独特的资源。这重大独特的资源,也包括了象征京都大气的朝天宫、孝陵卫一类老地名。这类老地名与其他各类老地名的不同之处是,除非京畿之地,别处如果出现这样的地名,那就是僭越。

朝天宫,在今莫愁路中段东侧、王府大街南段西侧,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现存建筑则是清朝同治年间改建的,用作江宁府学。虽然用途在变,朝天宫的大名未变,从明初使用至今而不改。朝天宫的得名,联系着中国历史上与刘邦齐名的平民大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南京成了“天子”后,开国功臣们尤其是武将们,由于大多出身贫贱,不懂得朝见天子的礼仪,于是南京人习称为“洪武爷”的朱元璋,派儒生在此教演文武百官学习朝见天子的礼仪,“朝天宫”因此得名。后来,凡是举行国家大典,文武大官都得在此演习礼仪;官僚子弟袭封爵位时,亦在此学习朝见天子的礼节。再后来特别是民国以来,随着朝天宫现实政治意义的消失,朝天宫也带上了市井色彩,成为皇家气派之旧名与市民文化之新实相结合的有趣之地,朝天宫的古玩旧书市场,则似乎成了历史走向现实或者现实回溯历史的桥梁。

孝陵卫,位于中山门外钟山南麓,明孝陵陵门的东南侧,因为守护孝陵之卫的所在地得名。孝陵是先葬马皇后、后葬朱元璋的陵墓,习称“明孝陵”;而为了保护明孝陵,朱元璋下葬后即设孝陵卫与神宫监。孝陵卫的编制有时达到万人,较之一般的卫之5600人左右要大得多。明亡以后,作为军事编制单位的孝陵卫不复存在,作为地名则使用至今。从地名心理上推测,孝陵卫联系着明孝陵,明孝陵埋葬的是南京古代皇帝中地位最高、最富传奇色彩的朱元璋,朱元璋奠定了南京今日的城市规模,又明孝陵更是历史上曾经六次遭受毁城之痛的南京之至今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如此则南京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市民百姓看重明孝陵、进之对孝陵卫这一地名产生特殊感情,也就容易理解了。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自然有其京都气派、皇家风范,而朝天宫、孝陵卫这些帝王之家独有专用的地名,从别致的角度,诠释了南京的政治地位、古都文化;理解南京之政治地位与古都文化,又是了解、理解进而研究、感触、品味南京特色文化的基础与前提。

    七、“南京十佳老地名”的整体指示作用

市民投票、专家评定的“南京十佳老地名”,各具象征意义已如上述;进一步品味,则“南京十佳老地名”之整体,也富有非常到位的指示作用。

首先,“南京十佳老地名”指示了南京城市的时空发展过程。

就“南京十佳老地名”特别是其专名部分的产生时间来看,先秦地名为长干里,六朝地名为龙蟠里、虎踞关、乌衣巷、桃叶渡、莫愁路,宋朝地名为夫子庙,明朝地名为朝天宫、成贤街、孝陵卫。这样的产生时间分布,准确反映了南京城市的历史记忆,主要是六朝和明朝,而这正是南京确立其历史地位、奠定其城市规模的两个最重要时期。

就“南京十佳老地名”的地域分布来看,城南占了8个,毕竟城南是直到明朝以前“城市”意义上的南京的范围,集中了明朝以前大部分及明朝以降一部分南京的历史文化;至于城中的成贤街、城东(明朝京城以外)的孝陵卫,与明朝南京城市的扩展有关;而城北的空缺,反映了城北在南京历史发展中后起的事实,与城南比较,城北在南京特色传统文化中所占比重显然要小得多。

其次,“南京十佳老地名”指示了南京人的怀旧情结与个性追求。

南京虽为古城故都,遗存的真正古迹却很少,自然的侵蚀尤其是人为的破坏或改造,使得现实的南京与历史的南京距离越来越远。比如南京尽管是六朝古都,现在的南京城里却已无处寻觅六朝旧迹,只有郊外那孤独的石辟邪,昂首向天,诉说着往事。作为南京人的这种失落感,是许多外地人无法体会的。而另一方面,众多的老地名还在,这些老地名联系着丰富无比的旧人、故事、地方风俗、特色文化,“老南京”们可以由老地名去感触过去,寻梦辉煌,所以南京人爱怀旧,怀旧情结又突出体现在对老地名的唠叨与珍爱上。从南京十佳老地名的评选过程与最终结果看,民国时代的地名基本上被市民否定了,究其原因,一是时代不够久远,二是民国时很多物质的东西还在,老百姓还可以切切实实地通过民国建筑来感知民国,所以对其怀旧的心理不如那些实体已经消失得了无痕迹、然而地名仍在者来得强烈。笔者以为,这其实代表了南京人越老越好的心理。身处南京这样的沧桑之都,人们在心理上更喜追求一种虚幻的东西,追求名存实亡的东西,因为它们的物质已经不在了,只能通过来感受它的,从而反衬着更加可贵。应该说,南京人的这种怀旧情结是值得肯定的,它体现了南京人对南京历史与文化的强烈关注与发自内心的热爱。

