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 5005808 位访问者
;
当前位置:首页> 地名论坛> 学术探讨

济南城墙寻踪

文章来源: 发布者:孙 昉 发布时间:2017-10-13 阅读:832 次

    作为省会,济南在历史上也曾和其他城市一样,有着完整的城市防御体系——城墙,并且配有壕沟和城楼等附属设施。如今,随着岁月的变迁,济南的城墙早已不复存在,仅仅留下几处遗迹和名称,供人去想象其当年的雄姿。

    据记载,济南老城墙周长约12里,这样的长度当然不能和当时的北京、南京的城墙相比,只能算是个中等城镇的规模。尽管如此,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济南的城墙同样开有多处城门,并且极具特色。

    济南城墙最初辟有四处城门,即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每个城门都有自己的正式名称。其中,东门叫齐川门,位置大约在今天的东门市场处;从泉城路一直向西走,在趵突泉北门附近,便是西门的大致位置,西门在当时被称为泺源门;南门被称为舜田门,又称历山门,位置大约在今天的山东省科技馆北面;北门,即汇波门,是一处与前三处城门极为不同的城门,是个水门,专门用来控制大明湖水位之用。古时规定,每年春末夏初开放北门,初冬或天旱水涝时,关门闸水,保持城内水位的平衡,这样的水门在北方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北门又被俗称为水北门,如今,这个别具特色的水北门依然存在,并且成为大明湖的北门。

    除了以上四个城门,济南城墙还有于清朝光绪年间开辟的坤顺门、乾健门、巽利门(又称新东门)、垦吉门(又称小北门)四处旁门。

    按照古代的城市建设规划,东西和南北城门应分别位于一条轴线上,东门和西门应遥遥相对。然而,济南四个城门却是互不相对,如果从西门沿着泉城路向东走,绝对走不到东门,同样,从南门沿舜井街往北走,也找不到北门。这种四门不对的规划布局成了济南城墙的一大特色。

    济南除了城墙外还在外围筑有圩子墙,并且辟有圩子门。由于北面有大明湖和小清河,可以迟滞敌军的进攻,所以只在东西南三面修筑圩子墙,实际上圩子墙就是廓墙,是济南城防的第一道防线。今天,济南市区的海晏门和普利门两处地名就是当时的圩子门,除了这两处圩子门之外,还有岱安门、永固门、永靖门、永镇门、永绥门、济安门、麟祥门和新建门等八处圩子如今,济南的城墙早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新中国成立后,出于扩大城市规模的需要,济南的城墙被逐渐拆除,城址被辟作道路。仅保留了极具风格的北门。同时,特意在黑虎泉处留下了一段城基,修筑了一座阁,这就是解放阁。除此之外,所有的城墙和城门均荡然无存了,仅仅在地图上留下了东门、西门这样的称谓,以提醒今天的人们,这里曾经是济南老城的城门。

——  友情链接  ——