“南京十佳老地名在市民提名阶段,很少见到在南京大量存在的、往往是繁华街路的民国时从别的城市来的地名,如广州路、上海路、云南路等等;至于本属规划名称、而在现实中已作为路名使用的经×路、纬×路一类,则绝不见于提名。南京人不喜欢借来的名字和没有文化味道的名字。广州路、上海路、云南路等等,虽然写照了南京之大城市的地位,但这些名字不是南京人自己的,所以南京人不喜欢、不承认;而一些平板的地名,如经×路、纬×路,南京人也肯定不接受,因为没有文化味。可见南京人认为自身的、传统的、有文化韵味的地名才是最好的,而南京人的个性追求也由此可见一斑。

    八、由“南京十佳老地名”说开去

民主然后集中出来的“南京十佳老地名”,值得说深说透,因为“名有所值”;然而以上不深不透的解说以及联系南京特色文化的稍事发挥,已用去了诸多的篇幅!相对于南京老地名来说,“十佳”只是“冰山一角”,虽然由这一角,可窥冰山之概貌。

指“南京十佳老地名”为南京老地名的“冰山一角”,并非夸饰之词:

南京市地名委员会编《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内部资料),凡收1982年底南京市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浦口、大厂、栖霞、雨花台十区地名4600多条。若以20世纪60年代以前出现者算作老地名,则老地名超过了3000条。

现在的南京市行政区域,是以上十区加上当时的江浦、六合、江宁、高淳、溧水五县,则老地名的数量更是无法估计。仅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开通的全国首家地方性地名专业网站“南京地名网”上,就有15000条左右地名,老地名大概不下万条。

这动辄千万的老地名,仿佛工笔画一样,一笔一笔地描述出南京区域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不同地域空间的状况、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这是老地名绘就的南京《清明上河图》,但比《清明上河图》更加丰富与细致,这是老地名绘就的《南都繁会图》,但比《南都繁会图》时间更长、空间更广。这里不妨举两个例子,以强化我们对南京老地名的这种认识:

2000年,笔者的《古都沧桑说南京》发表于《江苏地名》该年的第1期。文中“古都沧桑,地名可以作证”一节,指出南京历代称谓的变迁,浓缩了南京的沧桑岁月:“伴随着辉煌的成功与没落的屈辱,南京历代称谓有时大气磅礴,有时低迷沉沦。” 大气磅礴者如楚之金陵、吴之建业、明之应天、太平天国之天京,低迷沉沦者如唐之归化、白下。

2004年底,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赵德兴研究员发布在网上的《故都印记》一文,概括出南京老地名的九大文化特征:自然与人文有机统一,凝重的历史沧桑感,依稀可见的都城印记,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

    由上举两例已经约略可见,大到城市名称,小到街巷村里,以及人文色彩浓厚的大大小小、纷纷杂杂的自然地名,使得南京这部百科全书,内容是那么的丰厚,阅读的感觉是那么的引人入胜、启人心智,而掩卷沉思,我们无疑会生出保护老地名、留住老南京的冲动感与责任心:

——无论你是南京人还是外地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走在南京这座城市里,如果你关注老地名,走起来就不会寂寞,因为你时刻在发现,在惊喜,在回味,在追溯。老地名是认识老南京、感觉新南京的工具书。也许新南京存在着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若干遗憾,但通过老地名,你终会发见南京城市独有的文化特点与特别的文化心态。朴素质实的老地名,在南京这座城市,已富含着广泛的文化象征意义,而南京人也因此产生了浓郁的老地名情结。

——历史如大浪淘沙,不好的老地名逐渐湮灭了,保留下来或经过雅化的老地名自有其存在的理由。所以,南京老地名轻易不能废弃。在国外如日本,老地名保护被提升到了非常的高度,日本民间有众多的老地名保护协会,老地名被视为时间的化石、日本人共同意识的结晶体、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具体表现。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南京老地名是南京城市历史的象征、文化的标志、风俗的符号。保护南京老地名就是保护南京城市的历史文化。南京老地名应上升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而取用新地名应当慎重,既体现出新南京的新面貌、新追求,又力求与老地名和谐一致、巧妙衔接,这也是南京老地名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